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草鱼卵球成熟细胞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鱼类卵球细胞学的研究,前人做了许多工作,主要是在卵球成熟细胞学和受精细胞学两方面。关于成熟细胞学,朱洗等(1962)以金鱼和鳊鱼为材料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刘元楷等(1966)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草鱼卵巢排卵和卵球成熟的作用研究中,也做了一些工作。关于受精细胞学,在金鱼、鳊  相似文献   

2.
水温对鲢鱼、草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关于水温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学者曾作了不少工作,如T.A.和A.C.(1954)等在鲟鱼卵上,A.Thomopoulu(1954)在玉筋鱼(Ammodytes)鱼卵上,U.Lieder(1953)在鲤鱼卵上;F.R.Hayes(1953)在鲑鱼卵上都作过大量工作。我国庞诗宜(1961)在金鱼卵上,钟鳞(1965)在鲢鱼卵上,林华英在鲤鱼卵上都进行过研究。因实验材料不一,看法各异。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曾于964~1966年,先后研究了水温对鲢鱼、草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露斯塔野鲮(Labeo rohita)胚胎发育与水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鱼类胚胎发育与水温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水产科学工作者曾作过不少研究工作。国外如A.Thomopoula(1954)在玉筋鱼卵上,T.A.杰特拉弗和A.C.金兹堡在鲟鱼卵上,U.Lieder(1953)在鲤鱼卵上,Ljubitzky(1953)和F.R.Hayes(1953)分别在鲑鱼卵上都进行过研究。国  相似文献   

4.
<正> 磷酸酶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酶系。它参与动物体内物质的吸收运转,生长分化和分泌等多种生理活动。众所周知,凡是物质交换、吸收运转旺盛的器官中,都显示碱性磷酸酶(AKP)的高活性;细胞的解体与吸收又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相关。张致一等(1963)证明卵泡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有利于激素的吸收和运转,因而有助于鱼类排卵。关于鱼类在外源激素作用下,卵球成熟和排放的机理已有一些报道(动物所内分泌室和长江所生殖生理组,1975;中山大学生物系,1978等),但涉及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催而  相似文献   

5.
关于鱼类胚胎发育与水温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水产科学工作者曾作过不少研究工作。国外如A.Thomopoula(1954)在玉筋鱼卵上,T.A.杰特拉弗和A.C.金兹堡在鲟鱼卵上,U.Lieder(1953)在鲤鱼卵上,Ljubitzky(1953)和F.R.Hayes(1953)分别在鲑鱼卵上都进行过研究。国内如庞诗宜(1961)在金鱼卵上,钟麟等(1965)在鲢鱼卵上,林华英在鲤鱼卵上,郭永灿在草、鲢鱼卵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及其类似物(LRH—A)的研究和应用表明,它们能诱导硬骨鱼类卵球发育(Chan,1977)、卵球成熟(Sokolowska 等,1978)和排卵(Hirose 和 Ishida,1974;Lam 等,1975、1976;福建、江苏、浙江、上海淡水经济鱼类人工繁殖协作组,1977)。Lam 等  相似文献   

7.
黄伟  曹亮  窦硕增 《水产学报》2016,40(8):1272-1288
鱼类早期生活阶段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即使低浓度的污染物暴露也可能对其胚胎发育、仔鱼生长存活造成损害,导致种群数量和质量的降低。研究污染物对鱼类早期生活阶段的毒理效应和机制是揭示污染物对生物种群和水生生态系统潜在风险的有效途径。重金属对鱼类的影响在精、卵发生时即可显现。例如,抑制卵(精)母细胞成熟和精子活力降低,使受精率降低;影响受精卵吸水膨胀过程,改变胚胎发育速率、引起胚胎畸形、影响胚胎心率、改变孵化时间、降低孵化率;影响初孵仔鱼体长、造成仔鱼畸形、影响卵黄囊吸收和胚后仔鱼发育生长、摄食行为等。重金属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主要取决于金属种类、暴露浓度和受试鱼种及其发育阶段。此外,外界环境条件等因素也会对重金属的毒性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重金属污染物对鱼类精卵、胚胎、仔鱼等早期发育过程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相关报道阐述了其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 作为物理因子的磁场和磁化水(磁水),对鱼类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生物作用,及其在家鱼鱼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我们从1978年开始,对家鱼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磁生物学作用,以及精、卵在磁水中的受精能力(活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定磁场强度的磁水对鱼类受精和胚胎发育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了1979、1980两年应用磁水提高草、鲢、鳙及其杂交鱼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星点东方鲀(Takifgu niphobles)作为海水鱼遗传生物学和鱼类行为学研究实验动物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北戴河海域自然成熟的星点东方鲀亲鱼,经人工催产授精,受精卵在水温20. 0~21. 0℃条件下,于300 L玻璃钢水槽循环水中孵化。参考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e)、青鳉(Oryzias layioes)和斑马鱼(Barchydanio rerio var)胚胎发育分期形态指标,按分裂球数目、大小,胚盘形状、延展、下包,神经系统发育,体节数目,视觉和听觉器官的发育以及血液循环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记录了星点东方鲀完整的胚胎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星点东方鲀受精卵卵径约为756~863μm,胚胎发育可分为33期,主要分期与对应时间点为:2细胞期:受精后1 h 40 min;囊胚期:受精后8 h 6 min;原肠期:受精后13 h 48 min;心脏原基期:受精后58h 45 min;孵化期:受精后99 h 31 min;初孵仔鱼期:受精后108 h 31 min。值得注意的是,在32细胞期,观察到了与青鳉相同的边缘细胞和部分水平分裂。本实验中的星点东方鲀卵径在东方鲀属鱼中是最小的,也明显小于日本的星点东方鲀。本研究星点东方鲀胚胎发育不仅快于暗纹东方鲀和红鳍东方鲀(Takifgu rubripes),而且大大快于日本种群。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青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在水产养殖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继草鱼,鲢鱼和鳙鱼的人工繁殖成功以来,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对青鱼的有关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根本的突破。有关青鱼的性腺发生发展规律和受精生物学,刘筠等(1975、1981)已进行了详尽的观察研究。而有关鱼类人工催情后游离的卵子能保持多久的有效受精时间,一直是水产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关于鱼类卵子成熟程度与受精关系的研究,已有朱洗等(1960)对金鱼、鳊鱼和鲤鱼;薛家骅等(1980)对草鱼;朱林庚等(1963)对鲢鱼以及朱光定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对白鲢胚胎及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振义 《水产学报》1965,2(3):69-76
水生动物的胚胎发育,需要一定的环境盐度。(1941,1945)指出,鲤鱼(Cyprinus carpioL.)拟鲤(Rutilus rutilus Caspius Jak)、鳊鱼(Abramis brama L.)等鲤科鱼类的卵,正常发育的最高盐度界限为8~10‰。伊东镇雄(1953)发现,香鱼(Plecoglossus altivclis Temminck et Schlogel)卵球在1/4~1/7M的任氏液中,卵割受阻;少数勉强开始分裂者,不久也趋死亡。为了解白鲢(Hypo-phthalmiehthys molitrix CuvierValenciennes)胚胎和仔鱼的耐盐度,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鲵是我国珍贵的大型两栖动物,经济价值高,但由于天然凡殖率低,加之人工捕捉强度大,而导致资源衰退;为保护增殖大鲵这一珍贵动物,湖南省水产研究所与桑植县娃娃鱼研究所协作,进行了大鲵人工凡殖的初步研究。通过试验探索了大人工催产姝方法;大鲵泄殖孔内边周有无突出的小白点是鉴别雄、雌性别的主要特征;成熟精子经显微镜观察表明:其形态与蛙相似,头部为尖长的辣椒状,尾部是一根长长的细丝;成熟卵球呈园球形,直径为5—7毫米。本实验成功地采用干湿法人工授精,获卵721颗,受精率为68%,证明大鲵凡殖为体外受精,产出卵带成长珠链条状,产出的卵有三层膜即外包膜、胶体膜与卵黄膜,卵球本身直径为9毫米,外包胶体球直径为1.7厘米;每个卵之间有胶带相连,间距为2—2.2匣米;卵为半浮性的端黄卵。大鲵胚胎发育早期的细胞分裂为不全裂卵裂;由于卵黄球大,故发育时间长达33—40天之久(从受精——胚体孵化出苗)。整个大鲵的胚胎发育过程显示出从鱼类到两栖类的过渡演变类型,因此兼有鱼类和蛙类的特点。大鲵人工孵化过程中其病害主要发现有“水霉病”,试验采用15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水溶液,将卵浸洗10—15分钟,每天1—2次,连续数天,“水霉病”即可防治;其次发现静水孵化大鲵卵胚易发生胚体“贴壳”而造成中途夭折。通过本试验首次获得了人工孵化的大鲵幼苗,孵化率为2.5%。本文讨论了大鲵生殖季节、卵带及胚胎发育特点及提高孵化率等问题,这是珍贵动物大鲵人工凡殖的第一次突破,为全面解决与深入研究大鲵人工凡殖提供了可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礁栖鱼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波纹唇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将其全过程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共26个发育时期。波纹唇鱼的受精卵为无色透明的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635.6±50.0) μm,具油球1个,其卵径显著小于多数海水鱼类。在水温27.7–29.0℃、盐度30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 h 30 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305.5±50.0) µm,卵黄囊前部长于仔鱼头部,且油球位于卵黄囊的最前端。结果显示,波纹唇鱼卵子较小,胚胎发育较快,其较快的胚胎发育与较小的初孵仔鱼可能是导致胚后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炜  宋佳坤  范纯新  张涛  王斌 《水产学报》2010,34(5):777-785
西伯利亚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进化发育研究材料。对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成熟西伯利亚鲟卵呈球形、黑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2.9mm;在水温15.5~18.0℃下,受精卵历时133h开始孵出,所需总积温为2173~2369℃·h;根据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共34个发育时期,并对胚胎发育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5.
在(24±1)℃温度条件下观察长丰鲢(Changfeng silver carp)受精卵发育过程及其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长丰鲢受精卵为漂流性卵(半浮性卵),无油球,细胞质均匀分布,卵径为(1.55±0.05)mm,吸水后卵膜膨大,卵径达到(5.10±0.40)mm。在水温(24±1)℃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总历时为(28.5±1.0)h,胚胎发育过程所需总积温为(685.0±62.3)℃獉h。长丰鲢受精卵卵裂方式与其他家鱼一样,属于盘状卵裂,本文依据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7个连续发育的关键阶段,18个不同的时期,分别为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和出膜期。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023~2308℃·h。小体鲟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三分之二;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端接近心脏时,眼囊内已经有色素沉着。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小体鲟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4个时期。另外,本研究还将小体鲟胚胎发育和鲟形目其他鱼类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荣臻  韩晓冬 《水产学报》1987,11(3):255-257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它参与卵母细胞的代谢。正在生长的卵母细胞中,卵黄的合成(即蛋白质)很旺盛,而草鱼胚胎主要以卵内贮备的营养物作为早期发育及器官分化所需的能量来源。关于鱼卵氨基酸的代谢,Michizo Suyama and Taheshi Suzuki(1978)用柱层析方法对红鳟鱼鱼卵中结合和游离的氨基酸进行了研究,他们证明红鳟鱼鱼卵的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最高。Takeshi Suzuki andMichizo Suyama(1983)年发现成熟鱼卵中游离和结合的氨基酸组分有较大的变化。他们还发现游离氨基酸在各种鱼中不同。Kavanau(1953,1954a,b)研究发现海胆卵发育过程中氨基酸浓度有着周期性的变化,受精时氨基酸代谢变化急剧。尽管有关鱼类早期发育氨基酸的代谢有过一些研究,但各种鱼类的生殖过程都有它的特殊性,因此表现在鱼卵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化学物质代谢方面也会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各种鱼类的发有特征。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其胚胎发育各时期水溶性氨基酸的代谢至今尚未见报导。因此我们系统地对草鱼早期胚胎发育各时期水溶性氨基酸的代谢进行了定量分析。该工作将从理论上阐明草鱼胚胎发育时期水溶性氨基酸的代谢特征,从而对生产实践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中华鲟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国内外学者对多种鱼类的胚胎发育做过大量工作。苏联鱼类学家A·C·金兹堡和T·A·杰特拉费(1954,1958)对闪光鲟、俄罗斯鲟和欧洲鳇等鲟科鱼类胚胎发育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我国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和长江水产研究所(1976)对中华鲟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西南师范学院苏良栋(1980)和四川省合川水产学校周仰璟(1981)对中华鲟胚胎发育做过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胚胎发育早期脂肪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黄颡鱼成熟卵及早期胚胎的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在成熟卵和早期胚胎中占主要比例的脂肪酸为:软脂酸(C_(16∶0))、硬脂酸(C_(18∶0))、棕榈油酸(C_(16∶1n-7))、油酸(C_(18∶1n-9))、亚油酸(C_(18∶2n-6)),此外,成熟卵中还含有较高比例的亚麻酸(C_(18∶3n-3)).胚胎对不同脂肪酸的利用因胚胎发育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囊胚期、原肠期和器官形成期占有较高的比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卵裂期和囊胚期所占比例升高较快;饱和脂肪酸(SFA)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能量的主要提供者,在原肠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存在着活跃的代谢,为这些时期的发育提供能量.与成熟卵相比,黄颡鱼的受精卵在脂肪酸组成上显示了不同.PUFA比例明显减少,而SFA的比例迅速增加,表明在卵粒受精后,胚胎内开始了活跃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20.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礁栖鱼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波纹唇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将其全过程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共26个发育时期。波纹唇鱼的受精卵为无色透明的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635.6±50.0)μm,具油球1个,其卵径显著小于多数海水鱼类。在水温27.7–29.0℃、盐度30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 h 30 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305.5±50.0)μm,卵黄囊前部长于仔鱼头部,且油球位于卵黄囊的最前端。结果显示,波纹唇鱼卵子较小,胚胎发育较快,其较快的胚胎发育与较小的初孵仔鱼可能是导致胚后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