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制换羽是用人为的方法加速换羽过程,强制母鸡迅速换羽并长全新羽,再刺激其重新产蛋的过程。为探讨笼养肉种母鸡强制换羽的效果,我们于1997年12月对48周龄艾维茵父母代种鸡实行了强制换羽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成绩,现报告如下。1 种鸡饲养条件及鸡群状况 饲养舍采用自然光照,双列三层全阶梯笼养,乳头式饮水,机械清粪,采用宁波正大全价饲料。强制换羽时母鸡数为1446羽,平均体重3.65kg,换羽前48周龄产蛋率为63.66%,受精率91.94%,鸡群情况良好。2 强制换羽方案及实施情况 强制换羽前整理…  相似文献   

2.
蛋鸡强制换羽的要点蛋鸡强制换羽的方法有多种,除断料法外还有饲喂含锌饲料法和饲喂低食盐饲料法等。但目前实践中大多采用断料法换羽,本文就此法换羽的要点叙述如下:1换羽周龄选择好鸡群强制换羽的周龄非常重要。在鸡群产蛋12个月后进行换羽由于其后产蛋和蛋品质的...  相似文献   

3.
产蛋初期饲料喂量的增加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母鸭群在21~22周龄开始产蛋,产蛋后应根据公母鸭的体重情况按每只鸭每周5~10g幅度增加供料,以促使鸭群尽早达到5%的产蛋率,而在生产实践中,一些养殖户为片面追求提前开产(有的种鸭在135d左右就开始产蛋)、初产蛋的蛋重和产蛋高峰的提前等,在产蛋初期迅速增加饲料喂量。  相似文献   

4.
王自良 《中国家禽》1998,20(4):24-25
蛋鸡强制换羽后第Ⅱ产蛋年的经济效益王自良(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校新乡453003)为节省育成鸡成本,对存栏5000只74周龄罗曼褐蛋鸡实施强制换羽,适时利用第Ⅱ产蛋年,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第Ⅰ产蛋年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时间与地点19...  相似文献   

5.
陆桂荣  李志贤 《中国家禽》2001,23(23):29-29
樱桃谷肉用种鸭整个产蛋期可分为4个阶段:20~25周龄为产蛋初期,饲料喂量应逐渐增加;25~30周龄为产蛋前期,饲料喂量应迅速增加;30~48周龄为产蛋高峰期,应保持本品种种鸭所需喂量的最高水平;48~66周龄为产蛋后期,饲料喂量应逐渐减少。1产蛋初期产蛋初期饲料喂量的增加应遵守循序渐进的逐步增加原则,一般母鸭群在21~22周龄开始见蛋,见蛋后应根据公母鸭的体重情况按每只种鸭每周5~10克幅度增加供料,以诱导鸭群尽快达到5%的产蛋率。而在生产实践中,一些养殖户为片面追求开产期的提前(有的种鸭群在…  相似文献   

6.
黔黄Ⅱ号母鸡种用性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黔黄Ⅱ号母鸡2批211只种用性能进行观察,33.7~35.5周龄达50%产蛋率;43~44周龄达产蛋高峰,峰值75.2%~75.7%。每只鸡64周龄产蛋155枚,68周龄每只产蛋168枚;种蛋受精率91.5%以上,每只鸡可提供苗鸡111只。  相似文献   

7.
<正>1强制换羽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合适的换羽时间:从效益最大化来看,换羽周龄最好在产蛋中后期,产蛋率约为35%~40%的周龄是较好的。从换羽效果来看,理想的强制换羽时间,与自然换羽的季节相一致,即在秋冬之交  相似文献   

8.
母鸡在自然条件下经过1年左右的产蛋时间后,会因换羽而停产自然换羽过程较长,需3~4个月,而且换羽时间参差不齐,换羽期内产蛋少,种蛋品质下降.若正确地实行强制换羽,不仅会提高产蛋率,而且换羽后产蛋整齐,提高种蛋品质,还可以降低生产盛本,充分利用生产设备,缩短生产周期.本人对一批65周龄的父母代蛋种鸡进行强制换羽,设计在2002年4月份第二个产蛋周期使产蛋率达70%以上,定于66周开始实施,前后其计56天,并获得了成功,现将其换羽方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饥饿法阶段控制体重对蛋鸡实行强制换羽,体重管理控制在90%以下维持33d,85%以下维持16d,85%~75%维持6d。换羽期75日龄内死亡率为2%,第二个产蛋期的平均产蛋率为66.68%,平均蛋重60.27g/枚,每只鸡平均产蛋8.56kg,纯收入7.07元。采用饥饿法阶段控制体重组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明显高于体重下降至75%开料组和饲喂2%高锌饲料组.为养鸡利用第二个产蛋周期提供了实践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蛋鸡限饲法重复人工诱导换羽技术的可行性,试验选取60 000只292日龄海兰褐蛋鸡采用限饲法人工诱导换羽技术进行重复换羽。通过测定2次换羽期间鸡群的产蛋率、死淘率以及蛋品质,分析重复换羽产生的经济效益。首次换羽在换羽第43天产蛋率达85%以上,产蛋高峰维持210 d。541日龄时该鸡群进行第2次换羽,换羽第40天后产蛋率达85%以上,产蛋高峰维持了94 d。该鸡群760日龄被淘汰(淘汰前产蛋率均在70%以上),均产蛋数为520枚,鸡只292日龄时均产蛋数为140枚,通过重复换羽每只鸡均产蛋数增加380枚。鸡群首次换羽前的死淘率极显著高于换羽后,第2次换羽前的死淘率显著高于换羽后。换羽后蛋品质显著升高。相比直接淘汰鸡群,通过重复换羽可以增收约4 581 000元。综上,重复换羽可显著降低鸡群死淘率,延长蛋鸡的产蛋年限、增加蛋鸡利用率,提高规模化养殖效益,缓解国家种禽资源受限问题。  相似文献   

11.
炎夏时节,鸭群经过春季第一个产蛋高峰后,相继进入生理上的换羽休产期,产蛋率迅速下降,蛋形变小甚至出现畸形蛋。此时如任其自然换羽,不但换羽期持续长达 4个多月,而且换羽时间参差不齐,将错失秋季第二个产蛋高峰良机,严重 影响养鸭收入。   我地一些有经验的养鸭户,每到夏季鸭群产蛋率降至 30%以下时,就会人为地采取突然改变鸭群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等措施,对鸭群进行人工强制换羽,这样既可使换羽期提前 2个月结束,还能达到换羽时间一致,换羽后产蛋整齐,蛋品质量高,并提前进入秋季产蛋高峰,从而实现整个鸭群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饥饿——化学法蛋鸡强制换羽实施方案■睢富根(河南省家禽业协会450003一.目的意义1.强制换羽时尽量减少死亡,一般应控制在3%以内。2.强制换羽后产蛋成绩好,料蛋比高,产蛋高峰长。3.选择一种强制换羽方法简单,时间短,安全可靠,成本低的一种方法。4...  相似文献   

13.
种母鸡何时强制换羽产蛋效果好笔者从1981年开始,进行了多年的种母鸡强制换羽试验,均采用饥饿法强制换羽,一般都能取得较理想的产蛋效果,产蛋率较高,鸡苗体型大,质量好;种母鸡在第二个产蛋期表现出抵抗力强,死淘率低。在实践中发现,种母鸡强制换羽时周龄大小...  相似文献   

14.
蛋鸡第二产蛋年的产蛋率和产蛋数量均较第一产蛋年低,但可节省购买雏鸡、育雏、育成的费用,而且第二产蛋年产蛋时蛋鸡抗病力较强,死亡率较低,喂养时料蛋比相差不大,综合来说,经济效益还是较可观的。现将蛋鸡第二产蛋年的利用技术介绍如下。1.强制换羽早产蛋强制换羽比自然换羽提前3~4周产蛋。方法有两种:一是饥饿法:鸡的产蛋率下降到30%左右时,停止人工补充光照,停料7天左右,不停水;以后9~10天内每只鸡每天给料30~40克;然后自由采食蛋鸡饲料。此法换羽掌握鸡体失重20%~30%为宜。二是化学法:鸡群中有…  相似文献   

15.
种鸭自然换羽持续时间可长达3~4个月,产蛋率明显降低至停产,因此应用强制换羽,对种鸭实行人工应激,造成鸭新陈代谢紊乱,营养供应不足,使种鸭迅速换羽(45~60天),可快速恢复产蛋,以达到提高产蛋量的目的。1人工强制换羽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种鸭在产蛋后第40周龄开始进行强制换羽,  相似文献   

16.
种鸭自然换羽需3~4个月,而且换羽时间参差不齐,换羽期内产蛋少,种蛋品质下降。为提高产蛋率,生产上主要采取人工强  相似文献   

17.
禽类经过一段时间的产蛋后,卵巢机能衰退以及相应的激素分泌的改变,导致自然性的食欲减退,引起抱窝和休产等一些生理学效应导致自然换羽生理现象的发生,其换羽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因自然换羽时间长,换羽先后不一,换羽期长短也不尽一致,所以恢复产蛋也有快慢,致使整个群体难以出现产蛋高峰,这对集约化饲养和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家禽一个产蛋年结束后,以前国内一般整群淘汰,而美国30%的蛋鸡、日本40%的蛋鸡实施强制换羽。  相似文献   

18.
强制换羽就是采用生物、化学、物理(如饥饿)等方法促使产蛋鸡在短时间内停产、失重、换羽,并重新恢复产蛋的过程,这项技术已在现代养禽业中广泛应用。目前社会上普遍使用饥饿换羽方法,下面就该法成功实践作如下总结:1强制换羽最佳周龄的选择比较理想的换羽时间是66 ̄68周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换羽后鸡群产蛋率和换羽时的周龄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周龄越小,换羽的产蛋率越高;反之,周龄越大,产蛋率越低。该特性在鸡群68周龄以后,表现更加突出,因此,换羽周龄一般不超过68周龄。2强制换羽前的准备工作如在鸡群发病条件下进行强制换羽,则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给蛋鸭强制换羽的目的是在短期内让其换齐新羽.早产蛋、多产蛋,还可以节约饲料、提高经济效益。强制换羽的对象:鸭群产蛋在半年以上,且产蛋率降至20%~40%。无论是种鸭还是商品蛋鸭,产蛋与耗料收不抵支时就可采用此法。产蛋不到半年的青年母鸭及病弱母鸭,因饲料、疾病而引起产蛋下降者不宜用此法。  相似文献   

20.
肉用种鸭强制换羽技术探讨臧鹏伟(南京市畜禽科研所,210036)何春珠(南京市多种经营管理局)郗正林(南市畜禽科研所)强制换羽是一种人为的突然改变种鸭生活条件和习性造成应激,促毛羽毛脱落,缩短换羽时间并使换羽后的种鸭产蛋整齐,产蛋率、受精率都达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