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连续3年重点对太谷壶瓶枣、彬县晋枣、赞皇大枣、稷山板枣、内黄扁核酸等常见枣品种的果实裂果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鉴定,并结合室内清水诱裂试验,明确了枣裂果鉴定的技术方法。田间调查鉴定应在果实脆熟期进行,清水诱裂鉴定以半红的果实清水浸泡48h后统计结果。采用田间调查,结合清水诱裂,对24个品种的抗裂果性进行了鉴定,筛选出了稷山板枣、内黄扁核酸、运城相枣、藤州长红枣等抗裂品种。  相似文献   

2.
据《果树学报》2013年第4期《枣果实组织结构及果皮中矿质元素含量对裂果的影响》(作者曹一博等)报道,为了研究枣果实解剖结构及果皮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与枣裂果的关系。以抗裂枣品种“圆铃枣”及易裂品种“骏枣”为试材,从花后20天起,每10天采样一次。对花后80天的果实进行浸果诱裂试验,统计裂果率。  相似文献   

3.
枣裂果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浸水模拟降雨、石蜡制片和显微测量技术,以极易裂、中抗和极抗裂品种为材料,测量枣果表皮厚度、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和果肉细胞大小及其变化,探讨成熟期枣裂果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表皮厚度差异极显著,且极抗裂品种表皮最厚,极易裂品种最薄,中抗品种居中,表皮越厚越抗裂。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梗洼下空腔与枣果比率差异极显著,极抗裂品种比率最小(0.24%~0.26%),极易裂品种最大(0.62%),梗洼下空腔越小越抗裂。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果肉空腔大小差异极显著,极抗裂品种最小(3 380.82~3 879.12μm2),极易裂品种最大(9 300.49~10 809.86μm2),果肉空腔越小越抗裂。果肉细胞大小没有显著差异,但果肉细胞的吸水速显著不同,极易裂品种果肉细胞吸收最快,极抗裂品种最慢,中抗品种居中,果肉细胞吸水越慢越抗裂。这些研究表明枣果表皮厚度、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和果肉细胞的吸水速度共同决定了枣的裂果程度。  相似文献   

4.
吕梁红枣裂果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唐则  王荣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166-167,189
吕梁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而红枣裂果又是制约吕梁红枣发展的大敌。裂果的程度与品种特性、水分供应、树体营养状况、白熟期降水量和持续时间以及枣果发育阶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选择与选育抗裂品种、改变枣树生育期,避开枣果裂果期、喷洒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白熟期前采摘、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提高树体抗性可有效地减少裂果。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枣抗裂果种质的筛选与评价》(作者苑赞等)报道,为筛选评价出抗裂果种质,直接为枣的栽培生产与育种应用提供品种材料.作者通过连续5年对169个枣品种的果实裂果方式、裂果率、裂果程度比较,进行抗裂果评价;利用石蜡切片技术比较不同抗裂程度品种果皮及果肉内部显微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冬枣与临猗梨枣杂交子代果实裂果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影响枣裂果的因素对选育抗裂果品种和开发防裂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对冬枣 × 临猗梨 枣的F1 子代分离群体进行裂果率和裂果指数测定,并进行石蜡制片和显微观测,探讨同一分离群体的不 同基因型个体间成熟果实表皮结构与裂果的关系。结果显示,48-LS-33,47-LS-22,II-13-15 为极抗裂株 系;抗裂株系比易裂株系果实表皮厚,果实表皮厚度和裂果率呈显著负相关,抗裂类型果实表皮细胞排 列较紧密,角质层沉积导致的表皮第一层细胞垂周状变化明显,而角质层厚度与裂果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正沧州是我国主要枣产区之一,受秋季降雨等因素的影响,成熟期前后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裂果浆烂现象,一般年份裂果浆烂率达15%左右,成熟期多雨年份高达50%~90%。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经济价值,成为制约枣农收入和枣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枣裂果浆烂原因枣裂果与气温、降雨、土壤湿度、果园管理及品种等诸因素密切相关。枣果从白熟期后到着色期遇雨  相似文献   

8.
红枣裂果的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临县降水量579.6mm,比正常年景高出110mm,特别是9~10月红枣成熟期连续降雨,全县红枣裂果非常严重。对此,我们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并提出减轻裂果的几点建议。1调查结果1.1枣裂果与品种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枣裂果与品种关系很大,引进品种如骏枣、梨枣、赞皇枣全部裂果,裂果率100%;普通木枣裂果也很严重,裂果率为82%;晚熟品种冬枣和木枣优系牛心枣裂果较轻,裂果率分别为61%和62%;早熟品种曲峪大蜜枣不裂果。其原因是早熟品种可避开连绵秋雨,晚熟品种在最易裂果的白熟期也避开了这个季节。1.2裂果与栽培管理的关系调查品种为木枣,对正…  相似文献   

9.
在枣品种的抗裂性调查中,发现"木枣"存在变异系。本研究以"木枣"、变异系"V1"、变异系"V2"和易裂品种"狗头枣"为供试材料,在采用冷水浸泡法进行室内裂果率测定和抗裂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单果质量、果纵径、果横径、果纵横径比、单核质量、核纵径、核横径、核纵横径比、梗洼宽度、肉核比、含水量等果实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裂果率表现为狗头枣V1≈木枣V2,筛选出木枣优良抗裂变异系V2,与木枣遗传背景一致,抗裂性又极显著优于木枣,可为后续裂果机理研究和抗裂品种选育提供育种材料。品种的抗裂性与果形、核形、肉核比、梗洼宽度有关。果实较小、果核较小、果形细长、肩大尾尖、肉核比高、梗洼宽度大,抗裂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以金丝小枣、梨枣、骏枣和四不像枣为试材,采用人工浸泡诱裂法,测定分析了全青期、泛白期、半红期和全红期4个成熟阶段的裂果率、裂果指数、水势和吸水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红枣的成熟发育,裂果敏感性增加,半红期最易裂果,裂果率为四不像枣金丝小枣骏枣梨枣。成熟期的吸水率变化与裂果发生呈正相关,吸水力强的品种易裂果。成熟期水势下降,与裂果发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红枣裂果病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详细介绍了河北省枣产区裂果防控技术。即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应用果实防裂营养剂和红枣防浆烂剂、采取平衡施肥和避雨栽培等措施,可明显降低枣裂果率,提高红枣产量。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沧州金丝小枣产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沧州气候变化和金丝小枣产量的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金丝小枣产量的影响及对策.结果表明:近5 a与前10 a相比,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熟前增长期日照时数的变化,夏季降水量的变化,成熟收获期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的变化,成熟收获期降水量的变化对金丝小枣的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可以通过建设烘干房,加强针对性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等措施来减轻灾情.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制干枣优生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李新岗  黄建  高文海 《果树学报》2005,22(6):620-625
通过比较研究,初步确定了我国优良制干枣品种76个,优良制干枣产区21个,集中分布在我国北方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9个省区。研究提出了我国制干枣优生区的划分标准,包括年度因子标准和花果期因子标准2个方面的内容,前者包括年平均温度、年降雨量、≥10℃的积温、无霜期、7月份气温、纬度,决定着优生区的地位;后者包括花期温度、湿度、降雨量,以及幼果生长期和脆熟采收期的降雨量5个指标。影响着红枣优质丰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枣属植物分类学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刘孟军 《园艺学报》1999,26(5):302-308
对枣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枣属的属下分类系统、枣和酸枣的分类学地位及其种下划分、枣的品种分类及枣的起源和演化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枣果实裂果的机理,笔者采用石蜡切片法结合电镜扫描分析法,对壶瓶枣果白熟期后的阴面和阳面的果皮细胞层数、大小及果皮皮孔等微观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枣果的逐渐成熟,体积不断膨大,果皮细胞层数和果皮细胞大小均呈现"少-多-少"的单峰变化,进入完熟期后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16.
油桃裂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品种特性、果实生长发育特点、果实细胞组织结构等内部因素和气象因子、土壤条件、栽培措施等外部因素方面综述了油桃裂果的影响因素,寻找引起油桃裂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止油桃裂果相应的技术措施。首先从园地选择、品种选择方面尽量做到适地适栽,因地制宜,另外果园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透水性和保水性,适时灌水,及时排水,使水分保持均衡状态,合理修剪,加强病虫害防治,严格疏花疏果,实行套袋栽培等一系列科学化管理均是防止油桃裂果和果锈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晓玲  刘宏权  申连英  毛永民 《园艺学报》2016,43(Z2):2713-2714
‘紫圆’枣是从河北省广宗县‘园铃枣’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个大,近圆或扁圆形,果皮紫红色。平均单果质量23.4 g,果实可食率96.0%,制干率62.7%,干枣含糖量77.6%。在河北枣区成熟期9月下旬,果实发育期105 d。极抗裂果,无缩果病,丰产性强,为优良的制干品种。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吕梁段大枣裂果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枣在成熟期遇雨普遍发生裂果现象,该文从大枣裂果发生的原因及机制入手,全面分析了成熟期间果实结构、组织水势、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变化特点,提出了双向化调技术在大枣果实避灾及抗裂果试验中的实施方案,并对利用无性繁殖及转基因技术培育大枣避灾及抗裂果新品种的可能性作了分析,旨在为吕梁及沿黄地区枣林田间栽培与管理、选种与种植及枣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