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福建明溪南方红豆杉苗木炭疽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病原菌菌丝在查氏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7;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8;光暗交替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自然散光最有利于产孢;对碳源的利用,葡萄糖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牛肉浸膏最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6;RH在7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为76.18%;RH低于60%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对引起柱花草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的孢子萌发最佳碳源为葡萄糖,4种氮源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接近且差异不显著;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aNO3。pH值为3~8时,孢子与菌丝都能萌发和生长,pH值为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3种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于辽宁省抚顺市栽培的草莓品种的茎上分离得到一种炭疽病菌。针对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其有性形态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炭疽病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该病原菌在PS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PSA培养基最适于病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25℃,适宜pH值为4~6;光照可促进产孢,而全黑暗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果糖最好,纤维素最差;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好,尿素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低于5℃不能萌发;萌发最适pH值为5~7,高于10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为兜兰炭疽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兜兰炭疽病标本,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分离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温度、光照控制和培养基中不同pH、碳源、氮源的差异试验确定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条件等生物学特性;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兜兰炭疽病病原菌室内药效试验,并对筛选出效果理想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获得的兜兰炭疽病病原菌的无性态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9~36℃,最适温度27℃;产孢温度12~36℃,最适温度30℃.胶孢炭疽菌菌丝在55℃下处理20 min死亡,孢子在50℃下处理30 min或55℃下处理20 min死亡.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为2~13,最适为pH 8;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2,最适为pH 7.连续光照有利于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P<0.05).500 mg/L的恶霉灵、硫磺·甲硫灵、福·福锌和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00%,其中咪鲜胺锰盐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09 mg/L.[结论]引起兜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咪鲜胺锰盐、硫磺·甲硫灵、恶霉灵和福·福锌4种杀菌剂可在室内有效防治兜兰炭疽病,其中以500 mg/L咪鲜胺锰盐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水葫芦生防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离与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光照、温度、pH、湿度和介质对水葫芦生防真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黑暗和光暗交替处理有利于该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萌发;光照处理对产孢量无显著影响。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 ̄35℃;菌丝生长、产孢最适温度25℃;孢子萌发最适温度35℃。该菌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为5.0 ̄9.5;最适生长pH为5.6 ̄6.0;最适产孢pH6.6、7.5;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3.6 ̄8.0,最适pH5.0、6.6。在相对湿度为75% ̄100%和水滴中,孢子均可萌发,最适湿度90% ̄100%。玉米粉、1%蛋白胨等介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降香黄檀炭疽病蜘蛛兰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ymenocallidis)的生物学特性,为降香黄檀炭疽病的监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观测5~40℃范围内不同梯度温度下蜘蛛兰炭疽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情况;用小容器空气湿度调节法测定在50%~100%范围内不同湿度下蜘蛛兰炭疽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情况;用液体培养法测定pH 2~12范围内不同pH培养液处理蜘蛛兰炭疽菌的菌丝生长情况;以Czapek培养基为基础,分别以等质量碳、氮源替代蔗糖和硝酸钠,测定不同碳、氮源处理蜘蛛兰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及产孢情况;在PDA培养基上测定不同光照下蜘蛛兰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及产孢情况。【结果】蜘蛛兰炭疽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情况存在差异,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在28℃时各项生物学指标达最高值,菌落直径、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69.88 mm、3.33×10~6个/mL和94.00%;该菌在水滴中的萌发率最高,为93.00%;菌丝在pH 3~1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pH为5;该菌可利用多种碳和氮源,其中对D-果糖、蔗糖、D-木糖、甘露醇、D-山梨醇和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效果较佳,产孢量差异不显著(P0.05);最适菌丝生长氮源为酵母粉,最适产孢氮源为牛肉膏;光照能加速菌丝生长和促进产孢。【结论】降香黄檀蜘蛛兰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受温度、pH、碳氮源和光照影响明显,适宜的高温和高湿有利于其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生产上可根据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7.
山药炭疽病是辽宁山药产区新发生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rDNA-ITS序列分析,明确辽宁山药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该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薯蓣葡萄糖煎汁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影响;病原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利于孢子的产生;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适相对湿度为100%。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室内温度、pH值和光照对建兰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测定了孢子的致死温度及时间,用田间药效试验法筛选建兰炭疽病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该菌产孢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28℃,pH值为中性或偏微酸,光照条件为完全黑暗或12 h光暗交替,55℃水浴中5 min孢子致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供试药剂对建兰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以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和持续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宁波地区草莓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病是我地夏季草莓育苗中普遍遇到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宁波3个主要草莓生产基地的80份植株样品中,分离得到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agariae)菌株5个,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Penz.))菌株8个。并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胶孢炭疽菌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发现其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是25℃、暗光和pH值7.0;产孢的适宜条件是30%、暗光和pH值9.0;孢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是25℃、暗光和pH值9.0。  相似文献   

11.
西瓜炭疽病菌Colletetrichum orbiculare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建辉  王伟  王源超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0):2028-2035
【研究目的】探索西瓜炭疽病菌(Colletetrichum orbiculare )的分子检测技术,为西瓜、甜瓜等生长期和采后炭疽病的快速、准确鉴定和检测提供技术和方法。【采用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结果】根据GeneBank中Colletetrichum属的24个种的ITS系列,比较设计出一对引物CY1/CY2,可以特异的从西瓜炭疽病菌C. orbiculare和菜豆炭疽病菌C. lindemuthianum菌株中扩增到一条442bp的条带,将这两个种的炭疽菌和其它菌分开。进一步利用RAPD随机引物扩增C. orbiculare和C. lindemuthianum,找出在C. orbiculare中的特异性条带,经过克隆、测序后,设计出一对SCAR引物RB/RC,可以特异的在C. orbiculare中扩增出一条216bp的条带,将C. orbiculare和C.lindemuthianum分开。采用两对引物组成双重PCR,能够将C. orbiculare和其它相关和近似菌株分开。【主要结论】利用上述两对引物组成双重PCR检测体系,可以快速鉴定C. orbiculare,并且能够直接在植物组织中将西瓜炭疽病菌C. orbiculare检测出来,灵敏度可以达到1pg/μl。  相似文献   

12.
大豆豆荚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湿度、碳氮源等因素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pH 3~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5~7.分生孢子在15~30℃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5℃;在pH 3~10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pH为6~8.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和56℃(在15 min内).在相对湿度低于97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而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  相似文献   

13.
江西板栗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于初花末期开始侵染雌花柱头,侵染高峰在盛花初期。病菌经柱头侵入后,首先定植于花柱,然后在花柱中潜伏或进一步蔓延至子房。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已展开叶片、托叶、枝梢皮层、花器(雄花序、雄蕊、花柱)、幼果、幼嫩总苞的针刺及坚果(果皮和涩皮)普遍潜伏带菌,以上结果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亚麻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麻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lini)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光照对其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8.0;持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光照不利于其生长;该菌在供试6种培养基中,在PSA上生长状况最好;碳、氮源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碳源以山梨醇和蔗糖最适合;氮源以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合。  相似文献   

15.
林琳  高智谋  高同春  张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90-12191
[目的]为小蘖碱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新型植物源农药小蘖碱对辣椒黑点炭疽病和红色炭疽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浓度95%小蘖碱能够有效抑制辣椒黑点炭疽病菌和红色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对2种辣椒炭疽病原菌EC50分别为44.505 8、39.247 5μg/m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药剂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效。[结论]浓度95%小蘖碱防治辣椒炭疽病具有广阔前景,可在生产中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沙田柠檬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沙田柠檬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采集的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获得 ST2-1、ST2-2、ST2-3、ST3-1、ST3-2、ST3-3、ST4-1、ST4-2和 ST4-3 等 9 株沙田柠檬炭疽病病原菌。分别采用针刺和喷洒接种的方法测定上述菌株的致病性,并分别克隆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β 微管蛋白(TUB2)、钙调蛋白(CAL)、肌动蛋白(ACT)、核糖体大亚基(LSU)、甘油醛 -3- 磷酸脱氢酶(GAPDH)和几丁质合成酶 1(CHS1)基因部分片段进行多基因联合鉴定。【结果】ST2-1、ST2-2、ST2-3、ST3-1、ST3-2、ST3-3、ST4-1、ST4-2 和 ST4-3 均 具 有 较 强 致 病 性, 其 中 ST2-1、ST2-2 和 ST2-3 的生物学特征和进化树表明它们属于暹罗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ST3-1、ST3-2和 ST3-3 属于兰花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liviicola),ST4-1、ST4-2 和 ST4-3 属于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结论】综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引起沙田柠檬炭疽病的病原菌有暹罗刺盘孢菌、兰花刺盘孢菌和果生刺盘孢菌,其中暹罗刺盘孢菌仅分离自沙田柠檬发病的果实,兰花刺盘孢菌和果生刺盘孢菌分离自沙田柠檬发病的叶片,其中兰花刺盘孢菌能在柑橘类植物上引起炭疽病为国际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香蕉内生炭疽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蕉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测定,确认香蕉内生炭疽菌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对香蕉果实具有致病性,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果皮致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果实腐烂。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内生炭疽菌是香蕉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源。  相似文献   

18.
巴西橡胶树炭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炭疽病是巴西橡胶树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从该病的分布、危害、病害症状、病原菌及其生物特性、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其国内外研究展开论述,提出该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橡胶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橡胶炭疽病危害日趋严重,为了解病原菌耐药性差异,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云南省橡胶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acutatum)对咪鲜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溴菌腈、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0 9 μg/mL,0.050 5 μg/mL和0.404 3 μg/mL;尖孢炭疽菌同样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90 μg/mL,0.194 6 μg/mL and 3.8347 μg/mL,但要显著低于胶孢炭疽菌的敏感性;两种炭疽菌均对代森锰锌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胶胞炭疽菌DNA的PCR特异性扩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对胶灰疽菌特异寡聚核苷酸引物,对31个来自于橡胶树,芒果树的胶胞炭疽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均扩增到约500bp的DNA片段,而芭蕉炭疽功,辣椒疽菌,菜豆炭疽菌,腐霉菌,镰刀菌则不能被扩增。这表明,通过种间DNA特异片段的PCR扩增,能将胶胞炭疽菌与其他炭疽菌种类区别开来。采用该方法鉴别胶胞炭疽菌,其结果与形态鉴别的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