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小麦×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成胚率、杂交后代的形态和细胞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通北野燕麦的杂交结实率存在很大差异,变化幅度为0~7.95%.用DCP1,DCP2,DCP33种药剂处理授粉后的小麦子房,提高了双受精率、成胚率和自然结实率,其中以DCP1的效果最佳.药剂处理的作用是有效地延长了幼胚在子房中的发育时间,但所有单性胚均不能发育成成熟种子,而双受精颖果大多可发育至成熟.杂种F1具有强大的营养生长优势,许多性状与母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性状明显偏向父本野燕麦.(8722-7×野燕麦)2号株的F2群体分离广泛,且有3.7%的植株表现出野燕麦的分枝穗特征.F1染色体数均为2n=42,其中树麦×野燕麦和(8722-7×野燕麦)1号株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而(8722-7×野燕麦)2号株的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19~20Ⅱ⊥2~4Ⅰ.推测通北野燕麦可能具有类似球茎大麦的作用,当它与小麦杂交时,其染色体在合子形成过程中绝大多数消失,但部分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小麦染色体上,并引起小麦染色体组自然加倍.还讨论了通北野燕麦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稻麦连作区野燕麦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稻麦连作区的野燕麦初步分为栽培型、杂草型两大类型;四个种即野生燕麦、野生莜麦、普通野燕麦和南方野燕麦;两个变种即无毛野燕麦变种、紫壳野燕麦变种;并有褐色野燕麦、黄稃野燕麦、白壳野燕麦、咖啡色壳野燕麦四个生态型。经切片观察,不同种野燕麦的籽实含有不同色素,其含量也不同,形成不同色泽的籽实,江苏范围内有黄色、白色、咖啡色、褐色等不同壳色的野燕麦。江苏的紫壳野燕麦、无毛野燕麦、普通野燕麦的果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果皮上的硅质和角质层较厚,新疆野燕麦果皮细胞较疏松,空隙度较大,果皮上的硅质、角质层较薄,其透水性、透气性较江苏上述三个样品大,抗湿性小。野燕麦籽实结构的抗湿性及其在稻田中能够越夏的特性,是江苏稻麦连作区野燕麦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野罂粟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了不同的温度条件以及不同浓度的KH2PO4、GA3、6-BA、PEG溶液浸种处理对野罂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罂粟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变温(25℃12 h,15℃12 h),发芽率为78%;0.10%~1.00%KH2PO4处理对野罂粟种子萌发都有促进作用,浓度为0.10%时最高,发芽率为94%;赤霉素对野罂粟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野罂粟种子在赤霉素浓度为200 mg·L-1时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3%;不同浓度6-BA浸种对野罂粟种子萌发效果不太显著。在变温(25/15℃)、200 mg·L-1赤霉素条件下,野罂粟种子发芽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4.
对1份安康野桑蚕线粒体进行了克隆分析,获得了一段长度为1 873 bp的线粒体序列,包含COI基因及其侧翼序列。序列比对表明其与石泉的2份野桑蚕存在48处碱基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其与岚皋县、山东青州共同聚类,与家蚕亲缘关系较近。对6份安康野桑蚕在内的19份不同地域来源的野桑蚕及31份家蚕线粒体COI序列进行了单位点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份中国野桑蚕在67个位点上存在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为25.596,2份日本野桑蚕之间的多态性位点为10个,平均核苷酸差异为10.000;6份安康野桑蚕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石泉县2份野桑蚕与湖南、四川、江苏、湖北等地野桑蚕聚为一大类群,与家蚕亲缘关系较远,其二是包括本次研究在内的4份安康野桑蚕及山东青州野桑蚕与家蚕聚为一大类群,与家蚕亲缘关系较近,显示出安康野桑蚕复杂多样的遗传特性。研究为深入分析安康野桑蚕的遗传多样性,发掘安康野桑蚕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不同稻麦连作区野燕麦群体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动态聚类法比较分析江苏省不同稻麦连作区26个样点上的麦田不同野燕麦群体的株形特征,并用石蜡切片法解剖观察其颖果的结构。结果显示:江苏省稻麦连作区麦田野燕麦种群可划分为3个聚类群体,即白稃野燕麦群体、黄(褐)稃野燕麦群体和紫稃野燕麦群体。前两个群体的特征与陕西、新疆旱旱连作区麦田野燕麦群体的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紫稃野燕麦群体是在水旱连作区新出现的适应性群体;3种群体的野燕麦穗部和颖花的性状特征及颖果的形态结构(果毛颜色、角质层与子实皮厚度、淀粉充实度和胚乳细胞内空隙大小)均不同;野燕麦群体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pH值及土壤水分含量具有不同的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 野燕麦也叫燕麦草、黑燕麦等,其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危害严重。一般使小麦减产1成左右,重则可达2~3成。我省1976年发生面积仅为200万亩,目前已经发展到1500万亩,有扩展蔓延的趋势。近年来,我们对信阳地区野燕麦生长特点及危害、传播途径和综合防除技术进行了研究。一、生长特点及危害野燕麦是一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茎秆直立而光滑,叶舌膜质,长约1mm,边缘有不整齐的细齿。叶互生,披针形,一般长100—250mm。花序  相似文献   

7.
陈婷  曾波  叶小齐  罗芳丽  刘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03-5704,5712
在不同水淹缺氧环境条件下,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和秋华柳不定根的形成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连续水淹条件下,野古草不定根的生成早于秋华柳植株;(2)随着连续底淹时间的增加,秋华柳不定根生长有增加的现象,但增长量不显著;(3)连续底淹30 d前,野古草植株不定根的生长量随水淹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长;30 d后,不定根量开始减少;(4)不同的水淹方式下,野古草植株不定根的生长情况不同,水淹10 d时,底淹和全淹的野古草不定根生长量无明显差异;水淹20 d后,底淹的野古草不定根生长量都明显高于全淹环境中的野古草;(5)全淹环境中的秋华柳植株几乎无不定根的生成,只在全淹60 d后一两株秋华柳植株有不定根生长现象。可见不同的水淹时间和水淹方式对秋华柳和野古草不定根的形成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野山杏系列产品加工技术西北大学生物系曹炜野山杏又名西伯利亚杏、东北杏,属于蔷薇科梅属植物,多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各省的干燥多砾石的南坡上。另外,在我国的大西北,特别是在陕甘宁接壤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野山杏资源,迄今尚未得到开发。野山杏的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1年生圆齿野鸦椿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圆齿野鸦椿苗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圆齿野鸦椿苗期叶片生理的影响显著。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叶片相对含水量持续快速下降;质膜相对透性和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在轻度和中度干旱时,能保持基本平稳状态。但在重度干旱时,它们只能持续较短时间的增加,随之急剧下降。可见,圆齿野鸦椿幼苗具有中度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山猴谷百合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普查、重点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山猴谷的野生百合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从观赏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等方面对黄山猴谷野生百合科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措施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怀化某猪场虽然是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但由于猪场长期接种疫苗,临床上猪场长期生产稳定,没有出现过伪狂犬的诊断。但在近期,肥猪出现咳嗽情况,同时产房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怀疑为伪狂犬野毒感染。使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母猪和肥猪进行PCR病原检测,发现猪场母猪gE抗体阳性率由2%上升到5.4%;100日龄肥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6.7%,130日龄肥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100%,150日龄肥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100%。同时发现产房仔猪的脑组织中有伪狂犬野毒。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现场情况分析猪场暴发伪狂犬野毒感染的原因是由于饲养大量肥猪后,大量肥猪感染伪狂犬野毒,造成场内伪狂犬野毒感染压力增加,进而导致产房仔猪感染伪狂犬野毒。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方法测定小叶野决明花粉生活力,确定小叶野决明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并在常温(25℃)、4℃和0℃条件下对小叶野决明花粉进行了低温贮藏研究。结果表明,离体萌发法可以有效测定花粉生活力;花粉在10%蔗糖+1%硼酸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25℃培养3 h为花粉的最佳萌发条件,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花粉萌发力降低;贮藏天数增加,小叶野决明花粉生活力下降;贮藏温度越低,花粉生活力下降越缓慢;0℃下贮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正> 1 野狍的特点 野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属双蹄目鹿科动物,现为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因其肉质纯瘦、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高级宾馆野味佳肴,同时也是高效创汇产品,因此近年来产区不法分子过度偷猎,使野生资源非常稀少。野狍家养的成功,不仅有利于保护野生资源,也为我国广大城乡人员探索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野狍素有“草上飞”之称。它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性情活泼,胆小易惊,喜欢群居。野狍体形匀称,体质健壮,适应性和抗病力极强,且易驯化、好管理,食物来源广泛,各种阔叶树叶、野生杂草、农作物秸  相似文献   

14.
苋菜是一种速生叶用类蔬菜,有机苋菜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高。甜菜白带野螟是近年发生在苋菜上较重的一种害虫。本文介绍了在有机苋菜上发生危害严重的甜菜白带野螟的田间识别要点、药剂筛选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为生产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野鸦椿与圆齿野鸦椿抗寒性的强弱,为野鸦椿属植物抗寒性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当年生实生苗枝梢,在4℃条件下处理0、5、10和15 d,采摘定型叶测定可溶性蛋白(Pro)、可溶性糖(SP)、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相对电导率(REC)。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筛选及野鸦椿与圆齿野鸭椿的抗寒性评价。【结果】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2个树种的叶片POD、CAT及SOD活性在低温胁迫下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野鸦椿的叶片SP含量变化幅度比圆齿野鸦椿小;圆齿野鸦椿和野鸦椿的叶片Pro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但野鸦椿的叶片Pro含量在试验后期(5 d后)下降不明显;圆齿野鸦椿的叶片MDA含量及变化幅度均高于野鸦椿。2个树种的叶片REC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各指标之间,除MDA含量与S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P<0.05),其他指标间相关均不显著(P>0.05)。判别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抗寒性强弱的生理生化指标依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POD=REC>Pro>MDA>SP>CAT。【结论】 POD、REC、Pro和MDA可用于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抗寒育种筛选,其中POD和REC对2个树种抗寒性强弱影响较大。此外,野鸦椿幼苗抗寒性远强于圆齿野鸦椿,可考虑将野鸦椿作为砧木对圆齿野鸦椿进行嫁接,提高圆齿野鸦椿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孑遗植物野扁桃的繁育系统,采用野外观测、荧光显微观察及统计分析方法对野扁桃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单花开花持续时间为8d,花冠直径为(24.79±0.40)mm;花粉活力在刚散粉时最高达96.88%,在第17天半数花粉失去活性,第28天花粉完全失去活性;柱头在开花第1~3天可授性最强,可持续7d;杂交指数为3;自花花粉和异花花粉均能在柱头上萌发,授异花花粉59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人工控制授粉试验表明,自花、异花授粉均能结实,需要昆虫传粉媒介。以上结果说明,野扁桃属于混合交配繁育系统类型,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养狍是21世纪的新兴特养项目,顺应人们崇尚绿色消费的潮流,符合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大趋势。但是由于狍子相对于兔、猪、狗、狐等动物繁殖较慢,种狍奇缺,从而严重制约了养狍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因此,在野狍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有计划地开展野狍人工驯化工作,变野狍为家养狍,不失为扩充种狍后备种源的一项良策。但是人工驯化野狍难度很大。猎捕野狍的人都知道,“狍子气大,自己就气死了”,说的是野狍被人捕获后,人欲驯养,狍子生气,不吃不喝,乱跑乱撞,很快就折腾致死。笔者在长期的野狍驯化实践中偶然发现,野狍…  相似文献   

18.
于婷  胡晓静  邢皓文 《湖北农业科学》2023,(10):119-123+177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不同生境、不同方向的土壤种子库水平及种子萌发特征进行分析,分析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格局,以期探究新疆野苹果幼苗更新制约因素及机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土壤种子库总密度平均值为10.20粒/m2。土壤中不同存留情况的种子数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腐烂种子>空粒种子>完整种子。完整种子萌发率较低。不同生境中种子储量差异不显著,表现为阳坡>阴坡>谷底。在垂直空间中,随土层深度增加种子数量逐渐减少,在不同生境中垂直方向上土壤种子库密度变化不大。大部分种子落入枯枝落叶层,而枯枝落叶层会阻碍种子与土壤接触萌发,扰动地表枯枝落叶层有助于新疆野苹果种子进入土壤与萌发。土壤种子库更新不良可能是新疆野苹果实生苗数量稀少、种群繁殖难以为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农家科技》2008,(6):53
<正>日本福冈县一位71岁老农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解决该国长期以来缺少空地的办法:在一棵柠檬树上嫁接出11种不同的水果。据这位老农说:"明年,我还想再增加品种。"现在,  相似文献   

20.
十三种瓢虫幼虫外部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记述了采自江苏南京、苏州、江西庐山、安徽九华山和黄山等地九种瓢虫幼虫的外部形态,并对小毛瓢虫族Scymnini内的4种幼虫进行了扫描电镜的形态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