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静液压驱动系统可实现车辆无级变速,从而提高传动系统功率密度。论述了静液压驱动技术在车辆与行走机械领域的应用优势和发展趋势,研究了静液压驱动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案,分析了开式静液压系统和闭式静液压系统,介绍了静液压驱动技术在农业车辆、工程车辆和军事车辆上的应用现状,讨论了限制静液压驱动系统性能提高的因素,并对未来新型液压复合传动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于轮式收获机采用的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元件参数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以及能否正常运转。以收获机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典型故障分析过程为例,阐述采用该系统的收获机在零件选型过程中,容易忽视的技术要点,对相关采用静液压行走驱动的收获机开发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玉米收割机行驶系统采用液压传动能够提高稳定车速作业工况下的传动效率,然而机械液压元件本身的固有特性对传动系统的总体动力存在较大影响。为此,通过分析静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设计了具有泵控马达结构的传动方案,计算了传动元件的动力参数,并基于柔体动力学建模理论建立了玉米收获机行走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Mat Lab/Simulink对玉米收获机静液压驱动行走系的传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恒压油源液压泵输出压力、输出流量、负载液阻、压力损失、压力变化、流量间的关系、泵控马达系统阻尼比对机械液压传动系统传动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可为玉米收获机液压驱动行走系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玉米收获机的普及,为满足用户高舒适度、高可靠性、低能耗需求,国内农机企业开始逐步在玉米收获机行走驱动系统中采用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对于轮式玉米收获机静液压行走驱动系统,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轴向柱塞变量泵加轴向柱塞马达的系统,另外根据轮式玉米收获机工作状况的多样化需要,设置一个二级或三级、四级挡位的机械变速箱前桥。为保证此类配置的玉米收获机的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对配置轴向柱塞变量泵、轴向柱塞定量马达、机械变速箱前桥的静液压行走轮式玉米收获机的制动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行走液压驱动玉米收割机的现状,介绍了静液压驱动系统的组成、常见故障和解决办法等。  相似文献   

6.
霍岩  汤占稳 《农业机械》2013,(13):105-106
近几年,国内收获机械正向高效、大型、大功率、大割幅和大喂入量高速发展,对高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由此可见,国内大型收获机械对静液压驱动行走系统的应用会在未来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静液压传动技术在国内外大型自走式采棉机行走驱动系统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介绍了静液压传动的典型结构和3种容积调速回路的调速特性;分析了采棉机静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辅助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采棉机静液压传动的特点;最后,结合新疆地区采棉机使用现状,对国内发展采棉机静液压传动技术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加强该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静液压行走对于农机人来讲想必已经不再陌生,如今静液压系统运用在农机设备上最成功的的案例之一便是青饲料收获机,相比于机械式传动,了解青饲机的人都知道,静液压行走驱动的青饲机一杆式操作,前进、后退、转弯方便灵活,而且行走系统故障率极低,总结来讲:驾驶灵活舒适,故障率低,好比自动档汽车,越来越受到农机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2013,(15):126-133
技术创新4YZ-4H型迪马飞龙玉米联合收获机九方泰禾国际重工(青岛)股份有限公司4YZ-4H型迪马飞龙玉米联合收获机采用全液压驱动技术,具有"高效、可靠、优质、舒适"的特点,它添补了国内空白,属当前中国玉米机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之一。配装发明专利液压驱动桥,借用工程机械静液压驱动技术,将变速换挡改变为工作模式的切换,变速由液压无级变速系统来完成,实现行走驱动的无级变速,操作简单灵活,并且更易实现不同农艺条件的速度匹配,同时机械桥故障点得以克服。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液压驱动行走技术在国内并不鲜见。这些年,在青贮收获机、喷秆喷雾机、甘蔗收获机和部分大型玉米机上已有或多或少的应用。那么,今年,国内玉米机龙头企业勇猛机械所产玉米机全线切换液压行走系统,其看点究竟在哪里呢?一、大趋势下的战略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应用液压驱动行走已十分成  相似文献   

11.
稻麦两用联合收割机静液压驱动底盘研制正式立项,国产联合收割机稳定性差、故障率较高、收割高产和倒伏作物时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得到解决。据介绍,我国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有三分之一的故障来自行走底盘。因为我国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均采用机械传动底盘,而国外发达国家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普遍采用静液压驱动底盘。采用这项技术可以省掉机械无级变速皮带和变速箱,避免皮带损坏及变速箱发生的故障。由于静液压驱动的特性,可以在满负荷条件下正常作业,非常适合收获高产、倒伏作物,同时可以使发动机能耗下降 20%。静液压驱动底盘操作舒适,可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转弯半径小,有效工作时间长,尤其是在移动过程中可用最大行驶速度而没有损坏皮带之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底盘对其他农机产品如割草机、推土机以及行走机械如装载机、叉车、挖掘机等的升级换代具有关键作用。这一项目总投资为 6230万元,国家经贸委将为该项目提供 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其余由该项目负责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天津液压机械集团公司、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共同承担。该项目预计于 2002年 8月前完成。中国农机院将拥有此项技术的知识产权,其他三个厂家将获得无偿使用权。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玉米收获机的发展,静液压技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玉米收获机,全液压驱动玉米收获机主要用于玉米的联合收获作业,可一次完成玉米的摘穗、输送、剥皮、收集、秸秆粉碎还田等一系列作业,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联合作业大型农机具。行走采用静液压驱动方式,割台、升运器、剥皮机、振动筛均是由液压驱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稻机械化收获后缺乏专用运输机械的情况,设计开发了一种分置式静液压传动系统与机械式有级变速器串联的履带式行走系统。为了减小驱动功率,设计中采用降低履带接地长度与轨距之比和加大履带宽度的方法,并给出了的驱动功率选取方法。试验证明,该行走系统能实现无级调速和大范围传动比变化,满足了稻田低速运输和公路高速运输的要求,且操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液压技术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着重阐述我国的液压技术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液压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更加节能,且向着无泄漏、静液驱动及电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晶 《农业工程》2020,10(7):39-42
重点对国内玉米收获机的割台、摘穗装置、脱粒装置、清选装置和液压行走驱动系统等研究概况进行分析,并对现有智能玉米收获技术和典型代表产品进行介绍,为促进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轮式高地隙喷雾机行走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力  陈永成  张曼  王璐 《农机化研究》2015,(12):106-109
针对农业现代化植保作业及液压传动的技术特点,设计了高地隙喷雾机行走液压驱动系统,对行走液压驱动系统中元器件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软件AMEsim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为样机的制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HSP—40C型灰水喷布扫路机(图1)是一种采用三轮农用运输车行走底盘,配置相应工作装置,用于普通道路(国道及乡镇道路)的专用养护设备,可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路缘石、行道树的石灰水喷布及公路清扫作业。(1)性能与结构特点整机工作方式采用自行压喷纯扫式。主要由行走底盘车、液压动力系统、灰水箱、清水箱、扫路装置、泵送系统、喷灰装置及电控等系统组成。(2)动力传动系统选用7YPJ—950型三轮农用运输车的行走底盘。通过自备1100型柴油机驱动液压泵,由液压马达驱动水泵、搅拌系统及扫滚系统完成作业。(3)灰水…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果树苗圃与新型矮砧密植果园栽培模式、管理作业要求以及液压传动技术的特点,设计了高地隙果园动力底盘液压驱动系统以及液压升降系统,并且通过对行走驱动系统参数的计算以及动力底盘的性能试验,验证该动力底盘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9.
玉米联合收获机静液压驱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联合收获机驾驶员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传统的变速机构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静液压驱动系统逐渐应用到玉米收获机上。静液压驱动系统因操作简单方便成为农业机械上传动系统的最佳配置。对玉米联合收获机静液压驱动系统进行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研究前桥摆转转向式四驱底盘的行走轮在转向过程中角速度的变化规律,设计出合适的驱动方式可为该类底盘的应用设计提供参考。通过ADAMS软件对不同长宽比下行走轮角速度变化分析,得出长宽比越小,底盘后内外两侧行走轮之间的角速度变化趋势越大。为了满足底盘在转向过程中各行走轮的驱动要求,分析比较了机械式、电动式、液压式3种驱动方式,选择了液压驱动方式的方案。液压驱动系统采用4个液压马达分别驱动1个行走轮,第5个马达用做动力输出轴。系统采用一轴两液压油泵分别驱动4个行走轮马达和动力输出轴,利于动力输出轴与行走速度参数的匹配。两前轮液压马达采用串联形式并与两后轮液压马达并联连接。转向时,通过控制前内侧液压马达停转,后内侧液压马达随动,实现了前桥摆转转向,满足内侧后轮在转向过程中随着前桥摆转时的角速度与角速度方向的变化。通过物理样机试验验证,在无方向盘的操作下前桥摆转转向式底盘采用本设计的液压驱动系统,可实现良好的直线行走性能和任意角度摆转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