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谷物中非淀粉多糖导致日粮养分消化率和饲养效果降低,限制了谷物在饲料中的应用。本文详细论述了非淀粉多糖酶制剂消除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机理,对养分消化率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对作用底物定量关系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提高谷类籽实饲料的利用效率,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谷物中非淀粉多糖导致日粮养分消化率和饲养效果降低,限制了谷物在饲料中的应用.本文详细论述了非淀粉多糖酶制剂消除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机理,对养分消化率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对作用底物定量关系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提高谷类籽实饲料的利用效率,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非淀粉多糖(NSP)的抗营养特性,饲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非淀粉多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并对今后NSP酶制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饲用非淀粉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酶制剂在饲料中添加的研究和应用是目前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中应用最受关注的领域,华南农业大学最近几年的5篇博士论文也从不同方面讨论了饲料酶作用的机理(沈水宝,2002;于旭华,2004;黄燕华,2004;左建军,2005;谭会泽,2006)。从全球范围来看,大约65%的含有黏性谷物的家禽饲料中添加了饲料酶制剂(Sheppy,2004)。许多研究表明,饲用酶制剂,特别是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例如提高回肠氨基酸表观消化率,而且肠系膜静脉血清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上升。但是,非淀粉多糖酶在提高肠道可利用氨基酸的同时,是否能提高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基因表达?这是饲用酶制剂发挥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Kaput等(2004)指出,日粮的化学组成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
王德蓉 《畜牧市场》2010,(12):58-59
非淀粉多糖是存在于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的种类、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种类、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汪勇 《饲料工业》2007,28(8):13-16
非淀粉多糖是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不能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内源酶降解,同时增加肠道内食糜的黏度,降低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及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非淀粉多糖的多样性,非淀粉多糖酶的种类、来源及酶活测定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影响非淀粉多糖酶应用的因素及其在畜禽业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淡水鱼类对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磷、非淀粉多糖等营养成分消化率低,影响了植物性饲料的饲喂价值,限制其应用.饲用酶制剂可以不同程度上提高植酸磷、非淀粉多糖、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一定程度的推广.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添加工艺限制,酶制剂在鱼类消化道中的活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其作用效果.本文将综述近年来淡水鱼饲料中添加饲用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及饲用酶制剂添加工艺的发展思路及展望.  相似文献   

8.
非淀粉多糖酶是消除抗营养因子作用的主要饲料添加剂,该类制剂目前在畜禽养殖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本文介绍了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并分别简述了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饲用酶制剂对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淀粉多糖酶是存在于饮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黏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的种类、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的种类、应用都进行了综述,并对非淀粉多糖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预消化法考查了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对饲用海藻粉中非淀粉多糖的酶解情况。首先由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了3种非淀粉多糖酶和中温淀粉酶酶解饲用海藻粉的最佳使用条件。其次通过评价试验证明3种非淀粉多糖酶对海藻粉均有较好酶解效果,还原糖增加率均达到10%以上。最后通过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与中温淀粉酶的复合试验进一步发现,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在酶解细胞壁中的非淀粉多糖时效果明显,其还原糖增加率最大可提高到50.9%。研究表明: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有效地酶解海藻粉中难以被动物利用的非淀粉多糖,提高其营养成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犬粮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粉、小麦粉、大豆等植物性饲料原料在商品犬粮和自配犬粮中都有应用,且在配制过程中比例较高,可以为犬提供能量及各种养分。但由于植物细胞壁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非淀粉多糖(NSP),本身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而且会阻碍消化酶进入细胞内进行消化,从而降低饲料的消化率,同时还能增加消化道内容物的黏度,降低犬的免疫力,所以一般认为非淀粉多糖是抗营养因子。在生产商品犬粮或自配犬粮的过程中,可以将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作为添加剂添加到犬粮中,帮助犬消化非淀粉多糖,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饲料消化率和犬的免疫力。由于商品犬粮及自配犬粮在生产过程中需膨化或煮熟,所以在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制剂时,应选择使用耐高温的非淀粉多糖酶,同时应注意添加的时机和含量,保证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加酶日粮有效营养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淀粉多糖酶可通过水解谷物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SP),消除其抗营养作用,提高蛋白质、脂肪及淀粉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同时伴随代谢能的提高.由于谷物中非淀粉多糖种类和含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影响了非淀粉多糖酶与相应饲料有效营养值之间定量关系的确定.本文对酶制剂的添加量与饲料有效营养值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明确酶与营养改进值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焕 《中国乳业》2014,(12):46-47
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s)是存在于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瘤胃微生物非淀粉多糖酶基因的一些主要理化生特性,毒理特性来介绍瘤胃微生物非淀粉多糖和非淀粉多糖酶基因在动物生产和动物保健中的作用与利用现状,以对后续非淀粉多糖及非淀粉多糖酶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饲料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酶制剂被应用到各种饲料生产行业中,而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就是其中之一。非淀粉多糖(NSP)是构成饲料纤维的主要成分,而大部分的纤维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包裹在细胞壁内,抑制动物正常的消化功能,阻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导致日粮养分利用率和饲养效益降低。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将这些NSP去除,使细胞壁释放出营养物质,进而提高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动物各方面的生产性能。因此,深入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对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对断奶仔猪的影响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促进家禽生长及其神经内分泌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麦类饲料中水溶性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应用及其促进家禽生长的神经内分泌机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促进家禽生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家禽麦类基础日粮含有较多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SNSP影响家禽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从而抑制家禽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利用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可降解SNSP,促进家禽生长,对酶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家禽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强,韩正康等研究发现酶制剂除影响家禽的消化吸收外,还影响其神经内分泌系统,SNSP降解可能会产生活性调节物质引起家禽神经内分泌生物轴的变化,从而提高家禽徨产性能,本文就SNSP的抗营养性,NSP酶制剂消除营养因子反应及其神经内分泌机理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复合酶制剂对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 1.1非淀粉多糖酶非淀粉多糖是存在于饲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其中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一般占非淀粉多糖的30%。大麦与小麦饲料中的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是引起非淀粉多糖酶抗营养作用的主要成分。非淀粉多糖不被消化道中酶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升高,阻碍消化酶与养分的充分混合,从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但由于其富含具有抗营养作用的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从而降低了小麦中营养物质在家禽中的利用率.NSP主要通过增加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阻碍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降低饲料利用率,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在麦类饲粮中添加NSP酶,可有效消除其抗营养作用.论文主要介绍了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Fry(1958)最早开始研究饲用酶制剂以来,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1]。从最初的淀粉酶和蛋白酶,到现在的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等,饲用酶制剂的种类越来越多,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补充内源酶分泌的不足,到消除饲料中各种抗营养因子和毒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