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采用4个优良品种互为砧穗,调查分析砧木和穗条品种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芽苗砧嫁接苗苗期生长的影响,为油茶砧穗组合嫁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赣190为砧木或穗条,赣兴47、赣永6、赣兴46为对应的穗条或砧木,设置同砧组和同穗组共7个油茶芽苗砧组合,2年生时调查测定其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砧木品种和接穗品种对油茶芽苗砧嫁接体根系茎叶和根系的生长、形态等有显著影响.7个油茶芽苗砧嫁接组合中,以组合1(赣兴47/赣190)苗高生长最大、组合3(赣兴47/赣190)次之、组合2(赣永6/赣190)最小,分别为69.53,63.93,54.53 cm;地径、分枝数以组合3在7个砧穗组合中表现较好;叶片形态指标(叶面积、叶长、叶宽)由大到小依次为组合3、本砧组合4(赣190/赣190)、组合6(赣190/赣永6)、组合2、组合1组合7(赣190/赣兴46)和组合5(赣190/赣兴47);总根长、总表面积、总投影面积形态指标以组合1表现最高,组合3次之,组合7根系指标表现最差.[结论]7个油茶芽苗砧组合中,以组合3(赣兴46/赣190)的地上部分生长形态与根系指标综合表现较好,砧木和接穗品种对油茶芽苗砧嫁接体苗期生长有明显影响,在油茶嫁接育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砧木和穗条品种的生长特性,重视砧穗间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普通油茶长林系列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的穗条和普通油茶砧木开展嫁接苗根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接穗对油茶嫁接苗根系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品种的普通油茶接穗嫁接2年后,苗木在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长度及根系生物量等指标上均表现显著差异,根系总长为1718.04 cm,为最小的3倍;根系表面积最大为498.27 cm~2,为最小的3.1倍;根系体积最大为12.16 cm~3根系长度最长,为最小的3.2倍。除个别例外,所测量指标两两之间均成极显著相关。在不同根级之间,在0.0d≤0.5 mm根级根系长度最长,但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最小,在d2.0 mm根级根系长度最短,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反而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葡萄不同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及砧木根系特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的砧穗组合奠定基础。【方法】以户太8号、红地球和苏欣1号品种为接穗,5BB、1103P和山河1号品种为砧木硬枝嫁接。统计各砧穗组合嫁接苗的成活率,测定各砧穗组合嫁接苗的根系生长情况、生理生化特性,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根尖解剖结构。【结果】9个砧穗组合中,嫁接成活率较高的4个砧穗组合分别为苏欣1号/山河1号、红地球/山河1号、苏欣1号/5BB和户太8号/山河1号,分别为74.33%、65.67%、63.33%和60.00%,而户太8号/5BB、户太8号/1103P和红地球/5BB组合的嫁接成活均低于40.00%。苏欣1号/山河1号砧穗组合的根系分别在0~5 cm、5~10 cm和10~15 cm三个土层深度的数量均最多,户太8号/山河1号砧穗组合次之;相比红地球/1103P、红地球/5BB和户太8号/1103P这几个砧穗组合,苏欣1号/山河1号砧穗组合嫁接苗根系的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酶活性均明显高于这几个砧穗组合,而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这几个砧穗组合。不同接穗对砧木根系的导管直径、导管面积、导管密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葡萄砧木对矢富罗莎嫁接苗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品种的葡萄砧木上嫁接矢富罗莎,对1年生苗根系的根长、平均直径、不同直径范围内的根长、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叉点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砧木的矢富罗莎嫁接苗根系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根系总长度以110R砧木最长,达6 842.8 cm,为对照(扦插苗)的372%;根系平均直径以巨峰和1202砧木较大,分别为1.734 4 mm和1.632 1 mm;110R和5BB砧木根系的表面积较大,达到2 603.8 cm2和2 056.6 cm2,而华佳8号和对照根系表面积较小;根系体积以110R、5BB和8B砧木的较大;根叉数、根尖条数和根尖点数以110R为砧木的植株显著高于其他砧木品种的组合,分别为对照的320.5%、359.8%和328.0%。几个不同砧木葡萄品种嫁接矢富罗莎后1年生苗根系的生长量以110R、5BB和8B较大,而华佳8号和对照较小。根系的生长量也影响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嫁接育苗关键技术对瓠瓜嫁接效率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本试验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中棒瓠瓜新品种浙蒲903为接穗,砧西316为砧木,设置不同砧穗播期、嫁接苗龄、嫁接方法、嫁接后愈合条件的试验组合进行浙蒲903嫁接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砧木和接穗播期间隔5 d嫁接苗成活率最高,为96%,根系长势最好,接穗长适中、接穗粗壮;接穗子叶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4%,植株矮壮、根系最发达;采用插接法嫁接的瓠瓜苗成活率最高,为96%,接穗长适中、接穗粗最大、根系最发达;温度相同时,LED光照条件下愈合的嫁接苗成活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下的,其中以温度20~26℃,湿度95%,LED补光的嫁接愈合条件最佳。本结果为瓠瓜嫁接技术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大花天竺葵观赏性,在同一株上嫁接不同花色枝条,研究不同嫁接方法、砧穗组合和嫁接时期对嫁接成活率、新枝长度、新枝粗度和花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花天竺葵3月中旬采用劈接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和花枝率较高,不同花色砧穗组合嫁接成活率93%、新枝长度24 cm、新枝粗度6 mm、花枝率25%。建议大花天竺葵3月中旬采用劈接来提高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和开花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大花天竺葵观赏性,在同一株上嫁接不同花色枝条,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砧穗组合和嫁接时期对嫁接成活率、新枝长度、新枝粗度和花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花天竺葵3月中旬采用劈接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和花枝率较高,不同花色砧穗组合嫁接成活率93%、新枝长度24cm、新枝粗度6mm、花枝率25%。建议大花天竺葵3月中旬采用劈接来提高嫁接成活率、生长量和开花数。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西北风沙区冬季地面裸露、风蚀严重的问题,以3种油菜类型共20个油菜品种为试材,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于油菜成熟期分析油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质量、主根长、主根直径、直径小于2mm的总根长、根尖数等根系指标及油菜根际土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差异,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旨在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品种油菜根系差异以及根系对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而为选择出根系发达的油菜类型和油菜品种增加相应的实践经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油菜、同一类型不同品种油菜间的根系指标及根际土养分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1)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直径小于2mm的总根长普遍大于芥菜型,其中甘蓝型油菜的根表面积相对芥菜型提高15.10%~94.00%;芥菜型油菜的根体积和根干质量最大,其中芥菜型油菜平均根体积分别比白菜型、甘蓝型油菜平均根体积提高11.26%、12.39%,平均根干质量分别减少49.77%和43.14%;芥菜型和甘蓝型油菜的主根长和主根直径普遍大于白菜型油菜。(2)3种油菜类型根际土壤全氮、速效钾、有机质质量分数大体上符合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的趋势,速效磷质量分数表现为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3)油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直径小于2mm的总根长与各养分指标呈负相关;油菜根表面积、根长、根尖数越大,养分吸收越多;芥菜型油菜主根发达,生物量大,可在土壤贫瘠、易风蚀的区域种植用于防风固土,培肥地力;甘蓝型油菜根系表面积大,可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用于收获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砧木类型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根系分布特征,以河北省迁西县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林(板栗)育种与栽培实践基地3种砧木类型(单芽砧、双芽砧、1年砧)的5年生板栗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研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不同径级根系等指标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水平方向上,单芽砧板栗根系主要集中在距树干20~60 cm处,双芽砧板栗根系主要集中在距树干40~100 cm处,1年砧板栗根系在距树干20~100 cm呈均匀分布。垂直方向上,板栗根系主要集中在20~40 cm土层处。(2)双芽砧板栗根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3)3种砧木类型根系的不同径级中,0~1 mm径级根系根长和根表面积最大,根体积最小。与1年砧(对照)相比,单芽砧和双芽砧板栗0~1 mm径级根系根长和根表面积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高接换优技术开展油茶老龄低产树大砧高头嫁接技术研究。[方法]以采集45年生油茶林内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结果多的优良单株为母株,采集1年生和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采用高接换优技术,对文山白花老龄油茶进行高头嫁接技术研究,探索白花油茶高头嫁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结果]接穗采集的质量与保鲜度、嫁接时间、保湿遮阴、砧木嫁接口处的粗度以及树体调控管护、加强土壤管理等综合技术有关。选择新鲜接穗在夏季(6月)嫁接并加以保湿遮阴,可有效提高嫁接成活率,成活率可达87%以上。油茶嫁接成活后,当年即能抽梢,能明显加快嫁接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2~3年即可开花结果。[结论]利用大砧嫁接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茶良种改良方法,能在短期内取得丰产效果,并能把繁殖和遗传性状有机结合起来,是老茶林更新嫁接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对促进文山州油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油茶低产园(林)改造中高接换种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为油茶品种更新嫁接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择品种遗传性差,多年结果少的青壮年低产园进行换种试验,探讨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砧木粗度、接穗成熟度对油茶高接换种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5月嫁接成活率为83.89%,9月为67.78%,7月为45.55%;皮下腹接嫁接成活率为84.33%,皮下切接嫁接成活率为69.89%,腹接成活率为47.78%,切接(CK)成活率为36.11%,劈接成活率为222%;直径4~6 cm的大枝嫁接成活率为84.44%直径2~4 cm的嫁接成活率为64.44%,直径6 cm以上(CK)的嫁接成活率为40.67%,直径2 cm以下的嫁接成活率为36.67%;半木质化绿色枝嫁接成活率为83.89%,停展枝为50.00%,伸长枝为35.00%,褐色老枝(CK)为6.11%,未展叶嫩芽为0.[结论]选用直径4~6 cm的大枝作砧木,当年生半木质化春梢或早秋梢作接穗,采用皮下腹接法,于5月嫁接,9月补接,可在一年内成功更新品种,降低油茶低产园(林)改造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油茶大树嫁接成活率低,品种更新成本高等问题。[方法]对不同嫁接时间、不同嫁接方法、不同砧木粗度、接穗不同成熟度嫁接进行研究。[结果]砧木用直径4~6 cm的大枝,接穗用当年抽生的半木质化绿枝带一叶,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皮下腹接,9月补接,嫁接成活率达94%以上。[结论]用该研究成果可在1年内品种更新嫁接成功,降低低产园品种更新改造成本。  相似文献   

13.
砧木和接穗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愈合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砧木、接穗与嫁接愈合、嫁接苗成活及苗木生长的关系,为提高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嫁接育苗提供技术指导。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4~#、18~#、23~#、40~#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砧木设为根段砧木、胚芽段砧木,接穗设为芽1接穗、芽2接穗、芽3接穗、芽4接穗,就不同砧木和接穗组合对嫁接愈合过程及愈合过程中嫁接苗的各项生理及形态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系、不同砧木和接穗可改变嫁接苗的愈合速率,但均不改变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在其愈合过程中,胚芽段砧木的愈合速度较根段砧木快,且胚芽段砧木嫁接成活率、嫁接苗后期长势均高于根段砧木;芽2接穗的嫁接苗愈合更快、且嫁接苗成活率及后期长势均为最高,其次是芽1接穗、芽3接穗、芽4接穗。综合各项指标来看,砧木和穗条会影响嫁接苗愈合进程以及愈合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指标,胚芽段砧木优于根段砧木,接穗最优的是芽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外源物质对油茶采穗圃穗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8(萘乙酸2000 mg/L)和处理10(生命素400倍液)的穗条木质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对油茶采穗圃穗条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处理1~处理3(喷施赤霉素500~1500 mg/L)效果最好,其穗条的长度、粗度等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而且穗条节间距适度合理、利用率高,能有效提高穗条产量;除穗芽数与节间距呈负相关,且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油茶树桩改接茶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油茶树桩改接茶花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嫁接部位、嫁接湿度、温度、光照对油茶树桩改接茶花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油茶树桩改接茶花嫁接成活率相对较高的嫁接部位为新梢,较适宜的嫁接湿度为75%以上,较适宜的嫁接时期为5月份,较适宜的光照为弱光照射。[结论]在以上条件下进行嫁接,油茶树桩改接茶花的成活率为86.6%~93.3%。  相似文献   

16.
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及生长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通油茶作砧木、普通油茶和攸县油茶作接穗进行高接换冠,开展郁闭度、接穗保存时间、坡位和不同物种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及接穗新梢生长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茶林分郁闭度的增大,嫁接成活率增高;接穗保存时间越短,嫁接成活率越高;山腰的嫁接成活率高达82.3%,明显高于山顶和山脚;普通油茶和攸县油茶嫁接亲和性差异不大。偏相关分析表明,郁闭度对成活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接穗保存时间,而坡位和品种对成活率影响较弱。坡位对新梢生长量影响明显,接穗保存时间和接穗品种对新梢生长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周希  张婷  张苗  王敬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58-8959
[目的]了解油茶的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为油茶育种等提供参考。[方法]从油茶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内生真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果]从油茶中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39株,经鉴定为9个属,大多属于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是优势属。在油茶根部筛选出内生真菌6株,涉及3个属;茎部10株,涉及5个属;叶部18株,涉及7个属;果实5株,1个属。[结论]油茶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布和种群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油茶不同嫁接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为油茶产业发展中优良品种苗木培育嫁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接穗不同留叶量、接穗不同枝段、不同芽砧类型3个试验因子进行嫁接试验,测定其成活率和抽梢率。【结果】接穗不同留叶量处理方式中,留0.5叶和1叶的处理,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其中,留0.5叶的处理,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为91.11%和51.67%;接穗不同枝段处理方式中,2-3叶段和4-5叶段处理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其中,2-3叶段处理的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为90.38%和65.18%;芽砧不同类型处理中,带籽砧处理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高于对照,分别为93.33%和52.50%。【结论】当年生半木质化绿色枝2-3叶段、留0.5-1叶、采用带籽芽砧嫁接方法,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在90%以上,90d抽梢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不同矿质营养水平对油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建立油茶(Camellia oleifera)水培营养体系,对不同矿质浓度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油茶幼苗叶片数、叶片SPAD值、生物量、根冠比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质元素的亏缺或过量均明显影响油茶苗植株的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其中K(-)处理对水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最大,显著降低了叶片SPAD值以及生物量;P营养不平衡对根系生长影响最明显,显著降低了根冠比(2106%)和根系占比(1740%);矿质元素Mn和Zn主要影响油茶苗枝干和叶片干物质的积累,Mn(-)处理的油茶苗枝干生物量占比为2123%,Zn(-)处理的油茶苗叶片生物量占比为3658%,均为最低;此外,大量元素N,P,K的亏缺或过量不仅影响油茶苗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影响其对微量元素Mg,Zn,Mn和B的吸收,微量元素Mn和Zn的亏缺显著抑制了水培油茶苗对N,P,K的吸收。在油茶苗培育过程中应重视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Mn,Zn的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20.
油茶苗期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油茶苗期不同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元素分布情况。【方法】对150株油茶苗期的各种生长性状指标、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油茶苗期各单株生物量均以地上部分占绝对优势,其中叶片生物量积累最高;不同苗高分级的苗木株数及其生物量近似于正态分布,其中14.00~15.90cm的苗高分级的株数和生物量百分比最高,分别为38.67%和34.19%。在油茶根、茎、叶中均以N含量最高,其次是K和Ca,Cu和B含量最低;N、Mn含量以叶片最高,P、K及Cu、Zn、Fe、B含量均以根部最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K、Mg、Cu、Mn和B元素含量在根、茎、叶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油茶苗期叶片生物量积累最高,单株生物量随幼苗的生长而明显增加;不同器官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可为油茶苗期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