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吕梁某焦化厂及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在焦化厂内和周边农田共采集了60个土壤表层(0~20cm)样品,检测分析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厂区内土壤重金属Zn、Cd、Cu、M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2.91 mg·kg-1、0.37 mg·kg-1、46.26mg·kg-1、429.98mg·kg-1、0.16mg·kg-1、11.60mg·kg-1,厂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3.57mg·kg-1、0.24mg·kg-1、37.99mg·kg-1、362.23mg·kg-1、0.11mg·kg-1、11.74mg·kg-1,厂区周边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均小于厂区内土壤。除Zn和Mn外焦化厂内和周边农田土壤中的Cd、Cu、Hg、As平均含量均高于山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除5%的样品中土壤Cd含量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属轻微污染,其余为未污染,土壤都属清洁水平;以山西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各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说明该研究区土壤有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年际差异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2005年至2009年北京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持续监测,分析了该地区农田土壤中As、Hg、Cu、Cd、Cr和Pb等重金属的统计特征和年度变化趋势,并结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农田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至2009年间,As、Hg、Cu、Cd、Cr和Pb等重金属中,Hg和Cr的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Hg的平均含量逐年为0.053、0.066、O.070、0.072 mg·kg-1和0.079 mg·kg-1,Cr平均含量为50.0、52.4、55.3、58.6 mg·kg-1和62.1 mg·kg-1.其他重金属含量上下波动,无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结合重金属含量统计和单因子评价结果,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Hg>Cu>Pb>Cr>As.北京农田整体处于清洁状态,但存在着个别的Hg和Cd污染.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广州南沙、中山一带嗣垦农田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围垦农田土壤样品中Cu、Pb、Cd、Ni、Cr和Zn含量均大于广东省相应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u(56.06mg·kg-1)、Pb(48.30mg·kg-1)、Cd(0.72mg·kg-1)、Ni(41.15mg·kg-1)、Cr(115.1 mg·kg-1)和Zn(200.1 mg·kg-1)分别为背景值的3.30、1.34、12.82、2.26、2.28和4.23倍.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Ⅱ级标准(pH<6.5)比较,土壤样品中Cu、Cd、Ni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73.7%、88.6%、59.6%和28.9%.以GB 15618-1995中Ⅱ级标准为评价标准,采用Nemerow指数法进行评价,土壤重金属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1.86,属3级轻污染.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等相关标准比较,农作物中Cu、Pb、Cd、Ni、Cr和Zn含量的样品超标率分别为0、28.9%、2.6%、48.3%、12.3%和6.1%.由此可见,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比较突出,土壤污染以Cd为主,而农作物污染则以Ni、Pb、Cr为主.  相似文献   

4.
沈抚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现场采样及事内测试方法对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中Cu、Hg、Ni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污染指数法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土壤重金届通过土壤摄食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Cu:22.1~40.8 mg·kg-1,Hg:0.036~0.3i0 mg·kg-1,Ni:29.8~44.4 mg·kg-1,Cd:0.145~0.956 mg·kg-1.4种重金属浓度平均值大小为Ni>Cu>Cd>Hg;土壤中Cu、Hg、Ni和Cd所引起的成人和儿童的平均个人风险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且在这两类调查人群中,健康风险大小顺序均为Cd>Ni>Hg>Cu;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致癌风险是成年的3倍;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结果显示,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微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浙江省义乌市12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污染状况的评价。12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Cd 0.36 mg·kg-1;Zn 279.02 mg·kg-1;Cr 62.93 mg·kg-1;Cu 5.16 mg·kg-1;Hg 0.28 mg·kg-1;As 2.14 mg·kg-1;Pb 21.20 mg·kg-1。在供研究的7个重金属元素中,As和Hg的变异系数最大(110%);Cd,Zn,Cr和Cu的变异系数居中(60%~94%);Pb的变异系数最小(28%)。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Pi)平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 (1.01)> Hg(0.81) ≈ Zn (0.80) > Cu (0.33)> Cr (0.29) > Pb≈As (0.10)。处于安全水平、警戒线和轻度污染的土壤样品数分别占总样品数的33.3%,25.0%和41.7%。总体来看,义乌市蔬菜基地部分土壤已经受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云南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Cd、Pb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大田调查云南省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的土壤及农作物(马铃薯和玉米)中重金属Cd、Pb含量,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土壤中Cd和Pb平均含量分别为12.93、2 246.48 mg·kg-1,总体污染程度属于重污染;马铃薯内Cd、Pb含量分别为1.41、11.45 mg·kg-1,玉米籽粒中Cd、Pb含量分别为1.18、12.50mg·kg-1。土壤重金属和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复杂,Cd与Pb之间呈极显著正关系,有效态Cd与总P、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pH≤6.5时,全量Cd和全量Pb与总P、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该区域的土壤和食用作物已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7.
农艺强化措施治理稻田镉污染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缓解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探索适宜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于2017年6月和10月分别采集治理前后具有区域代表性田块的混合土壤和稻谷样品进行分析,利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方法分析和评价湖南某地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利用分区的方法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农田土壤存在Cd、As、Hg的复合污染,尤以Cd最为严重,平均含量达1.0 mg·kg-1,其潜在生态危害系数Ⅳ级(很强)和Ⅴ级(极强)占98.51%,存在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糙米中仅存在Cd污染,平均含量达0.81 mg·kg-1,超标率高达85.07%。针对研究区污染状况,采用品种替代、土壤钝化和多种农艺措施综合调控的手段进行重金属污染调控治理研究,经过一季晚稻调控治理后,发现轻、中、重三类污染区糙米降Cd率分别为34.58%、30.03%和24.16%,降Cd效果明显。同时,本研究所用材料安全、廉价、易得,且实施过程符合当地水稻种植和农田管理习惯,因此,这种综合的农艺强化措施可用于大规模轻、中度Cd污染农田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林下参护育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采用Tessier逐级提取法提取土壤中可交换态(S1)、碳酸盐结合态(S2)、铁锰氧化物结合态(S3)、有机结合态(S4)和残渣态(S5)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土壤中5种重金属(As、Cd、Cr、Cu、Zn)含量,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林下参土壤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林下参土壤中Cd含量为0.410 mg·kg-1,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0.30 mg·kg-1(pH0.65),其他元素在国家一级标准限值内,其中Cr、Cu和Zn的平均值虽低于国家一级标准限值,但部分样点最大值接近或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限值,如Cr的最大值为105.623 mg·kg-1(限值为100 mg·kg-1),Cu最大值为32.554mg·kg-1(限值为35 mg·kg-1),Zn最大值为93.447 mg·kg-1(限值为100 mg·kg-1),需要引起注意;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百分比组成均以残渣态最高,Cu和Zn的总含量虽较高,但有效态含量低,毒性较强的重金属As、Cd和Cr,只有Cd的有效态百分比最高,含量为0.282mg·kg-1,接近国家二级标准限值,需特别警惕;土壤pH、有机质和重金属总量均影响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别是有机质与毒性较强的Cd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57。对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环境风险评估发现,土壤中重金属危害指数RI值为85.45,远小于低环境风险限定值150,但是单个元素Cd达中等风险水平。林下参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由土壤中pH、有机质及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共同决定,林下参土壤整体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但仍需慎重选地,防止重金属Cd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细河沿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沈阳市细河沿岸上、中、下游3条断面上的农田表层土壤(0~20cm)Hg、Cd、Zn和Pb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发现,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0.524、0.721、135.9和45.9mg·kg-1,均高于沈阳市土壤背景值,在土壤中积累明显,且上游断面的积累程度显著高于中、下游断面,菜地和果园的积累程度高于粮田。分别应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农田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大部分样点Hg和Cd含量严重超出土壤环境标准值,污染突出,4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Hg>Zn>Pb。总体上,细河沿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属重污染区,土壤和作物已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中草药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调查和采样,对贵州省中草药基地重金属Cu、Zn、Pb、Cr、Cd、Ni以及类金属As进行分析和测定,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中草药基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Cd 0.146 mg.kg-1、Cu 37.88 mg.kg-1、Zn 128.24 mg.kg-1、Ni 22.33 mg.kg-1、As 7.62 mg.kg-1、Pb 34.37 mg.kg-1、Cr 67.81 mg.kg-1,均没有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各单项污染指数均低于0.70,全省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61,耕作层中Cd、As、Cr相对富集,底层中Zn相对富集。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中草药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处于安全级。  相似文献   

11.
北京顺义区土壤重金属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北京顺义区采集了412份土壤表层样品,分析了其中7种重金属元素(Cu、Zn、Cr、Pb、Cd、As和Hg)的全量,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指数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样中As、Cd、Cr、Hg、Cu、Pb和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85、0.136、61.47、0.073、22.43、20.38 mg· kg-1和69.75 mg· kg-1,As、Cd、Cr、Cu和Zn含量平均值超过了北京地区环境背景值,但所有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Shapiro-Wilk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Cr呈正态分布,Cd、Cr、Cu、Pb元素与As元素相关性显著.土壤各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Zn>Cr>Cd>Cu>Pb>As>H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745,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级标准Ⅱ级,污染等级为“警戒线”级;菜地、果园、荒地、林地、苗圃、设施农业用地和水浇地的土壤内梅罗指数分别为0.809、0.765、0.720、0.669、0.781、0.786和0.729,表现为菜地>设施农业>苗圃>果园>水浇地>荒地>林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红透山铜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红透山铜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Cu、Zn、Pb、Cd平均含量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其中,土壤已受Cu、Cd重污染,Zn为轻污染,Pb为安全。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各片区重金属综合污染递降顺序依次为:尾矿区>选矿区>采矿区>周围农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了解杭嘉湖平原水稻Oryza sativa主产区嘉兴市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水稻生产安全现状。  方法  于2018年选择嘉兴市典型水稻主产区域开展调查分析。在水稻收获期进行土壤和水稻协同采样,测定土壤和大米样品中镉、铅、铬和砷等4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及生态风险预警指数法等对水稻土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污染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  研究区域土壤镉、铅、铬和砷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0.01~1.92、17.60~34.80、47.00~123.00、3.97~9.89 mg·kg?1,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36、25.78、72.73和7.55 mg·kg?1;土壤重金属镉质量分数超过水稻生产的土壤安全阈值(GB/T 36869?2018《水稻生产的土壤镉、铅、铬、汞、砷安全阈值》)的样本比例占31.82%;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强至弱依次为镉、砷、铅、铬,区域整体上表现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部分土壤镉质量分数超标,但水稻籽粒镉质量分数均没有超标。  结论  研究区稻米各项指标均符合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土壤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在今后的水稻生产管理中仍需加强动态监测,关注土壤镉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变化,充分保障水稻粮食生产安全。图1表8参29  相似文献   

14.
土壤和茎基部镉含量对稻米镉污染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探讨影响稻米镉(Cd)污染风险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土壤总Cd和有效态Cd含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季节间的变化,对降低稻米Cd超标风险的科学分类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水稻生长季节和深层土壤Cd含量等因素对耕层土壤Cd污染程度均有显著影响,低海拔地区的土壤Cd含量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深层土壤(40~60 cm)的Cd含量比较稳定(0.11~0.60 mg·kg^-1),耕层土壤(0~20 cm)Cd含量波动很大(0.22~1.78 mg·kg^-1)。耕层土壤Cd总量和有效态Cd含量高度线性相关,但对低Cd稻米(Cd≤0.2 mg·kg^-1)的分布频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加,中Cd稻米(0.2 mg·kg^-10.8 mg·kg^-1)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导致稻米的超标风险急剧增加。在海拔高度为26~90m的平原和岗地,稻米Cd含量和产地的海拔高度显著负相关,低海拔地区有效态Cd含量明显高于相邻的高海拔地区。根系和茎基部的Cd含量与稻米的Cd含量显著正相关,当茎基部Cd含量<4.0 mg·kg^-1时,稻米Cd超过0.4 mg·kg^-1的样点数为8.8%,全部样点的稻米Cd平均值为0.20 mg·kg^-1。当茎基Cd含量>9.0 mg·kg^-1时,稻米Cd含量几乎都在0.8 mg·kg^-1以上。由此可见,以容易受农事活动和生态因素影响的耕层土壤Cd含量为依据对水稻产区进行分类,不能有效控制稻米Cd含量超过0.2 mg·kg^-1的风险;以茎基Cd含量为依据进行稻田分类,可以有效降低稻米Cd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新疆于田县农田土壤重(类)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新疆于田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8种重(类)金属(Cd、Hg、As、Pb、Cr、Cu、Ni和Zn)元素的含量特征,为该区农田土壤重(类)金属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最新试行的《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重(类)金属污染评价,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可能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于田县484组农田土壤中,有3个取样点超过风险筛选值,无超风险管制值取样点;土壤中除Cd、Cr和Hg元素外,其余重(类)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新疆土壤背景值。【结论】土壤中除As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0,只有As元素在研究区土壤中存在富集现象,土壤可能受到人为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安全状态,轻污染和警戒状态分别占0.2%和0.4%;土壤中重(类)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都较低,取样点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
亳州市涡北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展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来源研究,采集了亳州市涡北煤矿周边农田105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Ni、As、Cr、Zn、Cu、Cd和Pb 7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初步定量解析重金属的潜在来源.结果 表明,涡北煤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重金属Cd局部污染较为严重.涡北煤矿周边农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主要受到自然因素与采矿、农业施肥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结论 显示,涡北煤矿周边农田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Zn与Cd的富集主要受矿业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果蔗地表层土壤(0~20 cm)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d、Pb、Cr、Cu、Zn、As和Hg的含量。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为参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Cd、Pb、Cr、Cu、Zn、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1、30.4、54.5、29.8、107.4、16.69、0.28 mg/kg,综合污染指数为2.03,属于中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d的地积累指数为1.02,属于中等污染,Hg的地累积指数为0.30,处于轻-中等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程度,其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因此,增强果蔗地土壤安全性生产管理、严控土壤污染源与推行标准农业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广东省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风险,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r、Cd、Ni和As的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蔬菜地土壤,部分土壤样品中的Pb、Zn、Cu、Cd、Ni、As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Cr含量均未超标,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dZnAsPbNiCu。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Pb、Zn、Cu、Cd、As是当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显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重度污染程度;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认为农田土壤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对农田存在某种程度的风险,评价方法各有其侧重点,人们在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时要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州地区白鬼笔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污染状况,对大方县白鬼笔种植基地白鬼笔及其种植土壤中Pb、Cd、Cr、Cu、Zn、Hg、As含量及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鬼笔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表现为CuCrZnPbAsCdHg,Pb、Cr、As、Zn含量均未超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极限值,其余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超标;菌托、菌柄、菌盖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表现为ZnCuPbCrCdHgAs,其中Cd、As、Zn含量在菌托、菌柄、菌盖中均未超标,其他重金属在不同组织中发生不同程度超标。白鬼笔及土壤中均未检测出六六六、滴滴涕残留,未受农残污染。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白鬼笔种植基地土壤中仅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99,属轻微污染,其他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1,处于无污染水平;白鬼笔中7种重金属的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说明其未受到这些重金属的污染。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白鬼笔种植基地土壤受到了轻污染;白鬼笔菌托、菌柄处于非污染水平,菌盖处于轻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