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陕西省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植被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修建了多条经过黄土地区的高速公路,其路堑高边坡的植被防护问题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总结厂陕西省已建或在建公路黄土路堑坡面植被防护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防护效泉。同时,探讨了黄土路堑高边坡植被防护同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为其它地区黄土路堑高边坡植被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陕西渭河盆地黄土边坡分布较多,路堑边坡的植被防护问题是重点研究问题之一。通过对多个边坡样地进行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总结出渭河盆地黄土路堑边坡植被防护较适宜的植物种为柽柳、榆树、构树、扁担杆、胡枝子、茅莓、枸杞、花椒、杠柳、鹅绒藤等乡土植物。同时,对当地采取的主要工艺措施及影响建植群落多样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目前黄土路堑高边坡植被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黄土路堑高边坡植被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土路堑边坡坡度大、土质差、难以蓄水保墒,加之坡陡难以站人,绿化施工难度大,植物栽种成活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进而成为绿色通道线上的空白段,不仅严重地影响着绿色通道建设的连续性和应用的景观效果,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安全运行,为此,我们开展了黄土路堑边坡植物防护技术试验,在坡面栽植容器苗的过程中,通过改进搭架技术、打点技术、钻穴技术等独特的栽植技术及施工工艺不仅提高了植功效率,使苗木存活率达到99%以上,而且还取得了良好的坡面防护效果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西安市三条道路黄土路堑边坡植被防护调查和室内土壤含水率测试结果,研究分析了坡位、坡度、坡向、植被类型和植被防护模式对黄土路堑边坡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坡位土壤含水率大于下坡位,下坡位大于上坡位;高坡级边坡土壤含水率大于低坡级;小坡度边坡土壤含水率大于大坡度;阴坡土壤含水率大于阳坡;贴地植被土壤含水率大于直立植被土壤含水率;草灌结合模式的边坡土壤含水率小于灌木单一模式,但前者的生长状况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对黄土边坡浅层破坏防护时间效应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究紫花苜蓿对黄土边坡浅层破坏防护的时间效应,该研究考虑降雨入渗条件并以含不同生长期紫花苜蓿的黄土边坡为例,基于室内土工试验获取参数,分别采用含植物根系的无限边坡模型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降雨作用使得边坡潜在滑动面位置由坡体内部转移到降雨最大入渗深度处;随着坡面植被的生长,边坡浅层土体的强度逐渐提高,潜在滑动面又逐渐转移到边坡内部。根据数值模拟强度折减法,边坡稳定系数随着植被生长不断增大。对比无限边坡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的边坡稳定系数,植物根系生长到1.0 m且不论在天然状态或降雨条件下黄土边坡均处于稳定状态,植物根系在0~0.8 m且在降雨条件下时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边坡植物生长期的延长,边坡稳定系数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即先降低再逐渐增大。草本植物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对降雨条件下黄土边坡坡面侵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草本植物根系生长能够提高黄土边坡稳定性。当草本植物生长时间达到150 d时,能够有效防治黄土坡面侵蚀,并提高黄土边坡稳定性,因此草本植物生长的前5个月为关键期。研究成果对于黄土边坡浅层破坏防护以及实现黄土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态防护措施是治理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坡面侵蚀的有效手段,以中缅油气管道龙陵段全风化花岗岩回填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坡长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坡度(10°,20°,30°和40°),相同雨强(220 mm/h)的4种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植物措施和工程+耕作措施)来分析坡面土壤侵蚀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产流率和产沙率,评价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坡度所设置的防护措施均能起到减流减沙的效果,最佳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植物措施。(2)≤10°边坡在裸坡条件下坡体基本稳定,不需要任何防护措施;10°~20°,20°~30°边坡分别在植草(覆盖率100%)和植草+坡面截排水措施下的护坡措施效果较好,>30°边坡必须在有固坡措施的基础上,坡面设置生物措施方能有效治理坡面侵蚀问题。(3)坡度的阈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坡面防护措施越复杂,阈值越大;且在不同的防护措施条件下,坡度对坡面累积产沙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水溶性聚氨酯(W-OH)对砒砂岩水理性能的影响,为砒砂岩高边坡防护提供指导。[方法]通过W-OH改良砒砂岩水稳定性和抗冲刷性的室内试验,初步分析其改良砒砂岩机理。[结果]W-OH在低浓度下即可明显提高砒砂岩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和抗蚀能力,且团聚体水稳定性K值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增大;W-OH喷洒在砒砂岩表面后,明显降低了坡面的产沙速率和产沙量。[结论]通过胶结沙粒,W-OH在砒砂岩表面形成固结层,减少了水土流失,对砒砂岩的坡面稳定起到了明显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潮河风沙区段风沙防护措施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潮河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境内,全长47.829 km,其中有17.36 km处在沙丘沙地段。沙丘沙地段地表土质松散,土壤扰动后,沙粒极易在强风作用下发生运动,若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则会造成风沙危害,影响总干渠的运行安全。依据实际,拟对总干渠工程的渠坡采用M7.5浆砌石衬砌,或预制混凝土六棱体框格植草防护,渠底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遵照乔-灌-草相结合和防沙-生态-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乔木用于外围防风、灌木用于阻沙、草本用于固沙,形成"挡、阻、固"三位一体的总干渠外防沙工程体系;弃土(沙)场的防护措施以植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及临时措施,即在弃土(沙)场坡脚修建挡土墙,坡面、顶面植树,并在坡面采用生态植被毯、顶面采用"纳米微乳液体生态膜"来防风固沙。  相似文献   

9.
现场喷注自由框格防护客土绿化技术及其在湖南岩质边坡上的试验效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有效防止坡面迅速风化导致的失稳,保证坡面的力学稳定,配合客土喷播技术进行坡面绿化,最终通过植被演替形成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的植被与景观;而且具有适应性强、性价比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种风化、半风化高陡岩质边坡及各种不稳定边坡的防护与绿化中使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市丘陵区面积2607.36km2,占总面积的29.6%,该区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风化层较厚的花岗岩、片麻岩及黄土覆盖丘陵区,沟蚀极为发育,冲沟密布、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崩塌滑坡,致使沟道荒芜。沟头是沟道与坡面之间由缓变陡的转折处,是沟掌与沟道的衔接处,是溯源侵蚀发生与发展的关键部位。沟头防护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群众性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中,沟头防护工程数量少、质量差,缺乏生物措施配置,甚至往往被忽视。本研究采用当地适宜的乔、灌木经济植物作不同处理,通过对降水量、沟头前进、沟岸护张、沟道下切、土壤侵蚀量、生物量、土壤养分变化观测,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资料,应用水土保持学、植物学、土壤化验分析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索出了平顶山市丘陵区沟头防护生物措施配置最佳方式,旨在运用简便、经济、利于环境效益的生物措施防护途径,扼制由于坡面径流冲刷而引起的沟头溯源侵蚀的发生与发展,为丘陵区沟头防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