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一楠(1983-),男,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国林科院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黑龙江省木材科学研究所人造板研究室研究人员。作为林产工业木材科学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的骨干,刘一楠同志一直从事木材科学及其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基于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项重要“质量工程”.根据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探讨了培养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型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产学合作要面向工程实际;校企双方共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和研究性试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面向工程改革实验教学,采取多种实践模式,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由“双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加强企业实践环节的监管措施等.实践证明,产学合作是培养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型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国内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现状与四川农业大学新建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归纳总结了四川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内木材和林产品加工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院系之一。1952年建校时创建相关专业,1957年成立木材加工工业系,1960年成立林产化学系,1964年两系合并,成立木材利用系,1993年成立林产业学院200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5.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途径与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专业素质是木材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重视理论教学质量、相对忽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培养的现状,该文从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高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培养学生利用图书资料的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建议有针对性地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加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教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偏重于教科书的建设,不注重教材系统的建设;偏重于课程教材的建设,不注重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的建设;教科书的权威性不强等。对此,提出新形势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包括研究并规范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呼吁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教材建设的组织工作,并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引入科研管理模式;研究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技术,培养高水平的教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正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内木材和林产品加工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的院系之一。1952年建校时创建相关专业,1957年成立木材加工工业系,1960年成立林产化学系,1964年两系合并,成立木材利用系,1993年成立林产工业学院。200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轻化工程"、"产品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6个本科专业;有"林业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并招收工程硕士;有"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加工工程"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生物材料与工程"1个省重点学科;有"木材科学  相似文献   

8.
正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内木材和林产品加工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院系之一。1952年建校时创建相关专业,1957年成立木材加工工业系,1960年成立林产化学系,1964年两系合并,成立木材利用系,1993年成立林产工业学院。200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轻化工程"、"产品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化学"6个本科专业;有"林业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并招收工程硕士;有"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生物材料与工程"1个省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木材加工产业对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针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提高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途径:首先应更新培养理念,重视学科交叉;其次应创新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第三,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改革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应用技术型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专业特点和工程实际需求,提出了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教材要建立务实求真、学以致用的理念。分析了当前我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编写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认知规律、教材内容、能力培养、工程实际需求、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教材实用性等方面,对应用技术型专业教材编写的指导方针和创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木材产业国际交流与分工协作的日益加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着教与学的目标设定较低、教与学的手段和方法陈旧、课程学时数偏少、原版教材导入力度小且涉及知识面窄、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为了培养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及满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应合理确定教与学的目标,以原版教材结合专题内容的形式设计和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实施灵活有效的课程考核,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一星(1954-),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工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负责人;国家林业局“木材科学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高等学校林科学科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一星教授1982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同年留校后一直在林产工业学院(原森工系)从事木材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刘一星教授把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他曾主讲9门课程,其中大多数是为研究生开设的新…  相似文献   

13.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2年11月由原森工学院部分学科组建而成。学院以林木生物质材料科学、技术和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以为国家培养林业工程高级管理技术、工程人才为根本任务。学院下设4个系,分别是木材科学与工程系、家具设计与工程系、林产化工系、新能源与造纸系。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28人,讲师31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内木材和林产品加工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的院系之一。1952年建校时创建相关专业,1957年成立木材加工工业系,1960年成立林产化学系,1964年两系合并,成立木材利用系,1993年成立林产工业学院。200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5.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2年11月由原森工学院部分学科组建而成。学院以林木生物质材料科学、技术和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以为国家培养林业工程高级管理、技术、工程人才为根本任务。学院下设4个系,分别是木材科学与工程系、家具设计与工程系、林产化工系、新能源与造纸系。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28人,讲师31人。  相似文献   

16.
<正>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内木材和林产品加工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院系之一。1952年建校时创建相关专业,1957年成立木材加工工业系,1960年成立林产化学系,1964年两系合并,成立木材利用系,1993年成立林产工业学院。2001年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7.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是学生获得木材加工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基础。然而,这一专业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理论知识过于抽象、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为改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以“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为例,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教学主题引入、教案内容设计、教学手段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改革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提供借鉴,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受学校所处的地理区位、办学历史和优势学科专业等因素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各具特色,但都面临着设置的课程与企业对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不匹配、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实践教学薄弱、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难以兼顾学生自身特点等问题。为此,对华南农业大学2011~2016届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开展了调研,引入“就业能力关键构成要素模型”,走访珠三角地区相关企业,就生产类、管理类、设计类、营销类、其他类岗位对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关键构成要素重要性的排序进行了研究,提出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关键构成要素应包括通用技能、木材加工及家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能力、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学习规划能力、工作和生活经验等5个维度。据此,以就业为导向对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以下改革建议。一是优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细分专业方向,设置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2个专业方向;通过拓宽课程设置范围、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机会等,夯实素质教育;通过与业内龙头企业合作,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索菲亚特色班,创新办学形式。二是加大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力度,构建了由基础理论教育平台(提升通用技能)、专业知识教育平台(提升木材加工及家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能力)、特色拓展教育平台(提升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积累工作和生活经验)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升学习规划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积累工作和生活经验)等4个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并针对2个专业方向确定了侧重点不同的课程学习方案。三是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健康家居研究院,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综合信息     
《林产工业》2007,34(4)
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11次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由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主办,西南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11次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2日至6月4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林业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国外的专家学者28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20.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应适应广东省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该文提出,根据广东省木材工业和家具工业发展的趋势,针对现存的问题,在专业的指导思想、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重要问题上进行优化,对系列课程进行重组和整合,减少课内理论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根本上改变专业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