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普霉素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及肠壁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72头28日龄大长北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以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安普霉素(0、20、90mg/kg)对仔猪肠道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及其肠壁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期为4周。研究结果表明:(1)90mg/kg安普霉素能明显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对仔猪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可提高断奶后0~4周内仔猪日增重19 1%~24 6%(P<0 05)、改善饲料转化率7 7%~8 5%(P<0 05),并可提高日采食量8 4%~13 1%。尤其在试验前期(断奶后0~2周)作用更明显。(2)饲料中添加90mg/kg安普霉素对断奶后0~2周、3~4周仔猪肠道(空肠、盲肠和结肠)中大肠杆菌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 05),可分别降低10 7%~18 1%、9 1%~14 0%,且前期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可显著降低0~2周空肠内乳酸杆菌的数量(P<0 05),一定程度上抑制空肠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减弱空肠内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显著降低仔猪空肠内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P<0 05),从而可减少与机体竞争营养、降低肠内有害代谢物水平。(3)在仔猪日粮中添加90mg/kg的安普霉素可显著减轻小肠相对重量17 7%(P<0 05)、缩短小肠相对长度13 7%(P<0 05),并使小肠绒毛排列规则、高度增加(P<0 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安普霉素对仔猪具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腹泻仔猪肠道菌群的变化,从而科学有效地防治断奶仔猪腹泻,选择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实习猪场的35日龄断奶仔猪20头,分成健康组(10头)和腹泻组(10头),采用无菌手术的方法,从活体仔猪肠道内采集肠内容物,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表明:从十二指肠、回肠、结肠三种肠段中测得8种细菌,随着肠段的后移细菌数量逐渐增加。健康仔猪肠道内有益优势菌群为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腹泻仔猪肠道内有害优势菌群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腹泻组仔猪肠道内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较健康组明显下降,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数量较健康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显著(P0.05),肠球菌、梭菌、葡萄球菌的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3.
硫酸安普霉素是美国礼莱公司从黑暗链霉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它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结构特殊,与目前临床应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易产生交叉耐药性,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很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在国外已经用于防治大肠杆菌、沙门杆菌等引起的腹泻、肠炎,巴氏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小牛腹泻及火鸡肠道疾病等,但对鸡在体肠道菌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面还未见报道,遂以国产硫酸安普霉素作为试验药物,进行以下试验,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药物:硫酸安普霉素,山东鲁抗舍里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0102…  相似文献   

4.
硫酸安普霉素对哺乳仔猪黄白痢的预防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国产硫酸安普霉素对哺乳仔猪黄痢和白痢发病率、成活率及体重的影响 ,用国产硫酸安普霉素对 2 0头哺乳母猪和 1 55头哺乳仔猪分别进行了为期 3 0 d的饲喂试验 ,结果表明 :在母猪或仔猪或同时添加硫酸安普霉素 ,均能提高仔猪成活率 ,降低仔猪黄痢、白痢发生率 ,促进仔猪生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健康和腹泻仔猪消化道内(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7个部位菌群取样后进行培养和分离鉴定,研究健康和腹泻仔猪间不同菌群关系的差异,揭示维持仔猪的正常消化代谢优势菌群的组成、比例和结构.结果发现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是健康仔猪消化道内数量最多的菌群,为优势菌群;韦荣氏球菌、肠杆菌、肠球菌在仔猪发生腹泻时明显增多,为有害菌群.有害菌群的增多抑制了有益优势菌群的生长,从而导致仔猪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6.
仔猪消化道菌群变化与仔猪腹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健康和腹泻仔猪消化道内(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7个部位菌群取样后进行培养和分离鉴定,研究健康和腹泻仔猪间不同菌群关系的差异,揭示维持仔猪的正常消化代谢优势菌群的组成、比例和结构。结果发现: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是健康仔猪消化道内数量最多的菌群,为优势菌群;韦荣氏球菌、肠杆菌、肠球菌在仔猪发生腹泻时明显增多,为有害菌群。有害菌群的增多抑制了有益优势菌群的生长,从而导致仔猪发生腹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微生态制剂、环丙沙星对雏鸡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并对雏鸡消化道 6个部位 (嗉囔、腺胃、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 )内容物的 8种细菌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消化球菌、类杆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和梭菌 )进行了分离、计数。结果表明 ,微生态制剂能使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迅速建立 ,而环丙沙星则抑制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采用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硫酸安普霉素预混剂对断奶仔猪人工感染大肠杆菌O149进行治疗试验。其结果表明,每吨配合饲料中添加硫酸安普霉素预混剂3.0~5.0kg(含Apramycin 90~150g),饲喂7d,能有效地控制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效果优于对照组药物新霉素,仔猪的相对增重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取28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半进行为期28天的饲养试验。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中药I组:基础日粮+1%复方中药I,中药II组:基础日粮+1%复方中药II;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和抗生素组仔猪回肠和盲肠段大肠杆菌数较低(P<0.01),空肠段乳酸菌数量较高(P<0.05),回肠段双歧杆菌数量较高(P<0.05),空肠和盲肠段梭菌数量较低(P<0.01),中药组和抗生素组在相应肠段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本研究所用的两种复方中药可促进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和梭菌等有害菌的增殖,进而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健康仔猪肠道存在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主要是通过产道时获得了母体的微生物,并在生长环境中进一步接触了各种微生物,经过相互适应和选择,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在肠道内定植。研究显示,新生仔猪出生24h胃肠内已定植了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消化球菌、拟杆菌和酵母等,8~22日龄时形成以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和消化球菌为优势菌的定型菌群。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是奶牛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中的主要肠道菌,其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重要的有益菌,大肠杆菌是最多的有害菌。这些细菌与宿主终生伴随,发挥着营养、免疫调节、生物屏障、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等重要作用。而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等低聚糖均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的增殖因子,属功能性低聚糖,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长。这些功能性低聚糖被有益菌利用后,代谢会产生醋酸及乳酸,使肠道呈酸性,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促进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和腹泻。本试验对复合低聚糖在体外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安普霉素治疗仔猪白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普霉素(Apramycin)是美国礼来公司于60年代研制的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它能有效地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因而对多种致病菌,尤其对易产生耐药性的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腹泻、结肠炎及巴氏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还可用于饲料添加,有抗菌防病、促进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笔者用国产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治疗仔猪白痢患猪60头,获得较好的疗效。1 药物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由沈阳药科大学提供。含量40%,即每千克粉剂中含安普霉素(Apram…  相似文献   

13.
家兔盲肠区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稀释滴种法对8只40日龄健康断乳仔兔盲肠区(圆小囊、盲肠、蚓突)正常菌群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进行研究测定.结果表明,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等厌氧菌群数量占优势,大肠杆菌等需氧菌群数量很少,差异极显著(P<0.01),未分离到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各菌群在盲肠区不同部位的分布数值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之一,一般在动物出生后4—5天就成为最优势菌。双歧杆菌具有分解糖类,产生醋酸、乳酸等酸类,以稳定肠道内环境,抵御有害菌群的感染,促进消化等功能,因此对人和动物有益而无害。但是动物随着日龄的增加,环境条件的种种变化,尤其是动物饲料中抗菌素的添加,都会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紊乱,致使双歧杆菌在肠道菌群中的比例失调。其绝对含量日趋下降。人类根据该菌能在肠道定檀繁殖的特点,而制出含有双歧杆菌活菌的各种食品和饮料,人为地建立优势菌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增进了人体健康。在动物方面,曾有过活菌制剂治疗腹泻、白痢等病的报导,但是以双歧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报导甚少。笔者应用从仔猪粪便中分离的双歧杆菌,经过纯化培  相似文献   

15.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龄AA肉仔鸡2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Ⅰ)喂给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Ⅲ、Ⅳ、Ⅴ)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脱乙酰度为82.5%、86.2%、90.5%和95.3%的壳聚糖10g/kg。试验期7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不同,在21日龄,脱乙酰度82.5%壳聚糖组能显著抑制盲肠大肠杆菌的增殖(P<0.05),各壳聚糖组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盲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其中脱乙酰度90.5%、95.3%壳聚糖组对双歧杆菌数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35日龄,各组盲肠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脱乙酰度82.5%和86.2%壳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能促进盲肠乳酸杆菌的增殖,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给新生仔猪喂服复合生物菌,测定其对肠道3种主要菌群的影响;同时用致病性大肠杆菌攻毒,测定其抗病力.结果表明:复合生物菌能显著地减少仔猪直肠中的大肠杆菌,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有效地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很强的颉颃作用,使仔猪下痢的发病率降低87.4%,治疗显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合生物菌给新生仔猪喂服,测定其对肠道三种主要菌群的影响;同时用致病性大肠杆菌攻毒,测定其抗病力。结果表明:复合生物菌能显著地降低仔猪直肠中的大肠杆菌,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有效地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使仔猪下痢的发病率降低87.47%,治疗显效率达100%,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28日龄断奶的三元[杜×(大×长)]杂交仔猪96头,平均体重为(7.46±0.38)kg,按体重和 性别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公母各半。第1个处理组为空白 组,第2、3、4个处理组在相同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和0.4%的甘露寡糖,研究甘露寡糖对断 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实验组肠道大肠杆菌的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2、第3组和 第4组其结肠、盲肠和直肠中双歧杆菌增殖显著。第2组中只有结肠中双歧杆菌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盲 肠和直肠中双歧杆菌增殖不明显。3、各个处理组肠道中乳酸杆菌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残留在食品中的抗菌药被人体摄人后可能会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模拟残留药物通过胃肠道的离体培养系统研究了低浓度恩诺沙星对人体肠道菌群(包括9种ATCC标准菌株和健康志愿者粪便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在药物浓度大于5倍MIC的离体培养系统仍能增殖,系统中加入2~5μg/ml恩诺沙星可部分抑制产气荚膜梭菌、青春双歧杆菌和直肠真杆菌的生长。2μg/ml恩诺沙星可抑制正常人体粪便菌群中敏感大肠杆菌的生长,并使耐药大肠杆菌比例明显升高,对厌氧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总之,低浓度恩诺沙星对正常人体粪便菌群的最重要影响也许是筛选出正常情况下仅占少量的肠道耐药菌,使耐药菌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益生菌剂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益生菌剂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60头7.5 kg左右的"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原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将仔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1%益生菌剂,检测各组仔猪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等。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制剂能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P<0.05),促进仔猪的生长;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仔猪肠道非常住菌群(过路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常住菌群;益生菌剂能极显著减少仔猪肠道的好氧菌(P<0.01),极显著增加仔猪肠道的厌氧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P<0.01),显著降低仔猪肠道的产气荚膜梭菌(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剂能有效改善仔猪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