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从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生态安全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湖南省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生态—环境整治及建设能力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其空间格局大致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说明生态环境质量是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的基础,但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及整治、建设能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空间格局。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对我国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随着人口增长、膳食结构升级和城镇化不断推进,我国农产品需求持续刚性增长,对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和进一步提升农业环境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监测与管理决策平台关键技术,构建融合农业环境监测网络的农田污染监管平台,是及时准确把握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动态,实施农田污染分类分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针对这一管理需求,科技部联合农业部审批通过了第一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包括“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与监管平台研发”在内的共11个专项项目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安全优质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队伍,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1):i001-i001
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隶属于北京市农业局,1990年10月正式对外开展工作。主要职能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负责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并对其标志进行认证管理。设有业务室、监测室、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科和办公室四个科室。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产地环境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化肥的施用、农药的使用、农膜的使用、污水灌溉、农作物秸秆处理、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置等多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人为活动,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将会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和制度建设、建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架、建立农产品安全数据库,是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确保农产品产地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图1,参28。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铜川市持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基于铜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对一"监管成效、"十个到位"监管做法及经验,提出借鉴其经验,调整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严格规范市场准入,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监测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强化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从生产、加工、消费全链条等环节把好质量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保障食品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义,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全程监管能力、检测监测技术、责任落实等方面在逐年发展,农业发展水平也连年提升。基于此,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的风险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大众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获取途径及对质量安全事件关注度两个维度分析大众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从大众对有质量问题农产品的维权、对监管部门立场的认可度及对政府监管评价3个维度分析大众对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期望,以期为政府监管工作有效开展、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模式识别──逐步判别分析法应用于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实践。具体探讨了模式识别在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过程和效果,并与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模式识别技术在农业环境评价中应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3年湖南“镉大米”事件为例并结合农业部门多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从环境本底、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生物富集特性、农业生产和加工方式以及限量标准设置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种植业产品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探讨了我国在重金属污染防控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普遍问题,从立法和监管制度建设、风险监测与评估、标准与标准化、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简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给及质量安全现状;基于全程系统管控视角,提出大力推进标准化、加强执法监管、强化品牌建设、健全检测体系等管理措施,以提升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设施农业产地环境退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严重影响耕地质量和食品安全。2016年3—12月,在重庆地区设施农业产地采集土壤样品62件、灌溉水样品14件,根据评价标准要求,对各分析指标进行分析检测,对土壤和灌溉水给予质量评价。最后,提出对策建议:1)探讨设施农业土壤退化形成机理;2)研发设施土壤根际微生态环境综合调控技术和土壤修复技术;3)把好农资肥料的使用监管关卡;4)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建设;5)严格控制"三废"排放。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也越发注重增强监管力度。农产品的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但县、乡、村3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仍存在监管体系较为薄弱、监管力量相对缺乏、监管职能不够清晰、执法装备水平较低等问题,基于此,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此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模式识别--逐步判别分析法应用于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实践。具体探讨了模式识别在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过程和效果,并与环境质量指数主价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模式识别技术在农业环境评价中应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生乳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我国生乳质量安全法规及监管模式,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印度、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从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模式3个方面进行比对分析,探讨了值得我国借鉴的生乳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6.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及"四严"的新要求,分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产地环境、生产经营方式、标准化生产、支撑体系、执法监管等方面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强化依法监管,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十三五"规划、加强科技支撑和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促进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等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晓东 《南方农业》2022,(6):127-129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为农业大县,县域农产品种类丰富,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消费者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抓手,亦是保证农业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阐述永泰县农产品产地环境、组织化程度、主体意识及检测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夯实绿色基础;调节土壤酸度,创造理想产地环境;...  相似文献   

18.
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丰富内涵,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辽宁大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寻求对策,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建设管理之路,即要加强全程监管能力建设、法规法制能力建设、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及市场能力建设、基础支撑科技保障能力建设、预警应急能力建设等,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培育工作意义重大,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围绕标准化生产、监管能力提升、执法水平提高、检测手段优化、品牌效益彰显等重点内容概述阆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开展情况,旨在总结提炼,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品牌培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中德技术合作"中国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的环境战略"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鼓励农民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环境友好方式生产安全优质设施蔬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而开展的生态补偿的实践进行论述,结合项目的实践从补偿原则、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形式、补偿环节、补偿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有利于推动环境友好技术的应用。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应以项目(政府)补贴为主导,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骨干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补偿对象,以技物结合为主要补偿形式,以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