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城疫(ND)是危害七彩山鸡的严重疾病之一。在雏山鸡阶段控制该病发生,目前养殖户主要使用鸡新城疫Ⅱ、Ⅳ系苗,有的甚至使用Ⅰ系苗。为了验证采用不同系ND疫苗的免疫效果和Ⅰ系疫苗免疫的安全性,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1999年11~12月,邓林农场某中队饲养的2300余只美国七彩山鸡陆续发生死亡,表现以两腿麻痹,垂头缩颈,两翅下垂,羽毛松乱,呼吸困难,排黄绿色稀粪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七彩山鸡新城疫(ND)病,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某中队于1997年6月从上海引进七彩山鸡600只,自繁自养进行发展,地面散养舍外搭栖架,无饲料改变史.每批雏山鸡在14日龄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在2月龄时用Ⅰ系苗注射,以后又进行传染性法氏囊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1999年2月初在调换饲养员后对初生雏鸡经NDⅡ系疫苗滴鼻首免后,再未进行过其他疫苗免疫,饲养  相似文献   

3.
<正> 按过去规定,Ⅰ系苗只能在60日龄以上才能应用。提前使用Ⅰ系苗往往容易引起剧烈反应。而使用Ⅱ系苗又无法有效地控制本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经过二年多的实践,我们采用二次免疫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对新城疫是危害养鸡业的最严重的疾病,在雏鸡阶段控制该病的发生,常用鸡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Ⅱ系苗免疫期短,价格高,需两次免疫,我们开展了本项试验。现将使用Ⅰ系苗对雏鸡安全性及免疫力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用疫苗:鸡新城疫Ⅰ系苗和Ⅱ系苗,南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我区养鸡业中,雏鸡的新城疫(ND)问题仍然是很受关注的问题。许多经过常规免疫的鸡群,雏鸡仍然爆发ND。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地区或鸡场已受ND病毒严重污染;加上当地使用的Ⅱ系苗免疫原性较差;免疫程序又不尽合理所致。这样,对于免疫应答尚未完全成熟的雏鸡来说,当然难以抵御ND的侵袭。因此,本试验以Ⅳ系苗代替Ⅱ系苗,并对不同目龄雏鸡重复免疫,及提早使用Ⅰ系苗等免疫方案进行试验,以力求增强雏鸡的早期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正> 鸡新城疫二次免疫法 按过去规定,Ⅰ系苗只能在60日龄以上才能应用。提前使用Ⅰ系前又往往容易引起剧烈反应。而使用Ⅱ系苗又无法有效地控制本病。如何克服这一矛盾,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采用二次免疫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户中有这么一种防疫习惯:在鸡70日龄左右,将Ⅰ系苗与鸡痘苗同时甚至混合使用。笔者仅就1998年3~8月门诊病例粗略统计,ND病例数达392例,通过问诊,其中305例发病群为免疫时将NDⅠ系苗与鸡痘苗混合或同时使用。据资料分析NDⅠ系苗与鸡痘苗间存在相互干扰现象,ND的临床发病情况也为此提供佐证,为研究两者同时使用后,鸡痘苗对NDⅠ系苗免疫的影响程度,我们选择了部分即将淘汰的鸡群分组进行试验,观察鸡痘苗与NDⅠ系苗联合免疫后,NDHI抗体滴度的变化。1 材料80只337日龄罗曼商品蛋鸡,…  相似文献   

8.
范玉芳 《中国家禽》2000,22(2):30-30
目前 ,我区新城疫预防主要采用雏鸡Ⅱ系苗免疫 ,产蛋前Ⅰ系苗加强免疫 ,效果可靠。但由于Ⅱ系苗为弱毒苗 ,免疫期短 ,要免疫2~3次 ,成本较高 ;有强毒存在的鸡场 ,用Ⅱ系苗免疫后仍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因此 ,有些养鸡场户为了提高雏鸡抗体水平 ,降低成本 ,减少麻烦 ,在没有成功免疫程序的前提下 ,对7~10日龄雏鸡用新城疫Ⅰ系苗超剂量免疫 ,结果引发雏鸡新城疫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我区某鸡场因新城疫Ⅰ系苗免疫雏鸡引起新城疫暴发的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鸡场新引进迪卡蛋雏1500只 ,饲喂正大雏鸡配合饲料 ,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9.
鹅类新城疫(暂定名)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鸡新城疫Ⅰ系,Ⅳ系苗和鹅副粘病毒病灭活疫苗对鹅进行免疫,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并攻毒。结果用5头份新城疫Ⅰ系苗,鹅群免疫后128天H1抗体水平在3log2以上,2头份的新城疫Ⅰ系苗免疫组抗体水平在3log2以上的仅为56天,用2头份鸡新城疫Ⅳ系苗免疫HI抗体则在21天后降至3log2以下,5头份鸡新城疫Ⅰ系苗免疫后鹅群在98天攻毒时受到保护,鹅副粘病毒灭活菌也有同样效果,2头份新城疫Ⅰ系苗、Ⅳ系苗组均得不到很好保护。建议以5头份新城疫Ⅰ系苗预防本病为好。  相似文献   

10.
<正> 根据我场的特点是生产现场和一日龄雏鸡新城疫Ⅰ系苗免疫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22日龄雏鸡新城疫Ⅰ系苗免疫试验,现报告如下: 一、试验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新城疫灭活苗与Ⅰ系苗,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对上笼鸡进行免疫。然后跟踪新城疫抗体监测,表明,产蛋鸡上笼前用灭活苗肌肉注射,然后再用Ⅰ系苗喷雾免疫,可维持鸡群整个产蛋期的抗体水平,保证生产。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东北三省及国内某些地区鸡只的免疫,虽然经过既定程序的免疫,然而不时亦有散发,或小流行形式的新城疫疫病的出现。我场1988年以前,基本上控制了新城疫的发生。第一,我们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第二,做到跟踪监测。当时的免疫程序,实行一滴一饮两注,即根据不同母源抗体约在10日龄左右以Lasota滴鼻。首免三周后立即以Lasota饮水二免。60日龄用Ⅰ系苗加强免疫,140日龄时再以Ⅰ系苗加强一次,到500日龄淘汰时抗体仍保持安全水平。多次监测结果表明用Ⅰ系免疫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近几年来我场使用Ⅰ系冻干苗对肉用成种鸡免疫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临床常有散发新城  相似文献   

13.
1983年至1985年我站对农村散养鸡和专业户群养鸡进行新城疫Ⅰ系苗免疫效果检测,发现散养鸡免疫后其血凝抑制(HⅠ)抗体效价明显高于群养鸡的效价。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材料和方法 1.鸡新城疫Ⅰ系苗:齐鲁制药厂生产的冻干苗,按说明使用。 2.散养鸡的血清:于1984年8月21—25日采自全县17个乡(镇),每乡抽检2个村,每村2户,每户2只鸡。即每个乡(镇)8只,共136份。供试鸡都是Ⅰ系苗注射后10—30天的鸡。  相似文献   

14.
对蒙东地区25家蛋鸡养殖场12 400羽蛋鸡的新城疫免疫情况及免疫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及对比分析,结果所有蛋鸡群的新城疫抗体效价和免疫合格率均符合农业部规定标准;产蛋前采用新城疫Ⅰ系+灭活苗免疫的鸡群抗体效价及生产性能要优于用Ⅳ系+灭活苗免疫的鸡群;产蛋期不免疫新城疫的鸡群,其抗体效价、免疫合格率和生产性能均较高;产蛋期免疫越频繁,蛋鸡的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越低。表明鸡群产蛋前采用新城疫Ⅰ系+灭活苗的方式免疫效果较好;产蛋期间不宜频繁免疫新城疫疫苗;新城疫抗体水平的高低与鸡群的健康状况及安全生产指数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份,某山鸡场爆发传染病,病鸡以呼吸困难、下黄绿稀痢为特征,死亡率达77.89%。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山鸡新城疫并发大肠杆菌病。1发病情况该场饲养142日龄山鸡796只,1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Ⅳ系苗饮水免疫。9月26日发现个别山鸡精神较差,食欲不振,下黄绿稀痢。次日发病增多,精神  相似文献   

16.
对鸡新城疫的治疗,就现在而言,尚无特效药物。在本病防制上,主要通过以预防为主的途径,而对鸡群接种疫苗免疫,使鸡获得较强的抵抗力是一个重要手段。一.疫苗种类及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ND疫苗有:Ⅰ系、Ⅱ系、Ⅳ系,clone-30、灭活苗。I系苗属中等毒为苗,Ⅱ系、Ⅳ系、clone—30属弱毒苗。虽然Ⅰ系苗免疫力比弱毒型苗较好,但其致病性也较强,且产生抗体离散度较大。鸡群接种Ⅰ系苗,在产生较强免疫力的同时,本身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病理损害。Ⅱ系苗由于具有不能突破母源抗体的缺点,使…  相似文献   

17.
鸡新城疫是养禽业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多年以来一直延用Ⅳ系滴鼻和Ⅰ系活苗注射来预防鸡新城疫的发生。该免疫程序存在许多明显的弊端。例如:免疫次数频繁,存有活毒污染等等。随着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成功,它以其使用安全、省时省力、免疫保护期长、不污染环境,减少应激等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用于肉仔鸡的免疫说法不一。为此,我们进行了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免疫肉仔鸡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肉仔鸡的最佳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18.
有时,鸡新城疫病部分发生在10周龄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下称“Ⅰ系苗”)之后,主要原因是由于种种因素造成鸡群血清抗体低下,在Ⅰ系苗免疫前,鸡已感染了新城疫野毒,经注射Ⅰ系苗及抓鸡的应激而诱发。为了克服接种Ⅰ系苗的盲目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常用的预防鸡新城疫感染的疫苗主要有4种:中发系的Mukteswar(Ⅰ系苗)缓发系的B_1(Ⅱ系苗)、F(Ⅲ系苗)和Lasota(Ⅳ系苗)。这些疫苗对我国鸡新城疫的防制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和疫苗的普遍使用,免疫鸡群中非典型新城疫的报道不断增多,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亦  相似文献   

20.
1985~1986年,我们应用饮水免疫法预防鸡新城疫(ND),获得了满意的免疫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用鸡及分组试验用2.5月龄来航鸡由我校试验鸡场提供。分为四组,每组800只。第1、2、3组分别为Ⅰ系苗、Ⅱ系苗和Ⅳ系苗饮水组;第4组为Ⅰ系苗肌注组。试验用鸡均在12日龄时用Ⅳ系苗滴过鼻,试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