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胃素(Orexin)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Orexin是 1 998年发现的一种神经肽 ,参与摄食、睡眠和觉醒、内脏活动和内分泌的调节。本文简要综述了Orexin及其受体的化学结构、分布定位、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 ,为深入研究家畜Orexin的生理作用和开发应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和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对Orexin B在1月龄健康苏钟猪和和性成熟青年母猪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的分布定位及其在HPG轴各级水平的直接分子生物学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Orexin B在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均有分布。在下丘脑的分布比较广泛,其中以穹隆周区、外侧区、背内侧核和后区的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最为密集,而下丘脑前区、视前区和视交叉上核的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少。在垂体Orexin B主要分布在腺垂体的远侧部和中间部的内分泌细胞内。在性腺器官,Orexin B主要分布在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以及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和睾丸、附睾间质细胞内;用不同剂量的Orexin B处理体外培养的下丘脑脑片、腺垂体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其中1000nmol·L-1剂量组Orexin B能极显著的刺激GnRH的释放(P0.01),100和1000nmol·L-1剂量组能显著(P0.05)刺激LH和E2的释放。结果表明Orexin B在HPG轴各级水平直接参与猪生殖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夏敏  田科雄 《饲料研究》2012,(4):32-33,36
1998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Yanigasawa领导的试验小组探索能控制进食的新药试验,在寻找与孤儿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GPcRs)相连的配基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大鼠脑组织提取物中意外发现2种神经多肽,随后被命名为Orexin,中文名为食欲素,也翻译为食欲肽和增食欲素等.自发现以来,已经有很多学者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对人、鼠和鸡等动物Orexin及其受体的分布定位及表达做了大量不同层次的研究.最初的研究发现,Orexin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刺激动物采食、能量代谢、内分泌调节和睡眠-觉醒循环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rexin除上述生理功能外,对呼吸活动及下丘脑-垂体-性腺( HPG)轴都有调节作用.文章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Orexin的生理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索猪增食欲素(Orexin)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梅花星猪各品系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猪的高产选育提供一种新的分子标记,进而提高养殖场实际生产经济效益。使用PCR-RFLP方法对安系、梅系和蕲系共59头猪Orexin基因的第G516A位点进行了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等重要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猪Orexin基因第G516A位点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在3个品系里均属于中度多态(0.25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Orexin基因GG、GA基因型对梅花星猪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说明Orexin基因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头苏钟猪中枢神经系统Orexin B的分布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和纤维在猪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均有分布。在下丘脑,阳性神经元和纤维分布于视前区、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室周核、背内侧核、穹隆周核、乳头体核、外侧区和后区,其中以穹隆周区、背内侧核、未定带和下丘脑后区分布较密集,以视前区、视交叉上核、下丘脑外侧区和乳头体核分布较稀少。在脑干,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蓝斑、前庭神经核、下橄榄核、孤束核和疑核。在脊髓,阳性神经元较少,主要分布于颈部脊髓背角第Ⅳ层。此外,在斜角带、隔区、终纹床核等部位观察到密集的阳性纤维分布。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Orexin B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构建猪食欲肽受体2(pOX2R)的真核表达载体,探究其对天然中药提取物的药理学活性。将成功构建的pcDNA3.1(+)-myc/pOX2R和报告质粒PGL4.29[luc2p/CRE/Hygro]分别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测定阳性细胞株在不同浓度激动剂Orexin A和Orexin B以及颉颃剂TCS作用下胞内cAMP水平。将目的质粒与报告质粒稳定共转染CHO-K1细胞,利用G418和潮霉素B进行抗性筛选,获得6株阳性细胞株和5株阴性细胞株。对具有促进食欲作用的18种天然中药材的36种提取物进行筛选,并用瞬时共转染了pcDNA3.1(+)-myc/pOX2R和PGL4.29[luc2p/CRE/Hygro]的HEK293T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对阳性提取物进行剂量效应分析。结果显示,Orexin A与Orexin B单独作用细胞时,可以使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提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与颉颃剂TCS联合作用时,TCS可以颉颃激动剂对受体的激活作用。通过优化药物刺激时间和二甲亚砜(DMSO)用量后,建立了以pOX2R为靶点的稳定、可靠的激动剂细胞筛选模型。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甘草水提物、白莲子和山药醇提物3种可以使阳性细胞荧光素酶表达量升高的提取物。提取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刺激胞内荧光素酶的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为筛选出可以提高猪生产效率的先导化合物及相关药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构建猪食欲肽受体2(pOX2R)的真核表达载体,探究其对天然中药提取物的药理学活性。将成功构建的pcDNA3.1(+)-myc/pOX2R和报告质粒PGL4.29[luc2p/CRE/Hygro]分别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测定阳性细胞株在不同浓度激动剂Orexin A和Orexin B以及颉颃剂TCS作用下胞内cAMP水平。将目的质粒与报告质粒稳定共转染CHO-K1细胞,利用G418和潮霉素B进行抗性筛选,获得6株阳性细胞株和5株阴性细胞株。对具有促进食欲作用的18种天然中药材的36种提取物进行筛选,并用瞬时共转染了pcDNA3.1(+)-myc/pOX2R和PGL4.29[luc2p/CRE/Hygro]的HEK293T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对阳性提取物进行剂量效应分析。结果显示,Orexin A与Orexin B单独作用细胞时,可以使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提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与颉颃剂TCS联合作用时,TCS可以颉颃激动剂对受体的激活作用。通过优化药物刺激时间和二甲亚砜(DMSO)用量后,建立了以pOX2R为靶点的稳定、可靠的激动剂细胞筛选模型。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甘草水提物、白莲子和山药醇提物3种可以使阳性细胞荧光素酶表达量升高的提取物。提取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刺激胞内荧光素酶的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为筛选出可以提高猪生产效率的先导化合物及相关药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Orexin源自希腊文orexia,意为"食欲",中文译为增食欲素.1998年Sakurai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筛选与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孤儿受体(GPCRs)相连结的配基时,在下丘脑外侧及邻近区域发现了两种新的神经肽,鉴于这两种神经肽均能促进动物采食,于是将其命名为orexin A与orexin B[1].  相似文献   

9.
食欲素(orexin)是1998年发现的一种神经肽,主要由下丘脑神经元产生。Orexin家族主要包含orexinA和orexinB2种成分,能与2个配对的G蛋白受体-OX1R及OX2R相结合。经过G蛋白的耦联,激活钙调节信号系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发现orexin的功能并不限于增食,它们还在能量代谢、内分泌、睡眠——觉醒—循环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增食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增食因子 (Orexin)及其受体OrexinA为 35 62Da含有 33个氨基酸的神经肽 ,N端是焦谷氨酰的残基 ,C端酰胺化 ,4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两套链内的双硫键。人和小鼠、牛、大鼠OrexinA氨基酸序列一致。OrexinB为 2 937Da含有 2 8个氨基酸的线形小肽 ,其中 46 %( 1 3/2 8)氨基酸与Ore  相似文献   

11.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不仅起着锤炼古典组织理论的有益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继续提供了重要的洞察力。巴纳德组织结构概念的逻辑遵循是从社会系统的形成着手,然后从简单组织结构到复合组织结构的形成演绎过程,他的组织结构理论中包含着动态的、组织的、人本的和系统的组织结构观及责任组织是有道德的等等思想。为我们的行政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考视角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应用RT-PCR技术,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SVDV HK’70 5’和3’非编码区,并将目的片段连接于pMD18-T载体,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重组质粒经双酶切、PCR鉴定后测序。核苷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SVDV HK’70 5’非编码区与参考毒株SVDV J1’73、SVDV H/3’76核苷酸的差异率分别为1.6%、1.9%;SVDV HK’70 3-NCR与参考毒株SVDV J1’73、SVDV H/3’76核苷酸的差异率分别为1.0%、1.0%。应用计算机软件对3个SVDV毒株非编码区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SVDV HK’70 5’非编码IX-"级结构中存在13个结构域,SVDV J1’73 5’非编码区二级结构中存在9个结构域,SVDV H/3’76 5’非编码区二级结构中存在10个结构域;SVDV HK’70 3’非编码区二级结构中存在3个结构域,且与其他的两个毒株SVDV J1’73、SVDV H/3’76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建立我国农区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可能及设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文惠  郑卓杰 《草地学报》1997,5(3):148-153
论文在分析我国农区传统二元结构生产体系限制和影响今后大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有利条件,分析今后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生产体系过渡的必由之路,同时提出我国农区各类地区逐步形成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可能和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冷冻干燥对丝素蛋白凝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  闵思佳  朱良均 《蚕业科学》2007,33(2):246-249
为了探讨冷冻干燥对丝素蛋白凝胶结构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丝素凝胶在冷冻干燥前后二级结构的变化。发现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丝素蛋白中分子链内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分子链间β-折叠结构含量减少,并有部分无规卷曲结构转变为β-折叠结构;但冷冻干燥前后总的β-折叠结构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绵羊MSTN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绵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结构和功能,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功能分类、二级结构、高级结构和功能结构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推测与其他物种的生物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绵羊MSTN蛋白是一个疏水性不稳定蛋白,作为信号肽的可能性很大;含有9个α-螺旋、11个β-折叠、25个β-转角、1个跨膜结构区域,其功能域可能位于278~375位氨基酸处;绵羊MSTN基因在人、牛、黑猩猩、大鼠、狗、鸡等物种中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通过调整畜种结构、畜群结构、种植业结构、繁育方式、经营方式的建议与措施,以期优化甘南州牧业产业结构,实现牧业迅速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均衡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根据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均衡关系,以及三次产业之间的互动效应,并提出我国“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黔北麻羊TYR基因多态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黔北麻羊毛色形成的遗传机制,本实验对黔北麻羊哺乳动物酪氨酸酶(TYR)基因外显子区域运用混合DNA池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进行多态性分析,在TYR基因外显子区域共筛选出5个SNPs,分别为Exon1-G617A、Exon1-G685T、Exon3-C1236T(Asn-Lys)、Exon5-C1578T(Gly-Glu)、Exon5-T1862C;进而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PCR扩增所获序列进行m RNA二级结构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分析,发现Exon3-C1236T(Asn-Lys)、Exon5-C1578T(Gly-Glu)引起m RNA二级结构的改变,其中Exon1-G685T、Exon3-C1236T(Asn-Lys)、Exon5-T1862C突变导致其m RNA二级结构最小自由能增大,即二级结构稳定性降低,其错义突变位点Exon3-C1236T(Asn-Lys)、Exon5-C1578T(Gly-Glu)均引起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科学地对畜群结构进行调整、是发展畜牧业生产、加快羊群周转、提高广大农牧民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提高适龄母畜比例是调整畜群结构的主要措施和提高畜群出栏率的关键,在分析夏河县畜群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调整畜群结构的建议及措施,为甘加羊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A male neutered dog of unknown age had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caudal abdominal pain. Using sonography, large dilated tubular structure filled with echogenic fluid was seen extending from the left kidney to the level of the bladder neck. In an excretory urogram there was left hydronephrosis with a normal ureter. Computed tom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abdomen confirmed a large tubular structure extending from the kidney with a blind ending caudally. The left kidney, ureter, and associated tubular structure were surgically removed. No connec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ubular structure and the ureter. Gross evaluation and histopathologic evaluation confirmed the tubular structure to be a ureter, consistent with a diagnosis of ureteral du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