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对6份抗感差异的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遗传规律进行研究,估算其抗CMV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辣椒对黄瓜花叶病毒株系CMV-HB的抗性由多基因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抗性的正反交效应不显著,配制杂交组合要选择双亲均具较高抗性的亲本。  相似文献   

2.
CeCl_3喷施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普通抗寒剂为对照,研究稀土铈(Ce3+)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氯化铈处理后其抗冷性与对照相比明显不同,其中以25~200 mg·L-1浓度处理对黄瓜抗冷性有所改善,以200 mg·L-1效果最好,优于抗寒剂处理效果,800 mg·L-1氯化铈抑制黄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
铅胁迫与黄瓜幼苗生长及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黄瓜幼苗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探索,并研究了铅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HPLC法测定黄瓜幼苗内源激素的最佳条件为以甲醇、水和2%醋酸为流动相,采用浓度梯度洗脱;(2)低于200mg·L-1铅处理促进黄瓜幼苗生长;300~900 mg·L-1铅处理抑制黄瓜幼苗生长,其抑制作用随铅质量浓度增加而强化,高质量浓度铅处理能诱导不定根形成;(3)根中的脱落酸含量随铅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叶和根中玉米素含量随铅质量浓度增加而下降;(4)生长素脱落酸(IAA/ABA)比值高于对照值对幼苗生长具有激活效应,IAA/ABA比值低于对照值则抑制幼苗生长,表现为毒害效应,此比值可以作为抗重金属毒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瓜叶片营养物质与抗蚜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营养物质与黄瓜抗蚜性的关系,为黄瓜抗蚜性鉴定以及抗虫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感蚜黄瓜为对照,分别测定高抗材料118号、中抗材料227号和311号以及低抗材料321号接种蚜虫前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总量、脯氨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与黄瓜抗蚜性呈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蚜性呈负相关;黄瓜接种蚜虫后可溶性蛋白的增长量与抗蚜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无毛和有毛黄瓜幼苗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毛和有毛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两个黄瓜品种对瓜蚜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瓜蚜后,有毛黄瓜幼苗瓜蚜数量始终多于无毛黄瓜,无毛和有毛黄瓜幼苗瓜蚜数量在接种第2天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少;用蚜量比值法计算感蚜指数,并进行抗蚜性鉴定,表明无毛黄瓜为高抗材料,有毛黄瓜为高感材料。  相似文献   

6.
<正> 济南密刺黄瓜品种是济南市农科所蔬菜室黄瓜育种组用抗枯萎病能力强的新泰密刺黄瓜为母本,以抗霜霉病和白粉病能力强的津研2号黄瓜为父本,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大棚适应性强,早熟性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黄瓜根际促生真菌,并探索其促生效应。[方法]以解磷、产IAA和拮抗黄瓜枯萎病菌能力为筛选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试验测定菌株对黄瓜的促生效应;通过形态鉴定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促生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从连作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同时具解磷、产IAA和拮抗黄瓜枯萎的真菌,该菌株孢子悬浮液能有效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形态学和分类学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所筛选的促生真菌能有效改善黄瓜连作障碍,为开发研制黄瓜专型促生制剂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Mn2+在植物抗冷性中的作用,试验以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Mn2+浓度对黄瓜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Mn2+浓度可显著增强黄瓜幼苗抗冷性,以Mn2+标准浓度的10倍处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外源甜菜碱对黄瓜果实冷藏期间延缓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甜菜碱处理对黄瓜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生发展的影响,探讨甜菜碱对黄瓜果实抗冷性的作用机理,为甜菜碱应用于果蔬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农8号’黄瓜为试材,用5、10、15 mmol&#8226;L-1 的外源甜菜碱处理,贮于4℃,观察冷害现象并测定与抗冷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甜菜碱处理可提高黄瓜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加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8226;O2-)的清除作用,有效抑制丙二醛(MDA)的产生和积累,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含量。【结论】甜菜碱能减轻黄瓜果实贮藏期间的冷害,提高其抗冷性;处理浓度以10 mmol&#8226;L-1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以33份黄瓜核心种质为试材,通过苗期接种和成株期自然发病,调查黄瓜种质的生态类型、性型、瓜皮色、瓜形、瓜刺色、瓜瘤大小、瓜刺瘤稀密及枯萎病病情指数,分析了不同黄瓜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3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3份,占9.09%;抗病种质占33.33%,中抗种质占21.21%;感病种质占30.30%,高感种质占6.06%。具有欧洲温室型亲缘关系的种质较华南型种质抗枯萎病,强雌黄瓜较雌雄黄瓜抗枯萎病,皮色较绿的黄瓜对枯萎病抗性较强,无瘤黄瓜较中瘤和大瘤黄瓜抗枯萎病,瓜刺瘤密种质较刺瘤稀的抗枯萎病。利用其中6份黄瓜自交系配制6份杂交1代,通过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表明黄瓜枯萎病抗性为数量性状遗传,抗性为显性基因控制,抗病与感病亲本的杂交1代抗病性介于双亲抗性均值与强抗病亲本之间,抗病性表现出中亲优势,没有发现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苗期接种法,对50份黄瓜种质资源作霜霉病、白粉病、棒孢叶斑病及黑斑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白粉病材料有6份;高抗棒孢叶斑病材料有9份;高抗黑斑病材料有3份;抗霜霉病材料有11份。通过比较50份材料多抗性,仅50号材料(华南型)抗4种病害;5份材料抗3种病害,分别为16号、28号、31号、36号和38号。其中16号(西方鲜用型)、31号(华北型)和38号(华南型)抗霜霉病、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36号(华南型)抗棒孢叶斑病、黑斑病和白粉病;28号(腌渍型)抗霜霉病、棒孢叶斑病和白粉病。在4种生态类型中,华南型黄瓜多抗性最好。16号、28号、31号、36号、38号和50号材料可作为培育黄瓜广谱抗病品种优良抗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对黄瓜疫病有较好稳定防治能力的生防菌。[方法]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对黄瓜疫病菌拮抗细菌进行初步分离,进一步通过平板对峙法对其进行筛选,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拮抗效果较好的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共分离到黄瓜疫病病原菌的拮抗细菌56株,有4株细菌对黄瓜疫病病原菌显示出较强的拮抗效果,其中LY-38菌株对黄瓜疫病病原菌拮抗带宽为6.5 mm,抑菌率高达81.2%,通过鉴定可以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为黄瓜疫病的田间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复合菌剂G23防治黄瓜疫病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连续使用多年常规化学药剂,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和瓜果造成污染的问题,在保护地采用黄瓜根部浇灌法,施用复合菌剂G23对黄瓜疫病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稀释1 000倍的G23复合菌剂的平均效果为82.4%~94.9%,平均增产率为42.4%~232.7%。使用G23复合菌剂与百菌清+多菌灵药剂处理组、甲霜灵处理组相比,可使黄瓜平均防效分别提高24.9百分点、72.5百分点,平均增产率提高5.02、02.6百分点。G23复合菌剂在河北、河南对黄瓜疫病的防效均在80.0%以上,防治效果较稳定,增产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G23复合菌剂可在黄瓜根系周围形成抑菌小生境,对土壤中的病菌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沈水荣  姚艳玲  沈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08-5709
列举了近年来胡瓜的出口情况,比较分析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中国国家标准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针对胡瓜的农药限量指标,为嘉兴市腌制胡瓜生产企业提出病虫害防治建议,以及时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产生的影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指导出口企业的胡瓜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在生物有机肥中加入适量的淡紫拟青霉(Paecilanyces lilacinus(THOM)Sam son)菌剂作为基肥,能有效的抑制黄瓜蔓枯病的发生并促进植株生长.淡紫拟青霉处理后显著增加了黄瓜叶面积、茎粗、茎节数、株高以及产量,增长率分别为为65.05%、4.76%、0.87%、6.61%、9.56%,对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3.76%.  相似文献   

16.
福建温室黄瓜病害鉴定及其发病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08年的调查及鉴定结果,发现福建超大黄山农场设施种植的黄瓜病害种类主要有白粉病(Oidiumsp.)、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incognita)、黄瓜蔓枯病(Mycosphaerella citrullin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红粉病(Trichothecium roseum)、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病毒病(cucumber virus)、煤污病(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黄瓜疫病(Phytophthora melonisKatsura),前6种为设施栽培黄瓜的主要病害,且黄瓜蔓枯病在福建省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7.
于2009 ~ 2013年对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山边村大棚黄瓜病害进行调查及鉴定,结果表明:大棚黄瓜病害种类主要有靶斑病、霜霉病、疫病、角斑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病毒病与黑星病,其中靶斑病在福建省为首次记录.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白绢病有不同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子代测定是林木抗病育种的一个必要环节,亲本的抗病性以及生长性状在子代会发生变异。本项研究对福建省湿地松抗褐斑病种子园8年生的6个单系和6年生的5个单系子代抗病性和生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感病率性状在各家系间呈极显著差异,抗病选育具有良好的效果。本试验选出的抗病性表现强(针叶感病率低于15%)且稳定的家系有32、8和10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酸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高度抗性,明确其抗性的光合响应特性,为进一步抗性基因的分离及功能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苗期人工接种技术,研究线虫侵染对抗、感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线虫侵染使抗病材料酸黄瓜叶绿素(Chl)含量降低幅度显著小于感病材料北京截头,酸黄瓜Chl随氮素含量降低较北京截头平缓;抗、感材料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下降,酸黄瓜胞间CO2浓度(Ci)下降,而北京截头Ci上升,酸黄瓜Gs对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持续下降的反应较北京截头敏感;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幅度酸黄瓜小于北京截头,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升高幅度酸黄瓜显著高于北京截头;酸黄瓜Pn/Ci初始斜率变化不大,而北京截头Pn/Ci急剧降低。【结论】酸黄瓜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小,从而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使线虫侵染对酸黄瓜植株生长造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法测定地果地上组织甲醇提取物对黄瓜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提取物对2种供试病菌的孢子囊萌发,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 000 μg/mL时,抑制率均达到90%。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的地果提取液稀释100倍对黄瓜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盆栽防效分别为85.89%和93.8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6.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