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因素,并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科学防治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3.
夏广奎 《农技服务》2011,28(5):639-639
阐述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分析了玉米粗缩病发病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防治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4.
阐述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分析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因素,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科学防治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本文总结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控制措施,以其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是由粗缩病毒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每年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发生,造成玉米减产。通过调查观察,总结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的方法,为玉米粗缩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孝平  刘西允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59-159,161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与发病特征,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分析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苏泰兴市高沙土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2008年通过对江苏省泰兴市高沙土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病状况的调查,明确了玉米粗缩病在该地区的发病特点,在分析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已成为阳谷县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等,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1.
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毒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的方法,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对29份国内常用玉米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5份,抗病系2份,中抗系9份,感病系8份和高感系5份。结合系谱分析,筛选出的5份高抗系和2份抗病系均属于PB亚群,表明PB亚群抗病性较好,可以作为抗粗缩病育种的基础材料。通过对杂交组合鉴定结果表明,自交系抗病性对后代具有一定遗传力,且抗性遗传中显性效应占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选育抗病组合时最好亲本之一为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2.
淄博地区玉米粗缩病高发原因分析及综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 dwarf fijivivus,MRDV)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科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经多点调查,近几年淄博地区玉米粗缩病日趋严重,局部地区爆发成灾,几近绝产。因此.控制该病害蔓延是我市玉米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参考相关科技文献的基础上,经立项研究分析认为,防治核心以减少初侵染源生态防治为主,利用MRDV传播途径单一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阶段其抗病性显著不同特点,采取适时晚播,优选抗病品种,配套化学药效防治等一系列辅助措施避免其危害。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不同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2010年对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及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2010年在济宁、温岭和东阳等地各安排30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间抗性也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类型对粗缩病抗性无显著差异。综合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农甜3号’对玉米粗缩病表现较强耐病性。  相似文献   

14.
The ultrastruetural alteration of maize plants infected with the maize rough dwarf virus (MRDV) was studi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ggregates of virus particles, with a diameter of 60nm, were found in the root cell, and always distributed near the vacuole membrane. However, no such particles were checked in leaf cells. Moreover, no virus was observed in choroplasts,mitochondria nuclei, plasmodesmata or intercellular canal of all kinds of infected cells of maize, either.Structures of various organelles changed in the infected leaf and root cells of maize. An inward collapse and localized splitting of the tonoplast were observed, the chloropoast structure was destroyed by MRDV, and the number of destroyed or dysplasia chloroplast in leaf cells with serious symptoms was more than that in leaves without symptoms. The matrix of mitochondria in cells infected by MRDV decreased and some of them expanded and destructed. Nuclei was abnormal and the nuclear membrane was broken, In addition, the infected cel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voluminous cytoplasm containing hypertrophi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with rich ribosome content and lots of starch grain.  相似文献   

15.
感染玉米粗缩病毒后玉米植株的超微结构病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接种后感染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玉米植株的叶片及侧根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受侵染的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减少 ,细胞质丰富 ,细胞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液泡膜发生明显内陷 ,随着病情的严重液泡膜内陷加剧 ,呈极度松弛状态 ,局部破裂 ;叶绿体被膜破裂 ,轻者成为一松弛的单膜结构 ,严重者被膜完全消失 ,叶绿体中的片层膜系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及细胞核形态异常 ,随着病害的加重 ,线粒体逐渐肿大 ,基粒缩小 ,膜破裂 ,类囊物流入细胞中 ,细胞膜破裂。在玉米植株的根部细胞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病毒粒体 ,这些粒体大多集中在细胞壁处形成病毒质体。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质膜及胞间联丝中均未见病毒状颗粒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病毒性病害。该文从玉米粗缩病的致病因素、抗性评价、抗病育种和抗病基因QTL定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其在抗病育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下一步的抗粗缩病育种工作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84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田间自然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在40份常用自交系中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4份、抗一中抗系4份、感病系3份和高感系19份;根据种质内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反应,确定PB、四平头亚群和先锋种质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类群.在育种中应加强利用。尤其应重视78599中的选系特别是齐319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均不失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介体接种传毒试验和电镜观察,明确陕西省目前玉米病毒病主要种类有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红叶病3种。其中以玉米矮花叶病分布最广,几乎由全省所有玉米产区,玉米粗它们现次之,主要发生在渭南、西安、咸阳等关中东部灌区,玉米红叶病则仅在渭北及关中小麦黄矮病重发区常见。  相似文献   

20.
晋南玉米粗缩病发生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年份,结合品种比较、双列杂交及自交系选育,研究分析了发病与品种及栽培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播玉米发病重于夏播玉米,套种(晚春播)发病最重;品种间发病率差异显著;亲本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悬殊,且具一定的遗传性,选育抗病自交系,组配抗病杂交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