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传统三疣梭子蟹的土塘养殖由于养殖环境受诸多情况影响,养殖成活率低。该文研究采用单个体筐养设施进行三疣梭子蟹高产立体养殖技术。结果表明:使用新技术后,单体筐养成活率达到71.95%,单体筐养殖、立体养殖平均产量达到3325.2、4502.7kg/hm2,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河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平均产商品蟹981 kg/hm2、鳜鱼300 kg/hm2,加上配养的青虾、细鳞斜颌鲴、鲢鳙鱼,平均产值110 255元/hm2,利润达50382.5元/hm2。  相似文献   

3.
研究微生物制剂在幼蟹生态培育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幼蟹培育中应用微生物制剂可明显提高幼蟹产量、规格,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培育池获得规格幼蟹4 210.5 kg/hm2,产值168 420元/hm2,比未使用微生物制剂分别增产、增收27%、58%,利润增加56%。  相似文献   

4.
研究微生物制剂在幼蟹生态培育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幼蟹培育中应用微生物制剂可明显提高幼蟹产量、规格,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培育池获得规格幼蟹4 210.5 kg/hm2,产值168 420元/hm2,比未使用微生物制剂分别增产、增收27%、58%,利润增加56%。  相似文献   

5.
于2013年4月对宿松龙湖地区河蟹养殖模式进行调查,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家鱼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宿松地区主要以成蟹养殖为主,主要是池塘精养,河蟹平均产量为1 200 kg/hm2,平均利润为87 675元/hm2。考虑到河蟹需求量大、价格稳定,河蟹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好,养殖利润比传统家鱼养殖高,可以在安徽省沿江地区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6.
三疣梭子蟹(Portuns tirtuberculatus Mier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游泳蟹科,梭子蟹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水深10~30 m的沙泥或沙质海底.三疣梭子蟹是我国近海名贵海产品之一,个体硕大,最大个体可达1000g,一般可达400 g,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海水污染等原因,三疣梭子蟹资源量锐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国家增殖放流的数量增加,对苗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文章针对海捕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实践,探讨苗种高产的关键技术.几年来,累计培育Ⅱ期仔蟹1 278 kg.平均出苗0.44 kg/m3,最高出苗0.78 kg/m3.抱卵蟹最高出苗10.2 kg/只.  相似文献   

7.
凡纳滨对虾塑料地膜高位池养成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国强 《农技服务》2009,26(7):91-92,107
2年来,用0.54 hm2的试验池,进行了4茬凡纳滨对虾塑料地膜高位池养成试验,通过池塘建设、基础饵料培养、苗种选择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等措施,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第1茬布苗密度105万尾/hm2,经74~76 d饲养,成活率89.2%,饵料系数0.895,商品虾规格76~82尾/kg。第2茬布苗密度150万尾/hm2,经116~122 d饲养,成活率89.3%,饵料系数1.21,商品虾规格50~78尾/kg,4茬养殖共获商品虾35 400 kg,平均每茬单位面积产量16 389 kg/hm2,盈利(未扣除固定资产)510 900元,每茬利润达236 528元/hm2。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传统三疣梭子蟹养殖模式中所存在的养殖存活率低、养殖病害频繁发生的现象,提出一种经试验后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设备在集约化养殖三疣梭子蟹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使三疣梭子蟹养殖成活率达到63.6%~81.8%,而传统群养模式不足15%,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河蟹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10月,从北京引进辽河蟹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进行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均规格在100g/只的河蟹产量45kg/667m2,产值2700元/667m2,利润迭1645元/667m2.此外蟹池套养的鲢鱼,规格平均1.52kg/尾,产量152kg/667m2,产值912元/667m2.河蟹养殖相对成本少,劳动强度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养殖潜力.  相似文献   

10.
摘要:2012-2013年安徽蓝田特种龟鳖养殖有限公司采用乌龟二级快速养殖技术试验,将当年繁殖的稚龟温室培育,1年后进行室外池塘生态养殖,结果表明:当年繁殖的体重5g左右的稚龟,温室放养密度100只/m2,经过12个月温室培育,出池规格达到350g左右,成活率82.51%;室外生态养殖池面积0.33hm2,放养密度1.5万只hm2,10月底起捕上市,成活率94.56%。平均规格550g/只,销售乌龟2600.4kg,价格110元/ kg,收入286044元,生产成本125000元实现利润161044元,平均483132元/ hm2。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池塘混养技术。2011年4月初向池塘内投放80~100 g/尾的大黄鱼,混养池塘投放4 000~5 000尾/hm~2,共投放4 500尾/hm~2,5月下旬投放规格为150~200只/kg的三疣梭子蟹,混养池塘投放30 000只/hm~2,共投放33 000只/hm~2,梭子蟹单养池塘60 000只/hm~2,共投放66 000只/hm~2。大黄鱼单养池塘投放8 000~10 000尾/hm~2,共投放9 000尾/hm~2;当年11月中下旬收获商品大黄鱼,大黄鱼单养池塘平均单产2 118.7~2 238.7 kg/hm~2,混养池塘1 329.6~1 460.3 kg/hm~2,存活率分别为76.2%和85.3%;9~11月收获商品梭子蟹,梭子蟹单养池塘的平均单产1 701.8~1 747.1 kg/hm~2,混养池塘的平均单产为1 253.5~1 314.3kg/hm~2,存活率分别为17.8%和21.3%。混养、大黄鱼单养、梭子蟹单养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83~1∶1.96、1∶1.69~1∶1.81、1∶1.57~1∶1.76。由此可见,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混养有助于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采用注射和投喂方式,对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梭子蟹的易感性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结果发现,在水温24—25℃条件下,病毒注射感染组全部发病,10-16d全部死亡;投喂组死亡率33%;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各试验组梭子蟹的肌肉和肝胰腺混合物进行WSSV检测,发现注射感染组阳性检出率为100%,均为强阳性;投喂组阳性检出率为5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O。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梭子蟹的肝胰腺、肌肉组织、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变形,并出现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电镜下病变组织细胞中可见形态、大小与WSSV一致的病毒粒子。由此表明:对虾WSSV可以感染三疣梭子蟹,并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症状,感染与病毒的数量以及梭子蟹自身的体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梭子蟹试验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采用注射和投喂方式,对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梭子蟹的易感性和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结果发现,在水温24—25℃条件下,病毒注射感染组全部发病,10-16d全部死亡;投喂组死亡率33%;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各试验组梭子蟹的肌肉和肝胰腺混合物进行WSSV检测,发现注射感染组阳性检出率为100%,均为强阳性;投喂组阳性检出率为5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O。光镜下可观察到感染梭子蟹的肝胰腺、肌肉组织、鳃组织的靶细胞核肿大、变形,并出现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电镜下病变组织细胞中可见形态、大小与WSSV一致的病毒粒子。由此表明:对虾WSSV可以感染三疣梭子蟹,并表现出明显的病理症状,感染与病毒的数量以及梭子蟹自身的体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是大型可食经济蟹类,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为发展三疣梭子蟹育苗技术,试验对其早期发育阶段的饵料选择、投喂策略及最佳捕食密度进行了探讨。实验设置小球藻组、扁藻组、小球藻与扁藻混合组、轮虫组(加小球藻50×104个/ml)和卤虫组(加扁藻8×104个/ml)5个因素,分别设4、4、4、6和6个梯度。结果表明,小球藻浓度50×104个/ml或扁藻浓度8×104个/ml或小球藻(25~40×104个/ml)+扁藻(2.5~4×104个/ml)可使Ⅰ期溞状幼体(Z1)存活较长时间,但仅投喂单胞藻类不能使Z1正常变态;自Z1开始投喂轮虫可使幼体正常发育至Ⅲ期溞状幼体(Z3),以后幼体发育迟缓,出现Ⅲ期、Ⅳ期溞状幼体(Z4)和大眼幼体(M)同时存在的现象。Z1对轮虫的最佳捕食密度为5个/幼体、Ⅱ期溞状幼体(Z2)为10个/幼体,存活率可分别达到95.7%和94%;从Z3开始应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捕食密度为10个/幼体,存活率达到最高值为84.5%。从Z4开始投喂卤虫成体,Z4、M和Ⅰ期幼蟹(C)的最佳捕食密度为10个/幼体,存活率分别为90%、85.7%和82.9%。因此,三疣梭子蟹Z1和Z2应该投喂轮虫,最佳捕食密度分别为5个/幼体和10个/幼体;Z3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最佳捕食密度为10个/幼体。Z4开始投喂卤虫成体,最佳捕食密度为10个/幼体。同时,育苗水体中添加一定量的单胞藻类。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对三疣梭子蟹4种不同养殖模式池塘溶解氧含量进行连续24 h的观察,分析不同养殖模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昼夜和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溶解氧在4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昼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下午最高,凌晨最低,白天高于夜间;底层溶解氧,在有机械增氧的三种养殖模式中,昼夜变化规律与表层基本一致,与之相反,无增氧的条件下,其溶解氧变化呈夜间高于白天的状态。溶解氧的垂直变化,均为中午表层高于底层,尤以传统养殖更为显著;夜间垂直变化相对较少。通过对3种增氧模式的增氧效果的比较分析,以高位池精养模式效果最好,底充氧模式稍差。同时探讨了溶解氧与水深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认为夏季在梭子蟹养殖生产中,如未配置增氧设施,水位应控制在1.0 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在总面积为8867m^2的3口池塘中进行了罗氏沼虾高产高效养殖试验。全年放养2批虾苗共110万尾,平均放苗123尾/m^2;共收获罗氏沼虾7641kg,平均8617.5kg/hm^2;共消耗饲料16500kg,饲料系数2.16;总产值311630元,平均产值351462.45元/hm^2,总利润165373元,平均利润186510.90元/hm^2,利润率为113.07%。本试验获得高产高效的结果证明了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壳寡糖对三疣梭子蟹免疫功能的影响,设置了含壳寡糖0.0、0.5、1.0、1.5和2.0 g/kg(分别为T0、T1、T2、T3和T4组)的5组试验饲料饲喂三疣梭子蟹,分别在第10 d、20 d和30 d取血清进行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SZ)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束时测定血细胞的密度。结果显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壳寡糖可以显著性提高ACP、T-SOD、LSZ、POD活力(P〈0.05),对PO和AKP活力促进效果不显著(P〉0.05)。壳寡糖可以显著提高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密度(P〈0.05),对3种血细胞所占比例有一定的影响(P〉0.05)。综合考虑,T2、T3组对三疣梭子蟹免疫促进效果较好,建议基础饲料中壳寡糖添加量为1.0~1.5 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饲养效果的影响,为开展三疣梭子蟹高效健康养殖和促进益生菌在蟹类养殖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试验组(EG,添加2×1010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对照组(CK,不添加任何益生菌),试验周期28 d,期间定期检测生长指标和水质因子,试验结束时测定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溶菌酶(LZM)等相关酶活力.[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中的AKP活力(P<0.05,下同),随着养殖时间推移,AKP活力逐渐升高;而ACP和POD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第21 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6.47 U/100 mL和45.93 U/mL,显著高于CK组;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血淋巴T-SOD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LZM含量有明显影响,也于第21 d时达最高值(3.81μg/mL),此后LZM含量维持在相对较稳定的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的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其存活率,至试验结束时三疣梭子蟹存活率较CK组提高了17.78%(绝对值).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养殖水体氨氮(NH3-N)和亚硝态氮(NO2--N)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在21 d后作用效果略有下降.[结论]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免疫相关酶活力,提高其存活率,且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NH3-N和NO2--N含量,进而达到净化养殖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海州湾、辽东湾、舟山沿海和莱州湾4个野生群体三疣梭子蟹(Porttmus tritubercalatus)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的抗氧化及其它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酶活指标,并对这些指标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海州湾群体的三疣梭子蟹肝胰腺SOD酶活显著高于莱州湾群体(P<0.05).而与其它两个群体差异不显著;而血淋巴和肌肉组织SOD酶活各个群体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海州湾群体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GSH-px酶活显著高于莱州湾群体(P<0.05),而与其它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地理群体三疣梭子蟹各体组织中MDA含量、LSZ和ALP酶活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笔者全面比较了4个地理群体三疣梭子蟹免疫相关酶活指标的差异,揭示了不同地理群体三疣梭子蟹免疫、抗病能力差异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四氯乙烯对黄姑鱼幼鱼和三疣梭子蟹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在海水pH=7.85~8.04、T=24.4~25.5℃、S=25.9~27.3条件下,四氯乙烯对黄姑鱼幼鱼和三疣梭子蟹的96 h LC50分别为38 mg/L和64 m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28~68 mg/L和44~78 mg/L。四氯乙烯对黄姑鱼幼鱼和三疣梭子蟹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38 mg/L和0.64 mg/L。四氯乙烯对三疣梭子蟹和黄姑鱼幼鱼的毒性均为低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