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海平安富硒区不同蔬菜对硒的吸收及转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青海平安富硒区主要蔬菜对于硒的生物富集能力,对青海平安富硒区5种主要蔬菜胡萝卜、马铃薯、萝卜、甜菜和大蒜进行硒的积累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平安富硒区5种蔬菜总硒含量介于0.026~0.344mg/kg,平均含量为0.117mg/kg;70%以上样品总硒含量高于0.07mg/kg富硒水平。5种蔬菜硒转化能力表现为马铃薯萝卜甜菜大蒜胡萝卜,即马铃薯硒转化能力最强,达87.86%。5种蔬菜硒富集系数以大蒜最高,为0.44;马铃薯、萝卜和胡萝卜次之;甜菜最小。甜菜叶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为0.183mg/kg和0.148mg/kg,明显高于根部。  相似文献   

2.
为综合利用富硒资源,提高青海省主要蔬菜产品附加值,通过分析青海富硒区土壤硒含量与5种主要蔬菜的总硒、部分矿质元素及可溶性糖和VC含量,研究土壤不同硒水平对蔬菜硒吸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富硒区土壤硒含量为100.00~563.00μg·kg~(-1),其中达到足硒及富硒水平土样分别为76.53%和18.88%;大蒜采样区土壤硒含量相对较高,甜菜采样区土壤硒含量相对较低。蔬菜硒含量范围为11.00~340.94μg·kg~(-1);大蒜中总硒含量最高,平均含量高达170.40μg·kg~(-1),萝卜总硒平均含量最低为73.00μg·kg~(-1)。该区域蔬菜90.63%达到足硒水平,70.31%达到富硒水平。测试样品蔬菜的Ca、Mg平均含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及蔬菜硒含量与营养品质间未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湘西9种中药材药用部位中硒含量及其根际土壤硒赋存形态迚行了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中药材药用部位生物富集系数来探讨其富硒能力。结果表明:以根茎入药的金荞麦、贝母、大黄、玉竹、黄精中硒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01、0.35、0.25、0.24、0.20 mg/kg;以全草入药的小米草、赶山鞭、见血清、虎耳草中硒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29、1.17、0.90、0.54 mg/kg。供试中药材硒含量均属于富硒及高硒中药材,金荞麦和小米草具有较好的硒富集能力,适合发展富硒中药材的种植栽培。中药材根际土壤总硒含量平均为1.42 mg/kg,达到富硒土壤标准。湘西中药材根际土壤硒形态主要为残渣态和有机硫结合态,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和可交换态占比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富硒芽孢杆菌对富硒赤红壤硒形态、价态转化及菜心吸收累积硒的影响,为天然富硒蔬菜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富硒赤红壤作为供试土壤、菜心作为供试作物,以2株富硒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YLB1-6和Bacillus thuringiensis TXB2-5作为供试菌株,采用盆栽试验,以无菌...  相似文献   

5.
针对青海东部富硒区所生产的马铃薯硒含量及其膳食风险评估研究,明确硒含量水平及其对消费者健康健康的风险水平,为富硒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从青海东部马铃薯主产区的乐都等县及富硒大蒜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共采集266个样品,采用GB/T 5009.93规定的方法测定硒元素含量,遵循实际等同原则和日服用量原则,分别以硒耐受上限(UTL)、硒最高用量(UIL)和硒适宜膳食摄入量(AI)为评价标准,对青海省成人及哺乳妇女每日从马铃薯中摄入硒的量(包括平均摄入量、最高摄入量、中间摄入量和最低摄入量)进行风险评估。青海东部富硒区所生产的马铃薯硒含量普遍较低,哺乳妇女来自马铃薯的硒摄入风险比成人低,青海省居民从马铃薯中摄入硒的量是安全的,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对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富硒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选用马铃薯“早大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用量(0(CK),1.5,3.0,6.0,10.0 mg/kg)硒酸钠硒肥、亚硒酸钠硒肥、生物炭基硒肥、保水缓释硒肥4种硒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4种硒肥对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硒肥用量为1.5 mg/kg(除亚硒酸钠硒肥外)时马铃薯产量增加,之后随着硒肥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总硒含量和有机硒的转化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马铃薯的产量、总硒含量及有机硒的转化率,硒肥用量以3.0 mg/kg为宜。在适宜硒肥用量3.0 mg/kg时,4种硒肥不会影响马铃薯淀粉的累积。【结论】4种硒肥中,生物炭基硒肥、保水缓释硒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优于硒酸钠硒肥、亚硒酸钠硒肥,硒肥用量以3.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安康3个县、区实地抽样调查,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对所采集的5种11株野生食用菌及其生境地土壤样品进行硒含量的测定和富硒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地境内的11株野生食用菌硒含量为0.300 0~18.807 7 mg/kg,属富硒食用菌,其中以宁陕县的红牛肝菌(18.807 7 mg/kg)、美味牛肝菌(17.538 6 mg/kg)和汉滨区的美味牛肝菌(17.5169 mg/kg)最高.另外,安康野生牛肝菌富硒能力最强,野生青头菇、鸡油菌富硒能力次之,而红菇、茶树菇富硒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广西鹿寨水稻及其种植土壤中硒含量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广西鹿寨水稻及其种植土壤硒含量的分布特征,为广西富硒有机稻的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广西鹿寨具有代表性的28套水稻植株及其对应的根系土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水稻植株各部位的硒含量,并与其对应根系土中的硒含量进行对比,考查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富硒能力。【结果】28个水稻根系土样品的足硒率、富硒率及硒中毒率分别占样品总数的3.57%、92.86%和3.57%;28个水稻籽实样品中有26个样品达富硒标准值,富硒率达92.86%,剩余的2个样品硒含量低于标准值(占7.14%)。水稻植株不同部位及对应根系土硒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系土>根须>茎叶>籽实;水稻籽实、茎叶、根须硒含量与对应根系土硒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随着根须、茎叶、籽实与对应根系土距离的增加,其相关性随之依次减弱。【结论】广西鹿寨水稻田土壤富硒率高,其平均值(1.002 mg/kg)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9 mg/kg),产出的水稻有92.86%达国家富硒水稻标准,具备生产天然富硒水稻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施用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富硒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冬种马铃薯标准化富硒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雪川3号马铃薯种薯为研究对象,以6000 kg/ha普通有机肥配施1500 kg/ha复合肥作基肥为对照,设8个不同配比的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复合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组,成熟期测定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性状指标,并进行成本和效益核算。【结果】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且喷施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富硒效果优于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但马铃薯产量和块茎硒含量未与硒肥用量成正比,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马铃薯总产量最高(41.08 t/ha),同时其块茎硒含量也相对较高。喷施硒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硒含量与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及干物质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对照相比,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处理均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配施处理的种植效益最高,达119052.0元/ha。【结论】施用富硒高钙型有机肥和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对提高马铃薯块茎硒含量及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等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6000 kg/ha富硒高钙型有机肥+1500 kg/ha复合肥作底肥,膨大期喷施6000 mL/ha氨基酸螯合硒叶面肥的施肥方式相对较优,可兼顾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且符合广西地方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青海东部富硒区所生产的大蒜硒含量及其膳食风险评估进行研究,明确硒含量水平及其对消费者健康的风险水平,为富硒大蒜的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从青海东部大蒜主产区的乐都等区、县及富硒大蒜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共采集251个样品,采用GB/T 5009.93规定的方法测定硒元素含量,遵循实际等同原则和日服用量原则,分别以硒耐受上限(UTL)、硒最高用量(UIL)和硒适宜膳食摄入量(AI)为评价标准,对青海省成人及哺乳妇女每日从大蒜中摄入硒的量(包括平均摄入量、最高摄入量、中间摄入量和最低摄入量)进行风险评估。青海东部富硒区所生产的大蒜硒含量普遍较低,哺乳妇女来自大蒜的硒摄入风险比成人低,青海省居民从大蒜中摄入硒的量是安全的,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硒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Ⅵ主族,是一种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第21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硒代甲硫氨酸和含硒酶的必需组分。硒在人体免疫系统、抗癌、抗氧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缺硒会导致40种以上的疾病。硒以Se(-Ⅱ)、Se(0)、Se(+Ⅳ)和Se(+Ⅵ)4种价态存在,所有价态间的转化都有微生物的参与。本文主要综述最近几年国内外微生物代谢硒的研究进展,包括硒对生命体的重要作用与机制,硒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硒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等多样的代谢硒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代谢硒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微生物代谢硒在未来的关注点和实际应用。阐明微生物代谢硒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植物富硒、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江津区紫色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庆市江津区紫色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土壤基本性质以及土壤中不同形态硒含量,探讨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总硒、水溶性硒、Olsen硒含量的影响。[结果]紫色土壤中总硒、水溶性硒、Olsen硒与土壤基本性质密切相关。总硒与水溶性硒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Olsen硒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硒含量与成土母质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时受外源因素影响;土壤p H与总硒、水溶性硒、Olsen硒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酸性土壤中硒含量相对较高;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中总硒、水溶性硒含量逐渐增加,而Olsen硒含量逐渐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调节土壤中硒含量、改良植物硒营养以及防治、控制硒反应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富硒地区的高硒地带设定面积约1.6 hm2的标准地,将网格的交叉处作为取样点采集土样,土样分为两层,即0~20 cm和40~60 cm.共采集土样288个,分别测其全硒及有效硒的含量,并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60 cm土层中有效硒的空间异质性最大,分数维较低;不同土层的硒具有明显各向异性的特征,变异函数4个特征参数接近,均为球状模型;变程随土层厚度变化,人为的经营措施对其空间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壤施硒对燕麦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含硒量的硒肥进行燕麦土壤施硒的田间试验,研究硒施入量对硒在燕麦中的分布、燕麦产量、燕麦品质及硒在燕麦中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施硒可以明显提高灌浆期和成熟期燕麦茎和籽粒中硒的含量。2)土壤中施加硒10~80mg/kg时,燕麦株高和产量均比空白组有所增加。在施硒量为40mg/kg时,燕麦株高和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5.3cm和7.51kg。而后随着土壤中施加硒量的增加,燕麦株高和产量均比空白组有所下降。3)灌浆期施硒量为10~80mg/kg时,茎和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高,而粗纤维的含量较对照降低。施硒量超过80mg/kg时,燕麦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较对照组未有显著变化,成熟期时,燕麦籽粒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高于茎中含量,变化趋势和灌浆期相同。4)富硒燕麦茎和籽粒中硒的形态分布为碱溶态盐溶态Tris-HCL态水溶态酸溶态。  相似文献   

15.
硒的生物学功效及富硒果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硒的重要生物学功能、硒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对硒的安全摄入量以及富硒果品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  相似文献   

16.
在毛竹林中采用竹腔注射方式进行富硒施肥试验,注射含亚硒酸钠1.5 mg·mL-1的富硒肥10 mL·株-1,通过采集并检测毛竹各器官样品中不同形态硒含量以研究硒元素在毛竹各器官中的赋存形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富硒毛竹各器官硒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48.31%~391.64%;竹叶、竹根中硒含量分别达到0.318 9、0.172 8 mg·kg-1,显著高于毛竹其他器官;富硒毛竹竹篼、来鞭硒含量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器官硒元素含量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不显著;富硒毛竹竹枝与竹秆以及竹篼、来鞭、去鞭相互之间的硒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富硒毛竹各器官中硒赋存形态主要为有机形态硒,占全硒含量的94.46%~97.29%,其中以蛋白结合态硒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育高富硒酵母菌株,优化发酵培养条件,以提高酵母生物富集、转化有机硒的能力。[方法]以耐受亚硒酸钠强的菌株为出发菌株,研究该菌株在培养过程中的亚硒酸钠添加量、添加时间、酵母菌接种龄、培养温度等参数,从而达到最优的酵母生物量及富硒量。[结果]研究表明,酵母菌FX5菌株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富硒能力。发酵条件优化表明,FX5菌株在亚硒酸钠添加量为20 g/L、添加硒的时间为6 h,富硒效果最好。在最佳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初始硒浓度20μg/mL,接种量10%,装液量50/250 mL,温度28℃,初始pH 6.0,摇床转速160 r/min,接种龄84 h,培养60 h后),该酿酒酵母的生物量及富硒量分别达到40.1 g/L、1 120 mg/L。[结论]该研究可为富硒农牧业生产提供一种安全的有机硒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硒在植物中重要作用认识的深入,针对烤烟硒营养的研究越来越多。适量的硒能促进烤烟生长,并提升烟叶品质。从中国植烟土壤、烤烟和卷烟制品中的硒含量,硒在烤烟中的分布规律及在烟叶中的存在形态,烤烟硒营养的施用及效果,硒对烤烟生长、生理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硒对缓解烤烟重金属胁迫、降低烟气中有害成分的作用及对卷烟安全性的影响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中国开发富硒卷烟的现状和抽吸富硒卷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甘味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恩五叶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常规硒肥、配合硒肥对甘味绞股蓝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硒肥后甘味绞股蓝中硒含量明显增加,其中以喷施100 mg/kg常规硒肥效果最好,硒含量达到5.865 mg/kg。  相似文献   

20.
硒的生物有效性是决定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转运、积累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关于该方面研究进展还缺乏系统的总结和论述。本文结合赣南富硒脐橙调查研究结果,以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运移为切入点,系统总结和论述了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氧化-还原、吸收、转运过程,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施肥、农艺管理和植物生长阶段等对硒生物有效性和迁移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硒的研究热点: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耦合关系;植物生长、果实品质与硒代谢相关的分子机制;结合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原位探究硒在生物地球化学中的归趋。本综述可为土壤硒生物有效性调控、植物体系中硒的有效积累和农艺生物强化富硒措施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