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西农业学报》2022,(2):26-28
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种植,5月15日至6月4日播种均可正常成熟。在本试验条件下,以5月25日播种,即秧龄35d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对秋覆黑全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秋覆黑全膜马铃薯垄上播种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5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为27 287.88 kg/hm2,其次为5月13—14日播种的产量为25 549.9 kg/hm2,5月9日至5月14日播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期,且在薯型、商品薯率、抗病性等方面优于其他播期。  相似文献   

3.
秋覆黑全膜马铃薯垄上播种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5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为27287.88kg/hm^2,其次为5月13—14日播种的产量为25549.9kg/m^2,5月9日至5月14日播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期,且在薯型、商品薯率、抗病性等方面优于其他播期。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酸枣种子的种仁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对酸枣出苗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16日和5月6日播种出苗率最高,分别为89.61%和87.19%,显著高于4月26日的处理,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5月6日播种的种苗长势最强,各生长指标最高,地径可达7.59 mm;其次是4月26日的处理。5月16日播种的种苗长势最弱,地径仅为5.80 mm,极显著低于其他5个处理。综合酸枣出苗及生长指标,酸枣育苗最佳播期为5月6日,其次为4月26日,建议当地酸枣育苗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加工型甜玉米品种在金华地区春季播种,从产量考虑,在4月5日左右视天气情况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从品质考虑以4月15日前播种,有利于品质的提高;从生育期考虑4月15日至5月5日播种,收获相应推迟;华珍和绿色超人等在5月5日以后播种,要考虑秋播生产情况及时播种与收获.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东阳本地2010 -2011年玉米田间灰飞虱的消长动态,结合分期播种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试验,确定5月1日以前和6月1日以后为浙江省玉米播种的安全时期,从生产实际出发,建议在5月1日以前播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谷子花生间作下错期播种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谷子品系'金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谷子播期处理(分别为T1:5月15日、T2:5月20日、T3:5月25日、T4:5月30日、T5:6月4日、T6:6月9日),花生播种日期为5月15日;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因素以及产量,研究了谷子花...  相似文献   

8.
春优658系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春优658在浙西南山区作单季晚稻种植,5月20日至6月9日播种均可正常抽穗结实,以5月30日播种产量最高,达7 677 kg·hm-2,5月20日播种产量最低,为7 002 kg·hm-2。试验表明,春优658在浙西南山区种植,适播期在5月30日至6月4日,秧龄以25~30 d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播种期对闽东高山区糯玉米生育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进行糯玉米闽糯0018不同播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闽东高山区,糯玉米闽糯0018不同播期的生育期、鲜穗产量及效益均不同,5月5日至7月4日播种效益较好,以5月20日播种的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黑河31、黑河32、黑河39、黑河43、丰收245个大豆品种为试材,从5月7日开始至5月28日,每隔7天为一播期,共4个播期。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形状均有不同程度影响,5月7日播种大豆产量最高,5月28日播种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组合"中浙优1号"为材料,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常规品质、RVA特征值和米饭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下,供试样品的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RVA的消减值和回复值以及米饭硬度共6项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播期试验中,播期Ⅲ(6/15)稻米的整精米率最高;播期Ⅰ(6/5)、Ⅱ(6/10)样品的淀粉RVA特征曲线接近,且其峰值粘度明显高于后3个播期;后3个播期淀粉RVA特征谱接近;播期Ⅰ、Ⅱ米饭粘性较高,且播期Ⅱ的硬度最小。不同种植密度处理试验中,种植密度Ⅱ(13.5万丛/hm2)处理的整精米率最低,种植密度Ⅴ(27万丛/hm2)的整精米率最高,两者差异达6.1%;种植密度Ⅴ处理的RVA的消减值、回复值和米饭质地的硬度均为最小。"中浙优1号"在温州地区可于6月10日左右播种,并选择27万丛/hm2的种植密度,其RVA的消减值约-50 RVU,米饭硬度约0.5 kg,粘性约20.0 g.mm2,米饭食味品质较好且米饭冷后不易回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裂区设计,以先玉335、大丰26、潞玉13为主处理,在4月26日、5月3日、5月10日3个不同播期下,研究了品种与播期对玉米丝黑穗病及青枯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玉335、大丰26在播期为5月3日及5 月10日时,丝黑穗病、青枯病的发病率较低或无发病症状;潞玉13在播期为5月10日丝黑穗病、青枯病发病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量对“中浙优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以施用240kg/hm2氮素+150kg/hm2硅肥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6.4%。在不同施氮量的处理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中浙优1号”表现出分蘖多、穗大粒多、千粒重高、单株叶面积大、叶面积系数增加、生物产量高等趋势,是一个耐肥性强的高产组合。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和京单58为试验材料,设置春播(5月14日播种)和夏播(6月13日播种)2个播期处理,研究播期对玉米干物质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两品种的粒重、茎鞘、叶片干物质转运率及产量均高于夏播。京单58茎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能力、粒重及产量均高于郑单958;其中,郑单958和京单58的百粒重分别较夏播高17.2%和15.1%;京单58(42.4 g)比郑单958(35.0 g)高20.9%;夏播条件下郑单958和京单58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较春播分别缩短了5.4 d和3.2 d。京单58的灌浆持续期(P)略短,但灌浆起始势(R0)和最大灌浆速率(Gmax)高于郑单958;粒重与灌浆期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与Gmax和R0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3**)。由此说明,播期主要是通过温度条件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茎秆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速率快、灌浆速率高是京单58在春夏播条件下粒重和产量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北方寒地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最佳播期.[方法]利用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株高比8月10日播种分别高23 cm,华油杂62的产量比8月10日播种高13.5 t/hm2.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中钾、镁及磷含量分别为3 789.0、1 015.0和684.7 mg/kg,分别比8月10日播种高381.0、427.0和196.9 mg/kg.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的热量为2 699.1 kJ/kg,比8月10日播种高1 334.7 kJ/kg.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中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分别为4.24%、0.83%、10.02%和2.98%,分别比8月10日播种高2.32%、0.5%、4.53%和2.33%.[结论]光温条件时间长有利于饲料油菜营养物质的积累,其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期对宜优673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宜优673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宜优673的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5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6月20日播种产量最低;随播种期推迟,灌浆结实期日均温的降低,宜优673的整精米率、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而垩白度、垩白粒率降低,理化指标得分逐步上升,稻米品质逐步提升。因此,在保证安全抽穗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高宜优673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常规稻各2个品种(组合)分2个播期进行试验,探讨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播期,超级稻产量最高;5月22日播种的超级稻产量与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差异显著,且产量都高于6月17日的,超级稻产量最高的原因是有较高的颖花量.6月17日播种的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比5月22日的高...  相似文献   

18.
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新疆近年来引进种植的优质牧草苏丹草作为诱集植物,探讨不同播种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为玉米螟治理的生态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玉米田以不同播种期、不同密度播种苏丹草诱集带和玉米-苏丹草同行混作以及不同品种的玉米田种植苏丹草诱集带等方式对玉米田的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比较,明确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生态调控作用.[结果]5月2日、5月27日和6月14日三个不同播种期的苏丹草诱集带对降低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为害率都有显著作用,效果达14.29;~100;;以不同密度播种的苏丹草诱集带和苏丹草-玉米按不同比例同行混作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不显著;玉米螟为害甜玉米美糯2号的程度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玉米SC704.[结论]尽管美糯2号甜玉米田的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诱集率较SC704普通饲料玉米田显著高9.4;,但苏丹草的诱集作用对减轻玉米受害程度在玉米品种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胡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03-7803
[目的]为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立多"不同时期施用对小麦产量结构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 mg/kg 450kg/hm2(2月26日)、300 mg/kg450 kg/hm2(2月26日)、300 mg/kg450 kg/hm2(4月8日)、300 mg/kg450 kg/hm2(5月10日)4个处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立多"对小麦产量结构因子的影响。[结果]4个处理的小麦成穗数分别达到了357.0万、436.5万、387.0万、361.5万穗/hm2;千粒重分别47.3、48.4、48.8、50.366 g。[结论]在2月上旬至5月上旬,小麦早施用"立多"能明显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和提高亩穗数,而晚施有利于增加千粒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