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松嫩平原北部土壤砷水平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粮食生产基地松嫩平原的北部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表层土壤(0~20 cm)和深层土壤(1 m)样本,利用地统计学对土壤砷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量化,并结合ArcGIS软件的克里金插值方法分别对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进行土壤砷质量分数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模拟,分析了表层土壤砷和深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表层和深层土壤中砷元素质量分数均低于我国土壤砷元素质量分数背景值,属于砷元素质量分数较低、较为清洁健康的区域;深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格局强度相对较大,表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格局强度相对较小;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砷元素的空间格局均为松嫩高平原土壤砷质量分数较高,松嫩低平原土壤砷质量分数较低;自然因素对深层土壤砷和表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格局起着主导作用,人为干扰对表层土壤砷的迁移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纳帕海退化湿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省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生态系统受不同强度人为活动干扰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学特征值和土壤退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水平空间分异为沼泽>沼泽化草甸>垦后湿地>草甸,变异程度为44.68%,垂直空间分异上差异显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亚表层,变异程度沼泽化草甸63.32%,草甸54.95%,垦后湿地49.93%,土壤退化指数定量反映了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湿地土壤有机质的退化程度,即原生沼泽随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加剧而退化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3.
庞绪贵  祝德成  代杰瑞  郭瑞朋  张帆  董健  陈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63-11365,11367
(目的]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富集。[方法]按1km^2采集1件袁层土壤样品,4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4km^2采集1件深层土壤样品,16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测试Ag、As、Au、B、Ba、Be、Bi、Hr、C等54项指标。[结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研究这些指标在表层、深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认为表层、深层土壤中除与金及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Ag、Au、Hg、Mo、S、Sb等元素和Cl、Br、I等卤族元素空间变异性大外,大部分元素分布均匀,且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分布具有相似性。[结论]对比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大部分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是,表层土壤中SOC、N、Hg、P、S、Se等指标的富集和pH明显降低,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指标的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布点采样,获得涉及西藏阿里地区6个县的90个表层土壤样品,在室内分析13种土壤元素含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这13种土壤元素的相互关系和富集、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阿里表层土壤中过渡元素间大多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影响阿里土壤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为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该区的表层土壤元素含量虽有一定影响,但强度不大。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吉林省榆树市黑土与玉米中的砷含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样点的土壤砷含量基本都高于本地砷含量的平均背景值,但各采样点的土壤砷含量均未超标.土壤砷含量半方差值呈有规律持续增加趋势,可用指数方程很好地拟合.表层土壤含砷量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性,高砷区出现在城市市郊,并以其为中心呈斑块状向周围扩散.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砷含量与土壤pH和有机质均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化和空间化表达是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从人类活动基础、人类活动方式、人类活动结果3个方面构建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法等方法 ,综合运用统计、遥感、地形和交通数据,对宁夏中部典型生态脆弱区人类活动强度进行空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人类活动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明显,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层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研究云南省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云南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中570个土壤统计剖面数据,运用土壤类型法对云南省深层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进行估算;根据云南省土壤类型图,统计云南省不同类型土壤的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SOCR);使用ArcGIS绘制深层SOCD的空间分布图,与云南省表层土壤空间分布进行比较;结合单因素分析对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根据Van Bemmelen系数估算所得:云南省30~200 cm深层平均SOCD为44.21 t/hm~2,SOCR为1.67×10~9 t。深层SOCD由滇东南向滇西北方向逐渐增大,与云南省表层土SOCD变化规律相似;并且深层SOCD的分布受海拔、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深层SOCD值与海拔和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温度与深层SOCD则呈负相关。【结论】云南省深层土壤SOCD大于全国SOCD的平均值,但均小于云南省0~20 cm表层SOCD。本研究对未来其他地区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田尺度下影响土壤表层有机质空间分异性的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在农田尺度下,对土壤表层(0~25 cm)有机质产生影响的空间分异性因子,通过对采样的土壤样本进行理化分析,运用Arc GIS10和Geo Da软件对土壤有机质数据进行地统计分析、普通克里金插值和空间相关性分析等研究,得出在研究区内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呈现负相关性,并且护田林对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空间分异影响显著。原因是地形通过地表径流从而间接影响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空间分异,而护田林则通过根茎叶等直接影响其周围地带的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9.
沈阳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涤非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119-120,138
以沈阳地区农田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代表性土壤样品,测试土壤重金属元素镉、汞、砷含量,利用ARCGIS软件及其扩展的地统计分析模块,揭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变异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镉、汞元素体现为弱的空间相关性,砷元素体现中等空间相关性,镉呈条带状分布,汞和砷呈斑块状和连续性分布。镉、汞的分布主要是受于洪境内张士灌区、浑蒲灌区及细河沿岸历史污灌污染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推广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质量农产品离不开肥沃土壤的滋养。本文以山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区——翼城苹果地域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进行果园土壤肥力评价。通过对保护区范围内土壤分别进行表层土、深层土采样,测定表层土及深层土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微量养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分析软件绘制各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图,更加直观展示保护区范围内各果园之间的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差异,为促进地理标志强化助力。  相似文献   

11.
鱼台区域土壤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荣  庞绪贵  高宗军  成世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55-5757,5820
分析了鱼台区域表层土壤和2个典型剖面中砷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农作物类型和农田灌溉用水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砷的主要来源是母岩,其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气候环境和地形地貌对砷的风化和土壤砷迁移具有重要影响;高砷农田灌溉和主要以水田为主加剧了土壤砷污染;高砷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造成了高砷区的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12.
包头某铜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测定包头某铜厂周边4方向不同水平距离及深度处64个土壤样品中Cu、Cd、Pb、Zn、Mn、Cr 6种重金属含量,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铜厂周边土壤中6种重金属均已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Cu、Cd、Pb污染普遍且严重,且Cu受人为活动干扰最为强烈。6种重金属含量分布主要取决于其所在位置距铜厂的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其中:0~20 cm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随水平距离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Pb、Cr和Cu、Zn、Mn分别在100 m和300 m处达到峰值;在距铜厂不同水平距离的样品中,各重金属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但相距50 m处减小缓慢,100 m、300 m处减小迅速。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表明,铜厂周边土壤中Cr、Cd、Cu来自复合污染源,Pb、Zn的外源污染主要来自交通源,Mn主要来自自然源。  相似文献   

13.
陈斌    鲁延芳    占玉芳    甄伟玲    滕玉风    李鸿儒    张纯曦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2):25-32
研究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空间特征,有利于提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率和植被恢复。连续对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6个典型群落类型样地的地表0~120 cm深度剖面的土壤水分分布进行调查,采用烘干法分析并结合18个调查样方进行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揭示荒漠植被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的变异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层土层含水量空间变异性表现为强变异,说明土壤水分不稳定,深层土壤空间变异性变现为弱变异性,说明土壤水分较稳定。2)垂直分布上,每个样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上升—降低—上升的总体趋势,各样地土壤含水量均是表层低,深层高。3)水平空间上,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在0.09%~22.34%,土壤含水量的均值依次为深层(60~120 cm)>上层(0~40 cm)>中层(40~60 cm),总体来看,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各层土壤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4)干沙层土壤含水量最低,上覆沙土土壤含水量很少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下浮沙土受地下水毛管作用和蒸腾作用影响水分含量较高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荒漠绿洲过渡带固沙植被的天然分布提...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砷的迁移转化以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鲁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50-8151
砷是一种有毒有害并致癌的化学元素.土壤砷污染是当前环境与健康问题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对土壤中环境中砷的来源、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以及砷对农作物的危害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污染水稻土中砷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污染水稻土中砷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在泉州和漳州污灌地区取水稻样品,同时采集对应的土壤耕层样品,研究污染水稻土中砷的形态及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土壤全砷含量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3777**,n=39),与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CEC等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不明显。而漳州采样区土壤全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308 1**,n=19)。土壤全砷与土壤有效砷呈极显著性线性正相关(R2=0.544 0**,n=39)。土壤有效砷与土壤CEC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5440**,n=39),与土壤游离氧化铁也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7546**,n=39)。[结论]该研究为田间水稻生产砷污染的控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土壤侵蚀是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给生态和人类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137Cs在土壤中的再分配和侵蚀小区土壤的运移之间紧密相关,用它做示踪剂可推算出土壤侵蚀的速率和空间分布,以及研究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和土壤迁移的空间分配。采用137Cs示踪技术对铜山地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土壤侵蚀对土壤养分造成的影响。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为1 732.48 Bq/m2,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137Cs质量浓度呈对数下降的趋势。该研究区137Cs含量的范围是787.62~2 380.96 Bq/m2,土壤沉积和土壤侵蚀同时发生在研究区内,林地中137Cs含量最高,其次是竹林和茶园。TN、TP和SOC在不同用地类型中的分布也有差异。SOC与137Cs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而137Cs与TN、TP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侵蚀运动对于土壤表层的影响最为显著,与背景区相比,侵蚀区和沉积区土壤表层(0~5 cm)的137Cs和SOC都有明显的损失,分别达到了31%、17%和45%、29%。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地抵抗土壤侵蚀的能力相较于茶园和竹林更强;②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再分配对SOC、TN和TP的分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于SOC的影响最强烈;③土壤侵蚀对于土壤表层的影响最为显著,土壤上层通常是养分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养分的流失以及富集养分的径流污染下游河流,引起很多农业环境问题都值得被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砷量对烤烟砷吸收、积累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砷量对烤烟砷吸收、积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砷可增加烤烟对砷的吸收,提高其富集系数,导致地上部、地下部、烟灰和烟气中砷的积累,且随着土壤中施砷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施砷可降低烤烟的位移系数,即降低由地下部向地上部运输砷的能力.砷能分布在烤烟的各个部位,在烤烟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根>下部叶>茎>中部叶>上部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