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机无机复混肥在砂姜黑土区小麦上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小麦上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增产效果显著,比不施肥增产20.7%~55.5%。在养分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有机无机复混肥比常规施肥增产20%左右,同时,有机无机复混肥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还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在砂姜黑土区小麦上的用量以900~1 200 kg/hm2为宜。在有机质含量相同的基础上以N90~120 kg/hm2,P2O552.5~82.5 kg/hm2,K2O67.5~97.5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在砂姜黑土小麦上施用40%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增产效果显著.施用1500 kg/hm2 40%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其中含N 180 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K不足部分以氯化钾补足),可显著提高小麦穗数和穗粒数.达到增产增效、低成本,提高产投比的效果.在本试验中,施用40%有机无机复混肥相对于不施肥处理增产104.0%,相对于等养分含量的常规施肥处理增产7.50%,并且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小麦施用有机无机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施肥量产量差异显著,其中高产模式II(25%(12-6-7)亿牛牌有机无机复混肥750 kg/hm2和过磷酸钙75 kg kg/hm2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150 kg/hm2)的产量达7 365 kg/hm2,较常规施肥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4.
大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大豆的肥效试验表明 :大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增加根瘤数 ,改善经济性状 ,促进早熟 ,提高大豆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比不施肥和常规施用化肥分别增产 2 2 .7%、9.0 % ,净增收入分别为 688.1、378.6元 /hm2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生物发酵有机复混肥对草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种施肥比较试验,明确了生物发酵有机复混肥对增加草莓产量及提高草莓品质的应用效果。草莓施用生物发酵有机复混肥比单施化肥增产10.29%,增产达显著水平。草莓可溶性固形物提高0.8个百分点。施用生物发酵有机复混肥能促进草莓坐果,从而增加草莓产量。施用生物发酵有机复混肥比单施化肥净增收8 728.5元/hm2,比习惯施肥减少肥料成本412.5元/hm2,草莓增产307.5 kg/hm2,节支增收1 642.5元/hm2。草莓应用生物发酵有机复混肥可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有机无机复混肥(肽黄金3+3)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研究其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从株高、穗长、行数、百粒重上看,玉米有机无机复混肥(肽黄金3+3)处理的农艺性状都要优于常规施肥处理(CK)。有机无机复混肥(肽黄金3+3)处理产量10512.0kg/hm~2,比常规施肥处理公顷增产370.5kg,增产率为3.7%。  相似文献   

7.
水稻施用遍地红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富年 《农技服务》2010,27(2):212-212
遍地红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安徽省遍地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为了检验该肥料田间施用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在水稻上进行了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遍地红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较习惯施肥增产稻谷495kg/hm2,纯收入增加880.5元/hm2。  相似文献   

8.
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施和配施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和效益;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1 800 kg/hm~2和习惯施肥量30%+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120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9.28%、4.6%,增效13.35%、5.76%。在获得比习惯施肥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下,纯施和配施黄腐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是马铃薯生产中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沈军  程雅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4,(8):101-101,159
利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大白菜上的应用肥效。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化肥加鸡粪处理的株重、株高、最大叶宽、叶柄基围均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白菜产量增幅最大,但与化肥加鸡粪处理的产量比较,差异不显著,两者对比常规施肥处理的大白菜产量,增幅分别达10.1%和8.16%,均达显著水平;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大白菜产量和投入产出比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武运粳23为材料,探讨纯化肥施肥模式与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模式对机插稻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足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的前提下,可免施分蘖肥;穗肥分2次施用,可有效提高实粒数,从而提高产量。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3次施肥模式分别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2次施肥模式与纯化肥3次模式高出7.59%和6.25%;纯化肥3次施肥模式净效益最高,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2次和3次施肥模式分别高3 300.3、1 196.2元/hm2。在规模化种植条件下,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全程3次施肥模式可代替常规纯化肥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大棚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及生物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田间大棚栽培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和无机肥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大棚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以及黄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增加黄瓜产量,且随无机肥配施量的提高而增加。施用有机肥可降低土壤有效态Pb含量、提高Cd含量,对Cu、Zn和Cr的含量影响作用不显著;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大棚土壤有效态Cu、Cd和Cr的含量、降低Pb的含量,对Zn的影响较小;施用无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效态Cu和Cr含量,对Zn、Pb和Cd的含量影响作用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黄瓜中Cu和Zn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其含量随无机肥配施量的提高而增加;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黄瓜中Pb、Cd和Cr含量随无机肥配施量的提高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大棚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作用较小,也不会对黄瓜造成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2.
王宝元  马二登  张庆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60-5062,5120
[目的]研究有机肥种类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肥+抗病生物肥、常规肥+土壤保育肥、精制有机肥及复混肥等有机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无机肥处理相比,常规肥+抗病生物肥、常规肥+修复土壤肥、精制有机肥和复混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烤烟农艺性状参数值.其中以复混肥处理增幅最大,采烤前1天,其最大叶面积和平均叶面积参数值分别比常规复合肥处理高47%和44%;各有机肥处理不同程度降低了初烤烟叶烟碱和氯离子含量,其中以常规肥+抗病生物肥最为显著,与常规复合肥处理相比,其初烤烟叶烟碱和氯离子含量分别下降8%和19%;与常规复合肥处理相比,复混肥处理初烤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增加4%,其余有机肥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有机肥处理中,以复混肥处理烟叶经济性状增加最为显著,与常规复合肥处理相比,其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6%和8%.[结论]有机肥施用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因有机肥种类而异,如何因地制宜施用有机肥以保障烟叶产量和改善品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质量,寻求最优的施肥模式,本研究基于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不施肥、单施有机肥、基于农户习惯有机无机配施和单施化肥四种施肥模式对复配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农户习惯有机无机配施模式下土壤中的总碳和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施肥模式;(2)单施化肥模式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最高,基于农户习惯有机无机配施模式下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最高;(3)基于农户习惯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施肥时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施肥三种模式;(4)从环境保护和提高土壤质量的角度应优先选择有机无机配施施肥模式。研究成果以期为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铜川黄土高原区研究2种硅肥(有机、无机)在苹果树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中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以提高苹果树叶片和果皮中硅的含量,施用有机硅肥比无机硅肥叶片和果皮中硅含量平均提高8.1%和6.67%;同时,施用硅肥促进苹果叶片中锌、钙的吸收;施用有机硅肥促进果肉中铁、锌含量增加,特别是有利于铁、锌向果肉中转移。无论是无机硅肥和无机中微量元素配合、还是有机硅肥和有机中微量元素配合,均能提高苹果产量,在硅肥低用量下,有机硅肥相对增产更大。  相似文献   

15.
试验基于30a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全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无机氮肥、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无机氮肥、氮磷钾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全硫含量,且施用的有机肥和氮肥越多,土壤全硫含量增加的幅度越大.单施高量有机肥和低量有机肥的处理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39.9%和20.2%.高量有机肥配施高、低量无机氮肥,低量有机肥配施高、低量无机氮肥土壤全硫含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92.2%、115.6%、70.6%和115.1%.氮磷钾配施和氮磷配施土壤全硫含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57.8%、116.8%,而且氮磷配施土壤全硫积累量最高,0~20cm和20~40cm土层分别为883.3mg/kg和265.2mg/kg.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放线菌的数量,但对土壤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土壤酶活性及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及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和3大类微生物数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加,以配施3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以配施2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特别是配施中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By two years (2007-2008) locate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long-term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black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 was investigated in Shuangche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could increase the organinc matter, alkalin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could reduce the soi...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生物炭与肥料配施降低烟叶对重金属镉的吸收和土壤中镉含量的可行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生物炭与不同肥料配施对生育期内烟叶生物量、烟草各部位镉含量、植烟土壤中镉含量和土壤p H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肥料配施能够促进烟叶生物量的增加,烟叶生物量依次为有机肥+无机肥+生物炭无机肥+生物炭有机肥+无机肥无机肥未施肥;生物炭与不同肥料配施时烟叶各叶位镉含量较低,生育期内生物炭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下烟叶镉含量较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降低了52.57%,根茎中降低的镉含量最高达59.69%;各处理土壤中的有效态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幅顺序为有机肥+无机肥+生物炭无机肥+生物炭有机肥+无机肥无机肥未施肥。上述结果表明生物炭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既能促进烟叶生长,也能降低土壤有效态镉的相对含量,减少烟叶中镉的吸收积累,进而降低烟叶中镉含量,适合在重金属污染烟田施用。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养分在农田中的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养分在农田中的生态效应,阐明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和有机肥在持续农业中的作用。证明有机肥是土壤钾的重要来源,施用有机肥对于缓解氮磷钾比例失衡有重要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有机氮的利用率,有机氮的利用率可达1808%~1936%,减少损失率达1420%~1571%;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有机肥或单施化肥玉米产量都高。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柑橘果园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对定位试验柑橘果园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不施肥处理的土样进行室内培养,定期测定土壤CO2释放量。结果表明,整个培养过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前期迅速下降,培养中期缓慢下降,培养后期趋于稳定状态。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土壤C/N具有显著相关性。与不施肥和单纯施用化肥相比,施人有机肥的土壤具有更高的微生物活性,从而引起土壤平均有机碳矿化速率提高5.2%~104.6%;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潜在可矿化C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增加,说明通过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果园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