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为了筛选出一株高产漆酶的菌株。[方法]利用含铜的富集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鉴定,研究菌株的生长特性及菌株的芽孢漆酶对常用染料的脱色效果。[结果]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命名为Bacillus sp.CLb。菌株CLb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为7.0,菌株能在含1 mmol/L Cu2+的培养基中生长,具有很强的耐铜性。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测定其芽孢漆酶活性,漆酶活性高达46.1 U/g干重。菌株CLb芽孢漆酶的最适pH为7.0。在介体乙酰丁香酮存在的脱色体系中,菌株CLb芽孢漆酶在4 h内对活性黑以及在2 h内对靛红的脱色率均达到93.0%,在6 h内对活性亮蓝和结晶紫脱色率分别为79.0%和92.5%。[结论]菌株CLb芽孢漆酶在介体乙酰丁香酮存在的体系中对常用染料具有很高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菌株CLb的芽孢漆酶在介体的互作下对不同类型的染料及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方法]制备芽孢粗酶液,在介体的互作下,测定具有漆酶活性的粗酶液对活性亮蓝、活性黑、靛红和结晶紫的脱色效果,筛选出对染料脱色有促进作用的漆酶介体,并且研究芽孢漆酶在不同pH条件下对染料和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结果]菌株CLb的芽孢漆酶在无介体参与下只能使活性亮蓝和结晶紫脱色。在介体乙酰丁香酮(ACE)的作用下,芽孢漆酶对4种染料的脱色率均超过70%。在pH 7.0条件下,芽孢漆酶浓度为44.74 U/L和介体ACE浓度为1 mmol/L时对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最好,6 h脱色率超过80%。在介体乙酰丁香酮存在,pH 7.0的条件下,菌株CLb的芽孢漆酶对合成染料脱色效率高于pH 9.0时的脱色率。[结论]在介体乙酰丁香酮的存在下,芽孢漆酶对染料和模拟染料废水均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含铜的富集培养基,从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白桦林下的土壤中筛选出1株菌株,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结合经典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并将其命名为Bacillus sp.9BS。菌株9BS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 H值为7.0,并具有很好的耐盐性,在7%Na Cl溶液中生长良好。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以芽孢干重计量,其芽孢漆酶的活性高达47.1 U/g。菌株9BS的芽孢漆酶在不含介体的情况下,对靛红(IC)和结晶紫(CV)的脱色效果较为显著,6 h脱色率分别为73.3%和82.2%。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具有漆酶活性及对常用染料高效降解的菌株,对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筛选具有漆酶活性的菌株,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并研究菌株的生长特性及菌株芽孢漆酶对染料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HL2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其在25~5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在pH 5~10条件下生长旺盛;以干重计算,菌株HL2芽孢漆酶的酶活力为37.58U/g;在pH为7.0的体系中,菌株HL2的芽孢漆酶对结晶紫和茜素红在6h内的脱色率分别为83.9%和81.60%;加入乙酰丁香酮(Ace)作介体时,对活性黑5的脱色率由48.95%提高至86.95%。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漆酶活性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将其命名为Bacillus sp.4bs。菌株4bs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37℃和7.0,其在6%(w/v)Na Cl溶液中能够正常生长,在含有2.0 mmol/L Cu~(2+)的培养基中仍生长旺盛。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菌株4bs的芽孢漆酶活性为35.66U/g(干重),其芽孢漆酶最适反应温度为80℃,最适反应pH值为6.8;0.1 mmol/L的半胱氨酸、二硫苏糖醇和叠氮化钠抑制其活性,10 mmol/L的Na~+, K~+, Cu~(2+)和Li~+能够增强其活性。在pH 6.8的体系中,菌株4bs芽孢漆酶对结晶紫和茜素红在6 h内的脱色率分别为83.57%和77.16%;加入乙酰丁香酮(Ace)作介体时,对靛红的脱色率由52.73%提高到94.98%,对活性黑5的脱色率由19.01%提高到90.10%。  相似文献   

6.
利用含铜离子的富集培养基,从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蒙古栎林下的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较高漆酶活性的1株细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命名为Bacillus sp.5`MS。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以芽孢干重计算,其芽孢漆酶的活性高达56.73 U/g。菌株5`MS芽孢漆酶的最适pH值为6.6,最适反应温度为70℃。在100℃条件下,该芽孢漆酶反应活性仍可达最适条件下的34.61%。当染料脱色体系中添加介体乙酰丁香酮时,菌株5`MS芽孢漆酶1 h内对活性黑、靛红及结晶紫的脱色率均达92%以上,4 h内对活性蓝的脱色率达82.8%。  相似文献   

7.
解淀粉芽孢杆菌LC03的芽孢漆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制备具有漆酶活性的芽孢悬液,研究了芽孢漆酶对4种合成染料RB亮蓝、活性黑、靛红和结晶紫的脱色效果,并筛选出促进染料脱色的漆酶介体,同时考察了酶浓度、介体浓度对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RB亮蓝﹑活性黑和靛红在无介体时不能被脱色,在乙酰丁香酮(ACE)介导下的脱色率都超过了60.00%;在pH9.0时,芽孢漆酶-介体系统对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的酶浓度和介体浓度分别为88.64 U/L和0.5 mmol/L时,2 h后脱色率可超过80.00%,表明该芽孢漆酶在染料废水的处理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含铜离子的富集培养基,从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蒙古栎林下的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较高漆酶活性的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命名为Bacillus sp. 5`MS。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以芽孢干重计算,其芽孢漆酶的活性高达56.73 U/g。菌株 5`MS芽孢漆酶的最适pH值为6.6,最适反应温度为70 ℃。在100 ℃的极端条件下,该芽孢漆酶反应活性仍然达最适条件下的34.61 %。当染料脱色体系中添加介体乙酰丁香酮时,菌株5`MS芽孢漆酶1 h内对活性亮蓝、活性黑、靛红及结晶紫均有脱色效果,在1 h内对活性黑、靛红和结晶紫的脱色率均达92 %以上,4 h以内对活性蓝的脱色率达82.8 %。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细菌漆酶,利用含铜富集培养基从森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好漆酶活性的细菌菌株 LC03,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株培养6 d 后的芽孢漆酶活性最高,可 达48.5 U/ g。菌株LC03 的芽孢漆酶氧化底物2,2忆鄄联氮鄄双鄄(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 (ABTS)和丁香醛连氮的最 适pH 值分别为3.8 和6.8,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 益。该芽孢漆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70 益处理10 h 或pH 9.0 条件下放置10 d 仍能保持漆酶活性,同时对抑制剂SDS 和EDTA 具有一定的抗性。Li+ 、 Na+ 、Mg2 + 、Ca2 + 、Ba2 + 、Al3 + 对漆酶活性有促进作用,Ag+ 、Mn2 + 、Hg2 + 、Co2 + 对其抑制作用比较明显。解淀粉芽孢 杆菌LC03 的芽孢漆酶在高温和碱性条件下优良的稳定性为其在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培养条件对杏鲍菇诱导漆酶的影响,进一步开发杏鲍菇漆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采用碳源、氮源、不同浓度的Cu2+、香兰素、愈创木酚等诱导物对杏鲍菇产漆酶进行诱导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索了反应温度、p H值、染料浓度和杏鲍菇漆酶用量对3种染料(酸性铬兰K、溴酚蓝、龙胆紫)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时杏鲍菇产漆酶活力最高,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不同诱导物能促进漆酶的合成,当Cu2+0.2 mmol/L、愈创木酚0.01 mmol/L、香兰素0.1~0.5 mmol/L时对杏鲍菇漆酶的诱导效果最显著。杏鲍菇漆酶对染料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在p H值5.0、40℃条件下反应16 h,酸性铬兰K、溴酚蓝、龙胆紫的脱色率分别达到76.9%、69.1%、63.8%,显示杏鲍菇漆酶在处理染料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植物漆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植物漆酶的来源、结构,并讨论了植物漆酶的酶促反应机理和生物学功能,包括其在木质素的形成、抗病、抗逆以及种皮颜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滑菇PholiotarmmekoSW-01菌株产漆酶的最佳营养条件及其酶学性质。[方法]首先选取不同的碳源、氮源、pH、金属离子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培养基成分,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在酶学性质试验中,设置不同温度及pH,测定漆酶的最适反应温度、pH及热稳定性、pH稳定性。[结果]最适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pH为5,Cu2+能显著提高漆酶的产量。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产漆酶条件为葡萄糖42.50g/L,蛋白胨2.10g/L,pH5.47,cu2+浓度1.67mmol/L,在此条件下漆酶活性为943.27U。在酶学性质试验中,漆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反应pH为4.8。[结论]条件优化能显著提高滑菇漆酶产量。稳定性试验表明,漆酶对温度较敏感,对pH反应不敏感,在弱酸环境中能发挥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漆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由于其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并且在环保、纺织、印染、食品、化学合成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该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漆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为细菌漆酶提供新的应用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杜东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04-1907
漆酶是一类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它通过将分子氧还原成水来氧化多种酚类和非酚类化合物,使之降解。目前,漆酶已在废水处理、生物制浆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当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漆酶在自然界的分布、结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生物功能,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酶催化性能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载体的固定化漆酶的优势,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在不同条件下对固定化漆酶和游离漆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化漆酶与底物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亲和力下降,但稳定性明显提高,最适p H值也发生了变化。固定化漆酶的最适温度为60℃,比游离漆酶升高了5℃;固定化操作p H为3.5时,固定化漆酶的酶活力最高。固定化漆酶对2,4-二氯苯酚降解时间为24 h时,降解率达到了85%,酶活力保持80%以上,漆酶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几种木腐菌漆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8种木腐菌胞外漆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腐木生侧耳的漆酶活力最高,为605.0 u*mL-1,其次是多毛拴菌和云芝,其漆酶活力分别为440.0 u*mL-1和400.0 u*mL-1,其余菌株活性低于336.7 u*mL-1.腐木生侧耳漆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4.6,Cu2+ 、Mg2+、Na+、Co2+对漆酶活力有激活作用,Ag+、K+、Ca2+、Hg2+、Fe2+ 、Cl- 和Zn2+对其漆酶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酶共固定化能发挥多酶的协同作用,实现底物到产物的一步转化。文章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分别固定化工艺研究为基础,选择pH敏感型可逆可溶性聚合物Eudragit L-100为载体,应用物理吸附法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采用物理吸附和共价交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酶的固定化研究发现,当pH为4.8、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0 min、载体浓度为1.6%和EDC浓度为0.1%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的固定化率分别为50.86%、36.90%及25.93%。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漆酶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2个黑木耳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黑木耳漆酶高产菌株——地茂1号,对其进行Native—PAGE,发现其含有3种漆酶同工酶。对其发酵液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发现地茂1号在液体培养基中第11天酶活达到最大,为382.6U/L,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3.2,温度及pH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刘腾  郭九峰  那日  薛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278-11285
[目的]研究食用菌漆酶基因的差异以及漆酶的活性。[方法]利用编码杏鲍菇漆酶基因序列(GenbankNo.AY686700)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获得3种典型木腐食用菌(杏鲍菇、平菇、白灵菇)漆酶的基因序列。[结果]扩增得到的片段长度均为2606bp,通过对基因序列的内含子/外显子分析,获得漆酶编码区的cDNA,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由159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53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3种食用茵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81%,说明漆酶的一级结构序列具有很高的保守性。[结论]序列的差异性、氨基酸跨膜区的不同及蛋白质的构象不同可能导致漆酶活性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