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生莲 《农村科技》2005,(10):10-10
我县冬小麦主栽品种为奎冬5号,春小麦主栽品种为新春6号、新春11号,搭配品种有新冬17号、新冬19号和新冬18号,其产量表现稳定、高产。若使新品种种性不退化,必须及早进行提纯复壮工作,采取科学的良繁技术,才能使小麦生产得以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疆主要种植小麦品种品质状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测定了目前新疆大面积推广种植的13个冬、春 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认为目前新〖ZH(〗疆种植的小麦品种80;属于中筋力范围,其小麦品种容重、出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也较高。从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观察,新冬8号,新春8 号,宁春16号可达到强筋小麦品种的标准,针对目前品种品质状况的分析,对新疆小麦种植区域等问题阐明了观点。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阿克苏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2019年引进疆内外已审定和推广的14个中(强)筋冬小麦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阿克苏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新冬22号表现高产稳产,仍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邢麦18号、垦冬杂4号、新冬55号、新冬60号4个冬小麦新品种表现适应性、丰产性较好(尤其是邢麦18号表现早熟高产),可作为重点品种进一步做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用于复播玉米的麦田,选用品种优良的早熟春麦品种永良15、新春9号、宁春16号、17号和冬麦品种奎冬5号(即新冬22号)等生育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的冬、春麦品种,可为复播玉米争取到一周的光热资源。  相似文献   

5.
新疆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苗期抗病性鉴定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系).[方法]采用离体叶段法和苗期接菌法对小麦白粉病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供试新疆小麦主栽品种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19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新春6号等,以及其余参试品种对小麦白粉病均表现为高感.新紫1号品系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为高抗;14/8329品系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为中抗;其余小麦品种(系)均表现为感病.[结论]供试68个品种(系)中,仅有新紫1号和14/8329两个品种(系)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病性,仅占供试品种(系)的2.94;.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合古浪县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引进了8个春小麦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宁春4号为对照进行品种对比试验,从产量、穗粒数、千粒重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8个品种均可以在古浪县推广种植,而以武春9号、酒春10号、宁春55号、宁春51、酒春9号最佳,建议在古浪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良种是种好春小麦的基础。目前适合阿勒泰地区种植的春小麦品种有新春6号、新春8号、新春11号、宁春16号等。小麦种子要到正规销售点购买。  相似文献   

8.
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结合本地的种植习惯,按照《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坚持走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道路,科学地选定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根据驻马店市的气候条件以及近几年的小麦试验、示范结果,驻马店市今年秋播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应以豫麦69(新9)为主,搭配种植豫麦49、新麦13,扩大新麦18(新麦9408)、太空6号示范种植面积,试验种植郑麦9405;春性、弱春性小麦品种,应以郑麦9023、豫麦70(r~乡188)为主,搭配种植豫麦47、偃展4110、豫麦34、豫麦18.示范种植豫麦18—99系。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和田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栽品种为“新冬20号”,但是该品种不耐盐碱,在盐碱地上种植产量较低。和田地区盐碱地面积在34万(667m2)左右,其中能种植的面积10万(667m2)左右。因此,2008年我们引进种植了耐盐碱小麦新品种“新冬26号”,2009年示范推广,整个生育期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新疆地区小麦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新冬17号、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等,这些品种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品种优良等特点,能够适应新疆地区较为艰苦的环境条件,可以推广种植。但若是不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这些品种也会面临病虫害的威胁,降低产量。因此,本文主要以新冬17号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冬17号小麦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1新冬17号简介新冬17号是由新疆农垦科学院选育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九圣禾D1508(原品系代号JSH15-08)为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九立禾种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以新冬22号和新冬17号杂交F1代为母本,高代品系045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产高抗冬小麦品种,适宜在北疆冬麦区种植。本文介绍冬小麦品种九圣禾D1508的选育过程、生物学性状、品种主要优缺点,并提出保持该品种种性的种子生产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区域与相应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新品种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供试品种 参加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的有:宁春17号(ck)我团主栽品种、499号、新春8号、75-7、75-8、75-9.  相似文献   

13.
刘燕萍 《农村科技》2008,(11):10-10
一、品种选用 新冬22号在北疆和南疆冬麦区均有种植,为2008年焉耆盆地与库尔勒市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4.
伊西哈拉乡是库车县粮食种植面积比例较大的商品粮主产地,生产水平和田间管理水平都较高。但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及品种退化等因素,小麦生产不稳定。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引进了小麦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一、试验目的: 通过引进品种与我乡现有主栽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在同等条件下栽培,观察各品种生长发育特点,比较产量、质量、早熟性、抗病性、分蘖能力、抗寒性,掌握栽培技术要点,找出适合我乡自然条件的换代品种。 二、试验品种: 1、新冬20号;2、新冬18号;3、奎冬5号;4、京冬6号;5、中麦9号;6、唐山6898(CK)……  相似文献   

15.
新春36号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普通春小麦21-6为母本以外引黑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黑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平均产量6 683.03 kg/hm2,与对照新春6号接近.适合在东疆、北疆春麦区种植,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新疆黑小麦(Triticom aestivom L.)选育、推广的空白,介绍黑小麦新品种新春36号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提出期高产栽培技术,以增加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调整种植结构。[方法]通过分析新春36号的植物学特性、产量表现、抗逆性和品质,探讨其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结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以普通春小麦21-6为母本,外引黑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代单株定向选择,2006年选育出小麦新品系1-14-4-9,2007~2008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9~2010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春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11年8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春36号。该品种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量与对照新春6号接近,产值比普通春小麦高,适合在东疆、北疆春麦区种植。[结论]新春36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小麦品种配粉后对馒头、饺子、拉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优质面包小麦品种新春9号与中筋力小麦品种新冬17号、新春12号和伊农18号配粉,测定其粉质参数、拉伸参数和馒头、拉面、饺子的蒸煮加工品质.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品质有较大差别,其它三个品种,随着新春9号搭配比例的上升,加工品质在不断变优;但各品种与新春9号配粉的适宜比例有所不同,用30;或40;的新春9号与新冬17号配粉,可生产出较好的馒头粉;用50;或60;的新春9号与新冬17号配粉,可生产出较好的拉面粉.用40;、50;新春9号与新春12号配粉可生产出理想的拉面粉;用60;、70;的新春9号与新春12号配粉可生产出较好的饺子粉;这对合理利用现有小麦品种,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传统食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包蛋麦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方法]田间采用包蛋种植方式比较冬、春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性品种包蛋以新冬41号产量较高,为7812.3 kg/hm2,春性品种包蛋以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935.6 kg/hm2.冬性品种总干物质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供试春小麦品种的观察比较,筛选出适合焉耆盆地自然、生态及栽培条件的优质、高产、综合性状好的春小麦品种,为在博湖县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试验表明,新春17号、宁春39号增产潜力较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作为焉耆盆地逐步替代新春6号的春小麦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对新疆育成的春小麦系列和目前大面积推广品种进行处理,研究其对赤霉素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新春4号、新春22号、宁春16号、E28号、04单04、04单08对赤霉素反应均不敏感,含有对外源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其中新春4号、新春22号、宁春16号、E28号含有对外源赤霉素不敏感的隐性矮秆基因.可作为发展新疆范围内育种新矮源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