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求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12个指标建立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对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社会发展因素、能源消耗与工业废物排放和经济发展是影响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的3个主要因素。2014年安阳市龙安区、林州市和安阳县的土地状况为良好,汤阴县土地安全处于预警状态,文峰区处于中度警戒状态,而内黄县、殷都区和北关区处于重度警戒状态。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土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介绍了重庆市黔江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的指标体系、适宜性分区及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辅助。该研究以土地利用规划为背景,以银川市七子连湖湿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价值量现状等资料,建立了生态价值优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综合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学科技术对研究区域内各评价单元分别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的评价应用,得到了七子连湖湿地区域的土地适宜开发程度分级量化成果,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优先开发区,为后续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和空间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生态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陕西淳化县西坡村为例,利用生态学、经济学、景观生态学以及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借助于G IS技术,对其土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土壤性质是影响土地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因子,故依据地貌垂直分异特征、坡度和土地生产力指数(P I)将全村39个土地生态单元归并为7大类,并按地貌、坡度、土壤3个生态特征因子,对各土地生态类型的利用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然后利用交互式线性规划软件(L INDO)对全村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规划,最后作出不同土地生态类型利用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任向宁  葛丽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93-14996
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探讨区域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土地适宜性分析,研究中运用了GIS技术,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问题,分析的结果较为精确。图件的直观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斐法等多种方法确定权重,探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步骤。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重庆市沙坪坝区进行生态规划探析,提出沙坪坝区的土地生态规划目标、任务及土地生态分区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土地生态分区、提出生态适宜性分区方案.  相似文献   

8.
任茜  樊宏  贾国君  王俊  曹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49-2152
利用GIS技术,以四川省内江市为例,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并依据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坡度和坡向,结合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农用等、利用等等生态因子对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与敏感性分析评价。参照区域适宜性和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综合人口、生产力布局的特征,借鉴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方法,将内江市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4个主体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的特点指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及优化调控措施,为低山丘陵区进行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调控提供依据,也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生态省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为契机,笔者着重研究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原则、依据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选取土地生态环境物质输入等4个约束层指标和单位土地面积能耗等17个指标层指标,并依据江苏生态省建设目标对各个指标值在2004年现状基础上做了测算和评价。并依据指标体系,对江苏省进行了土地生态环境区划分,主要分为三级,分别为土地生态区、土地生态亚区和土地生态环境区。  相似文献   

10.
以三峡库区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因子的选取和量化分级为基础,构建了以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和生态系统 生境三类生态敏感度因子为框架的三峡库区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巫山 县进行了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巫山县生态敏感性程度整体较高,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县域内高 度和极度敏感性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系统稳定性好;中度敏感区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 脆弱性,但对外界的干扰活动具有一定的抵抗和自我调节能力.巫山县应加大力度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植树造林以 增加生态用地面积,适宜强化林牧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东  杨木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92-12294
以广东省高要市石灰岩矿区为例,用指数和法计算土地破坏程度,结合极限条件法对评价单元进行土地复垦目标适宜性评价,并探讨了矿区土地复垦实施及其生态重建等问题,希望为改进矿区土地复垦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影寻踪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扰动区不同单元适宜的复垦方向,进而指导扰动区的生态恢复,研究提出了基于投影寻踪算法的模糊识别模型用于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并选择黑河市堤防扰动区为研究区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各评价单元因基本条件不同,在复垦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将待复垦土地最终确定为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2个不同的利用方向。投影寻踪法得到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符合扰动区实际状况,对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并可将模型推广应用于类似工程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结果表明:MCR差值≤0表示生态适宜性较强,差值>0表示建设适宜性强,按照MCR差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约束下,将研究区划分为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林草生态保护区、工业生产开发区、宜居核心整治区4类整治区,面积分别为232.02、529.14、5.85、5.88 hm2。整治分区后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圈层夹散点的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与当地生态环境本底相吻合。研究表明,应用MCR模型实施土地整治分区,符合集聚提升型村庄发展要求,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居住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充分保护、产业发展有保障的目标,为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分区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针对大姚县山地城镇的特点,从自然基础类、社会经济类、生态影响类3个角度共选取坡度、地质灾害、地基承载力、交通通达度、城镇区位、建设规划、生态因子、农田保护8个弹性因子和矿产压覆、生态敏感性2个刚性因子参与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运用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多因子叠加分析对城镇空间拓展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评级结果可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等高度适宜建设区面积为521.83 km2,占总面积的12.94%;二等中度适宜建设区面积为911.81 km2,占总面积的22.62%;三等限制建设区面积为l 290.66 km2,占总面积的32.01%;四等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 307.54 km2,占总面积的32.43%.大姚县龙街乡东北部地区、赵家店乡的东南部地区、县城金碧镇坝子周边、新街乡中部偏西地区可以作为该县近期城镇空间拓展区域.  相似文献   

15.
刘雄杰 《甘肃农业》2016,(13):21-22
土地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区域环境生态安全的长远利益。本文以庄浪县为例,计算得出庄浪县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0.9759667ha/人,生态承载力为0.90611924ha/人,生态赤字为0.06984746,通过该计算结果分析庄浪县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的差异特性开展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是统筹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化以及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为了协调土地功能差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结合土地生态位概念,运用GIS中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从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发展适宜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等3个方面,构建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生态位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栅格单元为评价单位,对冀东山地丘陵区卢龙县进行生态位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发展适宜性、生态环境适宜性区域差别明显。在生态位适宜性框架下,划分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4个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分区结果显示,卢龙县北部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中部以农业发展为主,南部依托现有城镇发展体系,注重内部挖潜,合理扩张产业园区。通过土地利用功能评价与调控研究为卢龙县土地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区域开发活动,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有利和有害的影响。在综合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生态结构的合理性、生态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适宜性3个方面构建了由植被覆盖率、景观破碎度等17个指标组成的生态环境干扰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前后的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调节土地整理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和干扰方式以及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包括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定以及适宜性评价。针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主要建立在人工堆垫地貌上 ,打破了原地貌上的土地单元 ;且地表物质组成为煤层上覆岩土混合物 ,这使得复垦土地的农业利用不仅受到常规因子的制约 ,而且也受到特殊因子如土壤物理因子非均匀沉降和化学因子岩土污染等的影响 ,因而 ,安太堡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从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到评价因子的选择再到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都有与常规的适宜性评价差异的地方 ,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最终获得适宜性评价的结论。从而为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其他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南阳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南阳市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因子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土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环境因子划分为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安全度与生态经济三大类。整个评价体系包含9项Ⅰ级指标和32项Ⅱ级指标。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进行南阳市土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市土地生态系统处在一个中度脆弱的平衡阶段,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将被打破,生态环境承载力将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沛县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数据及规划数据为依据,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多目标决策模型对沛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测算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沛县的土地生态安全指数2005年为0.549 3,2010年为1.541 4,2020年为2.036 2,指数值明显增加,说明通过对沛县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得到了一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