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静宁县农村能源的基本现状,对当前发展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推行沼气产业市场化,对供气企业和用气农户双向补贴,从加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宣传培训和技术承包着手,分区示范、梯次推进,提出了集中供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沼气整村集中供气技术是以畜禽养殖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进而为农户提供可再生能源——沼气的技术。浙江省是全国较早开展沼气整村集中供气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省份,该技术在全省的推广利用有效调整了农村用能结构,提高了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本文通过实例举证该技术模式的优点,并总结浙江省沼气整村集中供气技术模式,对该模式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要点及适用范围等进行介绍,同时,对该技术模式的后续推广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瑾 《农业与技术》2015,(3):180-181
沼气是农村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对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无害化生产都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与发展农村能源紧密结合起来,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认识到部分沼气不加以利用,是对农村能源的极大浪费,排放后也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桐乡市开始了沼气通户工程的建设步伐,建设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通过调研桐乡市出台了集中供气的管理办法,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沼气站运行管理,倡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本文以庄浪县野赵村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为例,重点介绍了集中供气的管理办法,旨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保障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5.
说到农村能源,不能不提海南。 海南建省20余年来,经过科学探索,执着追求,农村沼气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7.4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669处,集中供气1.2万户,沼气发电工程28处,总装机容量2,100千瓦,沼气服务网点665个。全省使用沼气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27.2%,占宜建沼气农户数的44%……  相似文献   

6.
农村沼气作为新型能源,其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农村地区能源供应,促进了农民节本增收,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发展沼气集中供气主要是适应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形势,优化沼气投资结构,推进沼气集中供气,可大范围消纳农村有机废弃物,大幅度替代常规能源。  相似文献   

7.
海宁市农村沼气集中供气的实践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养殖结构的变化、规模养殖场(户)的增多,在规模养殖场中建造与养殖量相匹配的沼气池,对周边几家农户或一个、几个自然村落进行集中供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结合海宁市多年来农村沼气集中供气的实践探索经验,对集中供气的模式及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实际建设、运行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沼气集中供气推广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农村能源建设将首次纳入全省扶贫专项,助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这是记者从2017年3月2日在广元召开的全省农村能源工作会上获悉的。2017年,我省将着眼国家对农村沼气项目转型升级要求和投资结构重大调整,新建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78处、省级集中供气工程146处并供气12852户、户用沼气池1585口。据测算,一口8m~3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增收节支1000元左右,还能改  相似文献   

9.
从嘉兴市沼气集中供气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沼气集中供气在农村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发展对策与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扶持力度、完善后续管理制度,以推进沼气工程建设,促进循环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秸秆沼气集中供气不仅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环境和减少碳排放,而且还能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是推进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选择。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省阜南县洪河桥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的概况、工程特点及管理模式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北省大悟县方店村农户家中沼气的使用情况的初步调查发现,沼气设施遭弃用的比例较高,而这一现象在其他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本文以方店村为例分析了农村户用沼气被弃用的原因,接着提出严格农村户用沼气的补贴标准,提高补贴门槛,实行集中供气,加强后期的使用管理和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农业部联合推进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甘肃省各地按照《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工作方案》部署的工作任务,积极发展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试点开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运行规模化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0余处,累计为3 000多户农户供应上了管道沼气,在推进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工作上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为加快推进全省农村能源和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提三点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定西市安定区首个农村大型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在定西西泰养殖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总投资380.66万元,已建成1000立方米的厌氧罐、400立方米的贮气柜、90立方米的集液预处理池和180立方米升温调节池。该项目利用西泰养殖有限公司的猪粪猪尿,经过厌氧发酵、沼气储存、沼气净化等环节,年可产约36.5万立方米沼气,可供周边300户农户使用,目前已集中供气75户。据测算,通过集中供气,已接  相似文献   

14.
<正>利用秸秆制取沼气技术,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制取沼气,获取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农村能源工程技术。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秸秆沼气工程技术在秸秆资源化利用,实现为农户供气等方面,显示了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全省各地建设热情高涨。我省自2006年开展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取沼气技术推广,示范建设秸秆沼气联户工程,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新民居建设试点村和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该站位于庄浪县通化乡野赵村附近一处养殖场旁边,是由本村具备一定资金实力和养殖规模的业主于2014年8月投资兴建并开始供气.是甘肃省借鉴河南省建设管理模式兴建的第一处大型隧道式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工程总投资139万元,建有1 000 m~3地下发酵池,150 m~3软体气柜,300户农户输气管网及太阳能暖房等配套设备设施。工程以养殖场粪便为原料,所产沼气全部用于野赵村300户农户炊事用能,已为野赵村300户农户提供管道生物燃气,所产沼液沼渣全部施用于周边果园。通过沼气集中供气,改变了贫困地区农民群众世代以秸秆、薪柴为燃料的炊事方式,使其摆脱了烟熏火燎的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结合当地农村能源发展的现状,在农村沼气发展"五大转变"的重要思想指导下,积极借鉴外县大中型、小型联户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敢于实践,成功实施了"麦积区农村沼气集中供气试点工程",该项目推动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在循环农业中桥梁和纽带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凉州区双城镇小果园村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采用地下隧道式工艺,是由沼气物管员自我设计、自我施工和自行管理的隧道式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总投资59.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4万元,企业业主自筹35.4万元,建设隧道式厌氧发酵池300m~3、日光增温大棚200 m~2、贮气袋70m~3、铺设输气管网1880m,配套建设供气增压、智能IC沼气计量表等辅助设备。为了提高增温大棚效益,在棚内开展立体栽培蔬菜铺设栽培管道560 m。工程于2014年8月建成,已对周边70户农户进行供气,满负荷运行后可供气100户,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良性循环发展。为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业主抓住当  相似文献   

18.
日前,浙江省农村能源办公室组织省、市农村能源管理、技术人员,在省农能办应华莘副主任的带领下,赴贵州省考察学习农村能源建设情况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考察学习组一行在贵州省农能办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贵州省开阳县南江村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和龙广村户用沼气后续服务.考察组成员与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设计建设单位就项目施工组织、运行维护、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我省的新村聚居点快速发展。为解决新村聚居农户的生活用气问题,我省开展了新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让新村聚居点农户用上"管道气"。截至目前,全省已安排1.2亿元项目补助资金,在93个县(市、区)的400个新村聚居点建设沼气工程,集中供气2.5万户;同时每年可处理养殖场粪污干物质量3万吨以上,生产沼渣沼液15万t以上,可满足3.5万亩土地的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农村沼气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解决了4 000多万农户的烧火做饭等生活用能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需求减少,集中供气沼气工程倍受青睐,在生产清洁能源、消纳农村废弃物、促进大气污染防治、保护青山绿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安阳市坚持走"不以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