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程度与乳清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6头健康奶牛和18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为试验动物,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HP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HP含量。结果发现,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HP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乳清中HP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程度和乳汁体细胞数与乳清中H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程度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与乳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6头健康奶牛和18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Elisa CRP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CRP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CRP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极显著。结果表明,乳清中CRP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程度与乳汁体细胞数增加和乳清中CR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选取18头患不同程度隐性乳房炎奶牛和6头健康奶牛为试验动物,采集乳汁,分离乳清,利用比色法检测乳清中LDH、NAG活性,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与乳清中LDH、NAG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清中LDH、NAG活性呈升高的趋势。乳清中LDH、NAG活性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随着体细胞数增加和乳腺炎症的加剧,乳清中LDH、NAG活性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与乳清中IL-8和TNF-α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24头患有不同程度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和8头健康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集64份乳样并分离乳清,利用ELISA法检测乳清中IL-8和TNF-α含量。结果表明,患有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清中,IL-8和TNF-α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且乳清中IL-8和TNF-α含量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的加重呈升高趋势。乳清中IL-8和TNF-α含量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性,IL-8和TNF-α含量随着乳腺炎症的加剧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对8头正常奶牛和22头自发性乳房炎奶牛的混合乳汁中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结合珠蛋白(HP)、α1-酸性糖蛋白(AGP)水平和乳汁体细胞数(SCC)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房炎奶牛与正常奶牛乳汁中HP水平差异显著(P<0.05),与乳汁SCC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r=0.406);乳房炎奶牛与正常奶牛乳汁中SAA和AGP的差异不明显(P>0.05),而且与乳汁SCC的相关性也均不显著,说明乳汁HP水平能反映奶牛乳腺感染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采集西安市某奶牛场618头荷斯坦奶牛完整记录的各月DHI报告中体细胞数据和兽医记录,统计分析乳房炎发病率、临床乳房炎及其患病时期对奶牛305d奶量的影响。同时另采集108头奶牛有完整记录的150个泌乳期的1 368条DHI记录,对比分析不同体细胞水平对奶牛胎次奶量、日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年发病率为50.5%,临床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37%,头次阳性率为8.25%。临床乳房炎极显著降低奶牛305d奶量(P0.01),而在泌乳盛期患病的牛305d奶量降低可达32.5%。隐性乳房炎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患病程度加重而加重,平均体细胞数20万/mL胎次奶量就会显著减少(P0.05),而体细胞数50万/mL,胎次奶量极显著降低(P0.01)。奶牛泌乳盛期患隐性乳房炎比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和乳蛋白率的影响更大,患病程度重的奶牛相对于健康牛日平均奶量显著降低(P0.05),乳蛋白率显著增高(P0.05),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7.
奶牛隐性乳房炎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对牛乳品质的影响,在四川省洪雅市一大型奶牛场里,将7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6个月内所采的334个乳样,按乳汁体细胞数分成4组,分析各组间乳成分的变化趋势.以乳汁体细胞数超过每毫升50×104个作为判定隐性乳房炎的标准,结果显示,随着乳汁体细胞数的升高,特别是体细胞数超过每毫升50×104个时,乳蛋白比率、Na+和Cl-含量及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随体细胞数的升高都显著增加(P<0.05);乳脂、乳糖和干物质比率及K+、Mg2+、Ca2+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P含量在乳汁体细胞数每毫升超过100×104个时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实时检测奶牛牛乳中的乳酶活性,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2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采集乳汁测定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和5种乳酶活性,研究乳酶活性在健康和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的变化规律及与SCC的相关性。【结果】以乳汁体细胞数50×104mL-1作为判定乳房炎的标准,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N-乙酰基-1-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LDH)、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乳酶活性与SCC(lgSCC)呈正相关,其中NAG活性与SCC(lgSCC)的相关性系数R2=0.98,NAG与LDH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2=0.9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对LDH、NAG、LP、ALP和MPO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乳酶NAG和LDH可联合应用作为早期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二联灭活疫苗免疫与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体细胞数、乳成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在接种该二联灭活菌苗后,检测其免疫后120d内隐性乳房炎阳性率、牛奶中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首次免疫后第30天,二联灭活菌苗免疫组体细胞数、乳脂含量和乳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首次免疫后第60天,二联灭活菌苗免疫组同对照组相比,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显著下降(P 0.05);首次免疫后第90天,免疫组乳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该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可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有效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显著提高乳蛋白含量、乳脂率、乳糖含量,对牛乳质量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对洛阳市第一、第二两个奶牛场的125头泌乳牛,用HMT 和MWT 两种方法进行乳汁检查。结果表明,洛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69.6%,患病乳区占被检乳区数的68.7%。人工挤奶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远远低于机器挤奶,差异极其显著。年龄与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呈正相关。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与奶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