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分子机制是构成性别控制技术的理论依据,其性别决定是由多种转录因子和生长因子相继表达和相互调控的结果.SRY的表达是雄性发育的分子基础,继而诱导SRY连锁基因SOX9、AMN等的表达.FOXL2、WNT-4和DAX1在雌性性别分化时期表达,表明了向雌性分化也是由特定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2.
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以Sry基因为主效基因,同时,还受其他基因级联作用调控。主要性别决定的基因有Sf1基因、Wt1基因、Wnt4基因、Dax1基因等,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畜牧生产中,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研究基础主要来源于性别决定。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生物学过程,受到一系列性别决定基因的调控。前期的研究发现,主要的性别决定基因有Zfy基因、SRY基因、Sox9基因、Dmrt1基因、WT1基因、SF1基因以及Gata4基因等。论文对哺乳动物尤其是家畜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动物性别控制技术是对动物的正常生殖过程进行人为干预,使成年雌性动物生产出人们所期望性别的后代。应用性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还可避免人工去势提升动物福利,同时单一性别家畜饲料的使用可以节约成本。本文介绍了哺乳动物受精前以分离X/Y精子为主的性控技术及其在畜禽上的应用,为揭示性别产生的调控机理、性控技术在生产中更高效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以位于雄性Y染色体短臂上被称为SRY基因为调控中心、多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过程,包括初级性别决定和次级性别决定,前者是由染色体决定性腺的发育方向,后者通常是指由性腺分泌的激素决定性腺以外的身体表型,即第二性征。本文主要论述了参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与调控的相关基因、可能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6.
性别控制指通过人为干预使动物的繁育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性别繁殖后代的技术。随着畜牧业生产智能化的迅速发展,高效准确的性别调控技术成为提高畜禽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综述了性别分化调控、性别反转和X、Y精子分离技术,以期促进畜牧业养殖性别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家畜性别决定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性别控制是指人为方法使成年雌性动物按人们的意愿生产出特定性别后代的技术。近年来,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家畜性别控制的意义、性别决定原理以及方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理及性别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由SRY基因为调控中心、多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过程。本文综述了性别决定基因及其功能、性别决定的分子模型及性别鉴定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理、受精前的性别控制技术、受精后的胚胎性别鉴定技术以及今后性别控制技术的前景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水产动物种类繁多,性别决定机制极其复杂,受到性激素、环境、基因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部分水产动物还在生长、营养等方面表现雌雄差异,水产动物性别决定机制成为近来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热点.本文对近来水产动物性腺分化、性别决定、性别调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水产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家畜性别控制是指在动物出生之前通过人为地干预或操作控制其性别,以改变家畜后代的自然性比,进而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特定性别的畜禽生产的一门生物学技术〔1〕。从1902年McClung提出性别决定理论之后,对于性别决定有了划时代的突破,1990年英国学者Sinclair和Gubby发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Y染色体短臂上靠近常染色体区的35K区域存在的性别决定区(SRY)〔2〕。同时伴随着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性别控制研究出现了高潮。当前牛性别控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人工授精前的性别控制。一般认为雄性动物胚胎的性染色体为XY型…  相似文献   

12.
SRY基因是哺乳动物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研究发现SRY基因的启动能够促进雄性发育,从而控制动物性别。因此SRY基因在动物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独特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阐述了应用SRY基因进行性别鉴定,同时又论述了利用SRY基因进行性别控制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将来能有效利用该基因达到性别控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Zfy基因与哺乳动物性别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12):105-108
  相似文献   

14.
早在40年前,Bridges就指出,两性染色体的组间有明显区别的动物,其性别决定可从数量基础上作出解释。即性别是由所具有的“性染色质”的量所决定的。但由于发现了更多的染色体间并无明显差异的异性动物,故这一提法又被修改为:性染色质间质量上的差异。目前虽对动物性别决定机理的研究仍有不少人从细胞学的角度进行,但从分子水平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细胞学研究所能及的详细程度,对性别决定机理的染色体概念已代之以基因来作出解释。尽管现在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遗传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近来发表的几篇报道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成功地将包含有Sry基因的14KbY—染色体片段通过显微注射导入XX雌性受精卵,使这种整合了Sry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实现了性反转。这  相似文献   

15.
动物性别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成年雌性动物产出人们期望的性别后代的一种生物技术,该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大意义,已广泛应用于牛、鹿等大型动物的繁殖中。哺乳动物子代性别主要由父代的X/Y染色体决定,X/Y精子分离是控制动物性别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关于哺乳动物(如牛、羊等)精子分离的研究有着较大的进展,目前应用最多且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流式细胞法。笔者就流式细胞法分离哺乳动物精子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性别控制与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性别决定原理和性别控制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性别决定基因,不同精子的分离方法、胚胎的性别鉴定以及孤雌生殖法。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了其中一些实用方法,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胚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发生受到了很多转录调控因子的调控。随着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非编码RNA(ncRNA)对动物胚胎发育、X染色体失活、性别调控、脑部发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miRNA主要通过与其靶向mRNA的3′UTR结合参与调控胚胎发育的相关基因;lncRNA通过转录干扰或是修饰染色质来调控相关基因从而介导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和昆虫W染色体的剂量补偿;piRNA通过沉默转座子来维持生殖细胞DNA完整性,并参与生殖细胞形成及家蚕性别调控;circRNA可以作为miRNA的海绵调控动物脑部的发育。本文拟从miRNA、lncRNA、piRNA、circRNA等ncRNA角度阐述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ncRNA参与调控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性别决定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结构、功能等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这对以后将性别决定机制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医学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禽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禽性别决定的研究表明:目前对家禽性别决定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除性染色体理论外,尚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平衡理论,而性别最终是由基因决定的。近年来在探索W染色体上DNA特异序列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没有发现类似Y染色体上的SRY片段。在人工诱导性腺分化控制家禽性别实验中,发现以免疫学方法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效果较明显,尤其是芳香化酶抑制剂作用较稳定,但用于生产还有一定距离。家禽性别决定的有效控制最终取决于对家禽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本质的深入研究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在遗传育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定向调控鸡的性别能为我国家禽养殖产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在新品种培育和疾病防控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鸡的性别决定假说及性别决定基因两个方面概括了近年来在鸡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述了鸡性别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