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石嘴山河东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土壤及农田灌溉水中砷、铅、汞、镉、铬、硒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对示范园区生产环境安全进行风险评价的目的。结果表明:石嘴山河东现代农业示范区产地环境土壤、农田灌溉水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可以作为农用土地和农用灌溉水源。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砷的吸附行为及其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研究了土壤中砷的吸附行为,影响砷吸附的主要因素,以及砷的吸附行为对土壤中的形态分布,有效性,迁移性和缓冲性的影响,为降低土壤中砷的有效性和减轻砷对植物毒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葫芦岛锌厂周围土壤砷污染空间格局和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葫芦岛市锌厂周围67个地点88个土壤样品的砷含量,用Kriging插值模拟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指数分布,比较了海拔高度不同距锌厂距离相同的不同方向地点的砷含量差异,分析了不同深度砷的分布特点,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了环境评价.结果表明,葫芦岛锌厂周围土壤砷的含量范围7.25~492.61 mg·kg-1,其空间分布沿西偏北、西南、南方向向外围延伸,最大污染半径达6.4 km,距锌厂相同距离海拔度高的地点砷含量高,土壤砷主要富集于表层0~10 cm范围内,砷的垂直迁移性差,环境评价结果表明锌厂周围存在砷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着重从水质、水量、土壤潜育化及肥力、生物等方面进行阐述。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其影响的本质来看,主要通过直接影响水环境及地形地貌环境,间接影响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气候环境等,使局部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砷的植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砷的植物有效性研究是开展污染诊断、评估环境健康风险及开展砷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依据.土壤中砷的危害一方面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有效性和结合形态有关,另一方面与植物对砷的富集能力有关.土壤中砷对植物的有效性主要与有效态砷的含量相关,土壤有效态砷的数量是土壤中砷污染状况的真实反映;富集系数是植物中砷含量与土壤中砷含量的比值,它可大致反映植物在相同土壤砷浓度条件下对砷的吸收能力.高砷风险区宜选种对砷富集能力较差的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6.
确定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的关键,然而在生态风险评价实际应用中,测定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耗时且高成本,限制了生物有效性评价法的应用.通过对模式植物的文献搜集,总结了影响植物富集土壤砷的7个土壤因子,揭示了土壤砷植物暴露的影响机制.运用SPSS 18.0对文献数据集各个土壤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营养盐类对植物富集砷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多元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富集砷浓度主要受土壤质地的物理综合指标以及土壤总砷含量和土壤酸碱度等化学综合指标影响.其中植物富集浓度受土壤中总砷浓度影响最大,受土壤质地中砂粒含量影响其次;土壤粉粒、粘粒、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富集也有一定影响;而土壤酸碱度对植物富集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最终通过数学模型解释植物富集砷浓度随土壤性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土壤性质与土壤砷植物暴露的相关关系,为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风险评价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砷的土壤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土壤中砷的化学行为,主要阐述了:1.土壤及土壤组分对砷的吸持及其影响因素;2.土壤中含砷矿物及其稳定性;3.土壤中砷的形态及其意义;4.土壤中砷的价态及其意义;5.土壤微生物对砷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香榧适生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气候、土壤和地形地貌等环境因子对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影响,初步总结了香榧适生区域的环境条件,并指出目前香榧适生环境条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香榧分布区划研究现状,认为开展小气候等环境因子的长期定量观测和利用3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进行香榧适生区域环境宏观分析是今后香榧适生环境条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气候、土壤和地形地貌等环境因子对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影响,初步总结了香榧适生区域的环境条件,并指出目前香榧适生环境条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香榧分布区划研究现状,认为开展小气候等环境因子的长期定量观测和利用3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进行香榧适生区域环境宏观分析是今后香榧适生环境条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松嫩平原北部土壤砷水平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粮食生产基地松嫩平原的北部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表层土壤(0~20 cm)和深层土壤(1 m)样本,利用地统计学对土壤砷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量化,并结合ArcGIS软件的克里金插值方法分别对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进行土壤砷质量分数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模拟,分析了表层土壤砷和深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表层和深层土壤中砷元素质量分数均低于我国土壤砷元素质量分数背景值,属于砷元素质量分数较低、较为清洁健康的区域;深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格局强度相对较大,表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格局强度相对较小;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砷元素的空间格局均为松嫩高平原土壤砷质量分数较高,松嫩低平原土壤砷质量分数较低;自然因素对深层土壤砷和表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格局起着主导作用,人为干扰对表层土壤砷的迁移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土壤盐渍化是西北干旱区耕地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近10年来,新疆石河子垦区耕地的灌溉方式和作物类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耕地土壤的盐渍化产生了影响。为此,基于不同作物类型、不同灌溉方式下典型耕地地块的实验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垦区灌溉方式和作物类型对耕层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漫灌相对于滴灌来说,会降低土壤耕层的总含盐量,但是却使得耕层表层盐分积聚;漫灌条件下盐分在水平方向分布比较均匀,而滴灌条件下其分布离散程度较高。(2)作物类型对土壤耕层总含盐量及盐分在耕层土壤中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影响均不显著,短期的作物改种(棉地改为玉米地)对土壤耕层盐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疏勒河项目区盐碱地的形成及改良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疏勒河项目计划开发荒地523万hm2,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气候条件,该区土壤中普遍含盐,且中盐土和重盐土占绝大多数,主要的盐土类型有:沼泽盐土、草甸盐土、典型盐土和干旱盐土。针对不同的盐土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利用分区,盐土的改良,必须以“水、盐、肥”为中心,水利、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气候、地形、水文过程和土壤水分状况在节水农业研究与应用中的作用。干旱指标法被广泛采用以分析干旱情况,但它不能很好地反映季节性干旱;地形对节水农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降水和水土流失情况来影响水资源利用率和节水配置;对水文过程的分析从流域尺度出发主要采用TOPMODEL、SWAT、MODFLOPW、FEFLOW、MIKE-SHE等模型,从局地尺度出发主要采用TOPMODEL、WEPP等模型,从农田尺度出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蒸发、蒸散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方面;土壤水分状况受土壤类型、土壤性质、土地利用方式、地表覆盖物、气候因素、以及人为作用的影响,利用这些因素对土壤水影响的规律培育“土壤水库”和对作物进行非充分灌溉或者调亏灌溉能够有效地节约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认识沙区农田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在相近种植制度与施肥灌溉管理措施条件下,选择科尔沁沙地免耕翻、耕作3 a、耕作10 a和耕作20 a 4种类型农田为研究样地,采集了不同类型农田生境中土壤节肢动物,研究了沙区农田长期耕作对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20 a农田土壤含水量、pH、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高,免耕农田与耕作3 a和10 a农田土壤性质相近,沙区农田耕作时间对土壤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4种农田共采集216只土壤节肢动物,隶属3纲10目,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为优势类群,啮虫目、蜘蛛目、鞘翅目和膜翅目为常见类群。免耕农田土壤节肢动物密度最高,其次是耕作10 a和20 a农田,耕作3 a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最少。耕作20 a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多样性较高,其次是耕作10 a和免耕农田,耕作3 a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多样性最低。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耕作年限土壤pH可能是影响不同耕作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因素。初步研究表明,沙区农田免耕有利于土壤节肢动物个体存活,短期耕作活动(<10 a)不利于土壤节肢动物定居,但长期耕作(>20 a)有利于提高和维持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沙区农田土壤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农田生态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5.
激光平地对河套灌区土壤水分入渗及秋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激光平地的推广应用和提高秋浇质量,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普通农田为对照,测定激光平地对农田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和秋浇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平地主要影响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降低0~3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但对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则无显著影响;激光平地显著降低了土壤水分稳定入渗速率,秋浇水量可减少25.93%;激光平地后,农田的灌溉水流速率较快且较一致,田面储水深度较浅且均一,水流消退速率较低且较均匀。综上,建议河套灌区应积极开展激光平地,以节约灌水量并提高秋浇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万立国  张丽君  王怀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037-6038,6040
污水灌溉在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通过分析污水灌溉对地下水、农田土壤环境及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说明污水合理灌溉的必要性,同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为污水资源化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滴灌对枣园土壤水分运移和红枣叶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大田滴灌条件下枣园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方法]土壤剖面水分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不同覆盖方式对灰枣果园土壤湿度及枣树叶片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灌水量和滴灌流量条件下,土壤垂直湿润峰明显大于水平湿润峰,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线性关系,水平湿润峰随时间的变化呈显著的二项式函数关系.上午叶片含水量高于下午,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覆盖草帘较覆盖地膜处理土壤水分含量高,变化幅度小.[结论]在综合调控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时,必须考虑滴灌技术参数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南岩溶地区虽然降水充沛,但因具有二元水文结构,地表水大量渗漏、地下水深埋,加上土层浅薄且分布不连续、土壤储水能力低,岩溶干旱严重,水分亏缺仍然是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限制因子.如何有效地进行植被的恢复重建和实现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是该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由于地质背景的特殊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和生境的高度异质性,岩溶山区水分运移过程与其他类型区显著不同,亟需综合考虑岩性、地形地貌、土壤与岩石分布、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在简要介绍岩溶山区土壤-岩石环境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降雨入渗产流规律、水分时空异质性、植物水分来源及适应机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今后应以大气-植被-土壤-岩石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水分运移过程与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土壤物理学、生态水文学、植物生理学、岩溶地质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探讨表层岩溶带的水文调节功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揭示坡面、小流域尺度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为西南岩溶山区水源涵养型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基础资料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不同水源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年收入、支出、年净效益和投资回收期等,得到不同水源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年净效益平均值,完成节水灌溉方式经济适宜性的评价分析;以灌水均匀度作为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适宜性评价结合3种灌溉水源(地面水、浅井水、深井水),3种作物模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3种地形地貌(1/1 000~3 000、1/100~1 0001、/10~100)5,种土壤质地(砂质、砂壤质、壤质、粘壤质、粘质),完成节水灌溉方式技术适宜性评价分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和总结,得出群众对各种灌溉方式的评价结果,完成节水灌溉方式的社会适宜性评价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节水灌溉方式的适宜性评价。并且以典型灌区为实例,对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和决策集及建立的节水灌溉方式评价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完成了节水灌溉方式的优选。  相似文献   

20.
湖垸农业区不同水体总磷浓度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湖北省三湖农场的灌溉和排水沟渠以及鱼池等水体中采集水样,测定了总磷浓度指标,对不同水体类型的总磷浓度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渠道水体总磷浓度最低,田间围沟水体中含量次之,垸内排水干渠中的浓度较高,尤其是在有集中居民区排放生活污水的渠道,磷浓度更高;垸内水体以鱼池及其围沟的水体磷浓度最高,达到国家地表水水质标准的Ⅴ类及劣Ⅴ类;垸外排水干渠在没有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情况下,磷浓度较低,但承接有城市污水排放的四湖总干渠总磷浓度严重超标.说明农区水环境受城市污水排放的影响十分明显.改善湖垸农业区域的水环境,必须首先控制和治理城市向农村排放的污水,高度重视水产养殖活动对农区非点源污染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