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棉花雄性不育胞质对配合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哈克尼西棉胞质雄性不育三系育种研究,用4个保持系(陆地棉胞质)及其相应的4个不育系和恢复系(哈克尼西棉胞质)配制三套不完全双列杂交48个组合及8个亲本(保持系及恢复系)计56个处理,研究比较了不同胞质状态下配合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生产上主要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法生产杂交棉种子,这种低效、高成本的制种手段严重地阻碍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系统,通过蜜蜂等媒介传粉进行棉花杂种种子的生产,可省去人工去雄和授粉,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70年代美国育成具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但由于其恢复系“DES-HAF277”的恢复力不够强,故一直未能在生产上应用。因此,扩大寻找恢复源,选育农艺综合性状好、产量水平高的优良恢复系,是加快三系杂交棉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们选育了…  相似文献   

3.
棉花三系杂交种豫棉杂一号是由内黄县棉花办公室与河南省经作站合作选育的。2 0 0 4年 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河南省第一个棉花三系杂交种。1选育经过。在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后代中发现不育株 ,经与陆地棉测交发现该不育株为细胞质雄性不育 ,选择综合性状好的陆地棉材料对不育株回交多代育成不育系 ,同时 ,对父本封花自交育成保持系。利用哈克尼西棉不育系的恢复系 ,经过杂交、回交、测交选育成恢复系 ,在培育三系的基础上 ,1 996年利用 1 5个不育系与 8个恢复系杂交 ,配制 1 2 0个杂交组合 ,其中 ,1 9A× 85 R组合 ,综合性…  相似文献   

4.
哈克尼西棉胞质系的引入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哈克尼西棉胞质不育系DES-HAMS277,DES-HAMS16,恢复系DES-HAF277,DES-HAF16,通过杂交选育和系统选育改良了恢复系,提高了其育性恢复能力,实现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5.
恢复系的选育是棉花三系组合选育的重要环节,利用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的含有恢复加强基因的恢复系0-613-2为基础材料,通过杂交选育出恢复系邯R251。结果表明:邯R251具有花粉量足、恢复度高、配合力强、抗病性好、早熟性好、杂种优势强、制种产量高等优点,与不同类型的不育系组配,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6.
选用1对同质异核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黄河流域棉区(河南安阳)和长江流域棉区(江西九江)2个生态点种植,对棉花苗期生长、全生育期主茎功能叶片光合生理指标、花药发育状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恢复基因对棉花苗期生长、花药发育以及全生育期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2)恢复基因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长江流域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3)恢复基因可以显著增加棉花纤维长度。本研究对棉花胞质不育恢复系的选育和改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悦  曹嘉颖 《杂粮作物》1998,18(4):9-12
研究了高粱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情况和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不同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受不同的显性主效单基因控制,任何一对显性主效单基因都不能同时恢复2个或2个以上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  相似文献   

8.
最早由Beckett(1g71)确认的巴拉圭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称为(?)型不育。在玉米育种中,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是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生产上推广的结果。T型不育在各种土壤气候条件下的不育性很稳定,并且拥有可使最终杂交种的育性得以稳定恢复的自交系。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重要性在于,专化性细胞质是否对重要经  相似文献   

9.
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支撑体系是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高粱杂交种单产的大幅提升与核质型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密不可分。迄今,已育成A1、A2、A3、A4、A5、A6和9E 7种不同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的细胞质因子已标记在线粒体DNA(m tDNA)上,采用线粒体基因组RFLP技术能区分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用高粱材料测定不同高粱细胞质不育性的育性反应,形成了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棉花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棉花单隐性核不育、重叠隐性核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及利用现状,提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利用是解决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棉花种间杂交向栽培种转移野生种的某些优良特性,以及利用野生种细胞质培育雄性不育系,具有广阔而诱人的前景。由于种间生殖隔离,致使杂交难以成功,本文旨在分析栽培棉与野生棉杂交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2.
棉属异种细胞质对陆地棉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属现有种40余个,但被栽培的棉花大都属于陆地棉类型,其细胞质来源单一,种内分化小。为了培育细胞质多样化的陆地棉品种,提高棉花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国内外正在开展棉属种间远缘杂交,将外源细胞质转移到陆地棉中。据一些研究报道,异种胞质在陆地棉中表现了特定的胞质效应,如雄性不育、胚珠外露、花药减少、产量下降、抗感病虫、子指增加和种子抗老化性能降低等。  相似文献   

13.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测恢研究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是具有普通小麦细胞质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本研究利用364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与F型雄性不育系FA杂交配制F1,测定其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49个小麦品种(系)对F型不育系具有完全恢复性,其F1的自交结实率(国际法)达到甚至超过对照(黄淮冬麦区主栽品种周麦18),这些材料可作为FA的恢复系供进一步研究利用。这一结果说明,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较易恢复。另外,7个小麦品种(系)对不育系FA不具有恢复力,可用于转育新不育系。从364个组合初选出15个组合,经超标杂种优势分析,7个组合表现更优,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潜力,需进一步升级试验、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中棉所83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是提高棉花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棉花大面积人工杂交制种难以为继。为解决棉花杂交种生产问题,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集高产、广适、简化制种于一体的棉花三系杂交种已成为棉花育种的重点方向之一。中棉所83是在此背景下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三系配套的杂交种,其母本是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甘兰型油菜(Brassica napus var.Oleifera)的雄性不育性,是杂交优势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与育性有关的花器官形态解剖指标及其遗传变异规律,用以指导“三系”选育实践。初步阐明:(1)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停止时期明显不同。(2)花瓣宽度、花药长度和♀/♂值等三个性状与育性恢复基因密切连锁,是判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测交后代育性变异的主要形态指标。(3)因此,根据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F_1花器官形态的表现型,可以推测测交品种核基因的显隐性程度及其恢、保特性。  相似文献   

16.
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育性恢复的遗传机制尚未查清。玉米雄性不育的所有3个主要cms类型.即cms-C、cms-S和cms-T,都是由核不育恢复基因(Rf)来恢复。在cms-T的情况下,Rf1和Rf2两个显性基因,是育性恢复所需要的(Duvick等,1961;Snyder  相似文献   

17.
大豆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是大豆杂种优势利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本文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在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中,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系育性较稳定,个别不育系ms8、ms9育性受光周期、温度影响;核基因控制的部分雄性不育或不完全不育系的育性不稳定,如p2、msp、Arkansas突变体等,在光周期和温度发生变化时,育性也会随之变化;大豆光(温)敏雄性不育系88-428BY-827的育性主要受日照长度控制:在短日照(13.5~14.0 h·d-1)下雄性不育;在长日照(14.5~15.2 h·d-1)下雄性可育。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中,RN型细胞质不育多数不育系育性稳定,个别不育系受光温影响育性不稳定;N8855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JCMS1A育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较稳定;M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育性也较稳定,后两种类型雄性不育仅对个别不育系做了相关报道,没有针对细胞质来源相同但细胞核来源不同的大量不育系做更深入研究。本文还阐述了大豆不育系育性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陆地棉群体中发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并对之进行了鉴定,确定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该突变体对于研究棉花雄性不育的细胞质遗传机理,将具有重要的种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粱迈罗卡佛尔体系是杂交种种子生产所用雄性不育性的主要来源。除最初发现的迈罗(A_1)雄性不育性外,现已报导了另外的雄性不育细胞质(Schertz等,1982;Rao等,1984)。新诱导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对避免可能与细胞质有关联的病害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综述了已克隆的CMS基因及恢复基因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的作用机理以及分子研究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