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甘肃酒泉近50a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酒泉市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4~9月份50a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生产潜力表明:酒泉市近50a平均气温持续显著升高,倾向率是0.325℃/10a,在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降水量呈波动变化有减少趋势但不显著;气候生产潜力越大的地区,变率越小,气候生产潜力越小的地区,变率越大,气候生产潜力在戈壁沙漠东多西少,瓜洲—敦煌一带明显减少,严重的限制了酒泉的农、牧业发展;气侯变暖与气候变湿均有利于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的提升,但降水条件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来说,降水条件差的地区,降水量增加,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提高,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产生同步效应的几率高。因此,酒泉干旱地区水资源和气候生产潜力的研究对当地农业,尤其是牧业和生态环境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45年气候变化对哲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哲盟近45年气候变化对作物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生产潜力有减小的趋势,温度升高使得光温生产潜力更幅减小,受降水变化率大的影响,气候生产潜力变最大。同时,从生产潜力的角度说明了,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和充分利用热量的增加,是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作物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建立的作物生产潜力模型,对宁夏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影响作物现实生产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宁夏小麦、玉米现实生产力分别达到了气候生产潜力的52%、67%,平均为59.5%,说明各作物的现实生产力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在可控环境因素中,水分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  相似文献   

4.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及有效增产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对小麦和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得出雨育和灌溉两个系列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自然降水条件下,生产潜力很低,仅为光温生产潜力的50%左右;而在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灌溉潜力可达到光温生产潜力的80%,然而河北省水资源缺乏,降水时空分而不均及地表水、地下水不足,作物的灌溉生产潜力尚难发挥,水分成为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据此提出提高气候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和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秋粮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 DSSAT3中的 CERES-谷子模型、CROPGRO-大豆模型和 SU BSTOR-马铃薯模型分别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 2 8个地点谷子、大豆和马铃薯的光温生产潜力 (TPP)和气候生产潜力 (CPP) ,获得了各点 6~ 15年各作物的产量潜力值 ,并统计计算了研究时段内各作物生产潜力的平均值、标准差、最高值、最低值和水分满足率 (WCR)。  相似文献   

6.
基于AEZ模型的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0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当地玉米的生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1980-2009年共30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生态区法(AEZ)计算了黑龙江省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玉米的增产空间,并对黑龙江全省和典型县(市)域的增产空间进行了分析。【结果】1980-2009年的30年间,黑龙江省光温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则呈减少趋势;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上限值而言,黑龙江省玉米的增产潜力空间均表现为减小趋势,但增产空间仍较大,相对于光温生产潜力而言还有66%的增产空间,相对于气候生产潜力也仍有51%的增产空间。对典型县(市)域玉米增产空间的分析表明,位于三江和松嫩平原县(市)域玉米生产潜力的开发程度较大,增产空间相对较小,而其他县(市)域的增产空间则较大。【结论】水分是限制黑龙江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因子,除三江和松嫩平原外其他区域的增产空间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综合考虑光、温、水等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了内蒙古东部农牧林交错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从而对该区的作物生产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和分析,为进一步发展区域作物生产、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方法,为提高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用农业生态区域法估算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在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用水分订正系数进行修订,估算出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在气候生产潜力基础上用土地质量系数进行修订,估算出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结果]百色市主要农作物光温、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均以水稻最高,其余依次为玉米、大豆和红薯.4种作物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5466.0、5074.4、2414.3和1190.5 kg/ha.[结论]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较低,为提高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应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引进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土壤肥力,加强水肥管理和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主要栽培作物玉米、大豆和小麦为研究对象,根据作物生长速度曲线,求出光能利用系数的时间动态过程。提出用生长季>10℃(小麦用>5℃)积温的分布,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并对其进行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订正,给出了计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国家尺度上基于地形因子的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修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作为农用地分等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分等结果的准确性。从理论上来说,不同地形地区的光温条件应各不相同,以目前这种一个县一种作物只具有一个生产潜力值的情况来看,当县内地形差异明显时,仅使用一个生产潜力值不能反应出光温条件在县内的异质性,从而使分等结果不能准确描述耕地质量的差异性。论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方法】从地形对于光照、温度和降水等与生产潜力密切相关的因子具有严重关联性的角度入手,通过寻找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关系,利用地形因子对生产潜力进行修正。由于生产潜力是以国家级尺度的数据进行计算的,为了保证修正后生产潜力值的可比性,在国家级尺度上开展修正,以900 m×900 m的DEM数据为计算地形因子的数据来源,首先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坡度、坡向、海拔与生产潜力做回归分析,筛选相关性最高的回归模型,确定不同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相关性;其次利用回归方程、县内平均地形因子值、平均生产潜力值和待修正区的地形因子值得出生产潜力修正公式;最后以不同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为权重,将单因子修正后的生产潜力值进行加权,得到最终的综合修正生产潜力值。【结果】以目前农用地分等中正在使用的生产潜力值和DEM数据生成的地形因子做回归分析,其中,参与修正光温生产潜力的样点共3 779个,参与修正气候生产潜力的样点共2 765个。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与光温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008和0.0002,说明在国家级尺度上,以900 m×900 m的DEM数据对坡度、坡向和生产潜力进行回归分析时,这两者与生产潜力的相关性过小,故暂不列为修正生产潜力的因子;海拔与光温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835,与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721,说明海拔与生产潜力具有高度相关性。根据海拔与生产潜力的回归方程得出,海拔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系数为1.479,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系数为1.095。论文以四川省长宁县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生产潜力值与海拔的趋势相同,体现出地势差异对光温条件的影响,并且海拔偏离县平均海拔越大的地区,生产潜力修正后偏离潜力的平均值越多。【结论】国家尺度范围内,海拔对于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海拔对于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高于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而坡度、坡向在该尺度内与生产潜力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基于数据的限制,论文旨在侧重数学模型方法和修正思想的论述,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未来研究中可探索利用国家级控制可比性、分区域利用更加精细的数据进行局部修正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坡度、坡向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东北黑土区内的依安、拜泉县为研究区,在收集两县的气候、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方法来讨论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和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79-2001年的2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耕地面积和居民地面积表现为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46 559和8 152 hm2,而草地面积则减少了62 163 hm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的分布趋势有一致性,由西南向东北数值逐渐升高,最高值出现在拜泉县的东北部,最低值出现在依安县的西南部。通过以上结果提取数据分析进行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际生育期的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81-2006年中国东北三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生育期资料和玉米种植区内1961-2006年70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发育期的变化特点,研究了东北地区玉米实际生长期间的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各生育期呈现自西南—东北方向逐步推进的趋势;东北地区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均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趋势.46年来东北地区光合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而光温生产潜力辽宁、吉林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黑龙江呈现增加趋势.从年代际来看,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在20世纪60年代最高,进入90年代后显著减少,2001年后进入气候生产潜力的最小时期.在玉米生产中应根据热量资源增多的特点,适当扩大晚熟型玉米种植面积,延长生长期,采取水分调控等措施提高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同心县和海原县气象站1961—2011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应用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探讨该区域春玉米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呈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波动减少的"暖干型"趋势变化。2)春玉米温度生产潜力呈逐年增加,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呈波动中减少的趋势。3)研究区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为5 037kg/(hm2·年),气候生产潜力与年平均降水量有着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与年平均气温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表明降水条件是制约研究区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未来气候变化显著影响着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其中降水量变化对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远大于气温变化的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变率对其限制作用将更明显。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来适应气候变化,以保证春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三省71个站点的气象资料为依据,运用逐步订正法计算了玉米、水稻、大豆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讨论了温度和水分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差异较大,呈递减趋势。且玉米最适宜种植在吉林省平原地区,水稻最适宜在辽宁省东南部种植,大豆则适宜种植在北部、东部低温或多雨地区。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沿海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福建省沿海地区农业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状况 ,对该地区主要农作物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 ,提出农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公式 ,并计算出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潜力 ,提出提高农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农业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超 《湖南农业科学》2009,(8):63-65,69
利用福建省15个气象站点1999~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了福建省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运用孙惠南的模型计算了气候生产潜力,并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析它们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气候资源丰富,气候生产潜力较大,但是在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地域性.从时间分布上看,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年际变化受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影响不大,主要是受太平洋季风的年际波动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利用福建省农业气候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植被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估算了福建省近30年来的植被气候生产力,结果表明,福建省植被气候生产力从东南部沿海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全省植被气候生产力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部分,大部分县市在16000 kg.hm-2.a-1以上;西部和北部的山区植被气候生产力值较低,大部分在10000-15000 kg.hm-2.a-1之间。近30年来福建省植被气候生产力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全省植被气候生产力以20世纪80年代最低,21世纪初期几年最高,相差1407 kg.hm-2.a-1。  相似文献   

18.
作物生产潜力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介绍了作物生产潜力的概念、研究历史、发展现状及一些常用的生产潜力估算方法,并认为作物动态生长模型与3S的结合将成为研究作物生产潜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