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多年来,长春市从大城市、大农村的区域特点出发,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两大核心任务,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努力探索粮食主产区新农村建设的可行之路。1.坚持城乡统筹,注重思路创新,科学谋划新农村建设一是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不动摇。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根本方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幸  相似文献   

2.
2005年l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统筹了城乡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激发了内部活力。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涤荡阻碍整个国家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旧路子。这是党领导人民在不断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进行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是继社会主义改造和七八年改革以来新中国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在剖析城乡发展失调的表现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为加快社会主义的改革步伐,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时代特征,使得农村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也逐步占据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最终推动城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逐步向前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现状,促进了吉林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为加快社会主义的改革步伐,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时代特征,使得农村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也逐步占据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最终推动城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逐步向前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现状,促进了吉林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统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统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从我国农村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从农村产业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城乡就业政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从城乡统筹、农民增收、培育新农民等角度提出新农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讨论了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信息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依据当前我国总体发展已处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实际,总揽全局提出的一项带有根本性战略决策。实现这个战略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理解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是更长历史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完成这一目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关键.敦煌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较好,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城乡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以工促农能力明显不足.只有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从城乡分割、差别发展向城乡互动、协调发展转变,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社会资本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对新农村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实现依赖于丰富的农村社会资本。这主要体现在村民之间的信任、合作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规范与秩序。这就要求认清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对农村社会资本进行再造与提升,以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助推河北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信息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新时期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从河北近几年开展农村信息化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上看,实现农村信息化无论是对解决"三农"问题,还是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依托《农村科技传播新模式示范》子项目的研究结果,详细阐述了农村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了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戚中美  陈明华 《农技服务》2010,27(11):1528-1529,1536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我党有关新农村建设理论及国情省情的实际状态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来源。并从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业标准化示范园与农产品深加工、继续推行农村基础教育改革4个方面回顾总结了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徐伟民 《现代农业科学》2009,(3):223-224,229
新农村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来说,具有关键意义,就当前形势与农村道德建设现状来说,更具有紧迫性。把握道德的时代性和广泛性,剖析当前农村道德建设现状,提高新农村道德建设水平,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周晓庆 《古今农业》2013,(1):98-104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在近现代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如何看待这场乡建运动?它对于我们当代的新农村建设又有什么借鉴意义?九十多年后的今天,以发展经济学赋予的新思维模式和新的分析思考问题方法剖析这场运动,我们得出结论:民国式的"乡建运动"不能救活农村;找出并解决核心制约因素,让农民成为乡建主体是推动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蒋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24-3826,3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农村税费改革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税费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顾一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72-3873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于中国广大农民和农村工作者而言,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从解决"三农"问题,到建设新农村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化和拓展。但是无论从我国政府的管理逻辑,还是从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显现的做法看,新农村建设中不同程度上的认识和做法的误区值得警惕。只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认识到可能出现的误区,才能避免新农村建设走弯路,降低新农村建设的代价,全面、系统地落实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省平原农村地区为例,分析了当前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指出依照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发展清洁生产型循环经济是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同时提出新农村民生科技支撑体系构建应该符合农村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利于实现农村循环经济生产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表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无疑在城市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精英”的外流,同样会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后,农村更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文中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业后备军建设,建立健全促进高素质劳动力从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北省典型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依据外生发展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总结,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因素,认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并非普适性动力条件,人力资本、技术、激励性制度安排和农业产业集群等内生性增长因素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般路径,为加快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