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天道酬勤。”这是渊源于《周易》、《尚书》的哲学观点,至唐代时由大诗人韩愈正式提出,进而演变为众所周知的成语。此处的“天道”,可以引申为客观规律。而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于一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规律不可违。  相似文献   

2.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周易》思维与现代管理学的系统均衡原理、运动控制原理、信息沟通原理和目标效益原理的关系。从《周易》基本原理出发,在组织、调控、用人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的几方面论述了《周易》思维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以寻找一种能完美结合现代企业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4.
《周易》的“讼卦”主要要讨论争讼及诉讼问题,讼卦本身含义所表现出的息争止讼的思想,与易道倡导的“大道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以追求“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本文从易道阴阳观视角入手,通过对“讼卦”的诠释和解读,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萧汉明教授郭东升副教授所著的《〈周易参同契〉研究》一书已于2001年1月在上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该专著为“道家研究丛书”之一。儒家与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互有长短,互为补充。对道家思想的研究,9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重视,《周易参同契》一书在道家思想和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意义,它提出了一套修持修炼方法,即“外丹术”与“内丹术”。 该专著对《周易参同契》一书作了恰如其分的合乎事实的评价,认为它“以《周易》和道家思想为依托,广泛吸取先秦两汉天文历法、医学、易学、物侯学、炼丹术等方面的成就,假借…  相似文献   

6.
评析了《周易》、道家、儒家的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些问题,归纳出了先秦时期的形象思维具有表象性、整体性、模糊性的特征。这与西方主要以概念和逻辑形式为工具的思维方式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分析论证,有助于加深对传统文化本质的认识,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茶经》是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物我同源”的“一体观”、“崇敬自然、遵循规律”的“自然观”、“天人调和、平和淡然”的“中庸观”以及“精行俭德、清心御欲”的“道德观”四个方面。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深入分析《茶经》的生态哲学内涵,并尝试从“整体观”、“系统观”、“自然观”等角度寻求其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契合,实现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理论的结合,对当下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周易》与周礼相通,可以互证。但是解说《周易》反映的古礼必须谨慎。二,《春秋》可以当礼书看,其中贯穿了孔仲尼维护周礼的原则精神。三,昭公元年《左传》记穆叔赋《鹊巢》而赵孟“不堪”,古今注家大多不知其所以然。解说春秋时期赋《诗》明志若要求其准确,就必须抓住切合当时情境与《诗》原文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论太极思维对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以太极为根 ,建立了以“天人合一”为灵魂的、以和谐均衡发展为根本原则的太极整体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既是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的形上反映 ,反过来又对中华民族生存方式产生直接的规范和牵引作用。 2 0世纪的人类思维方式 ,给人类自身带来前所未有的工业进步的同时 ,给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也设下了屏障。以太极思维方式 ,剖析 2 0世纪工业文化给人类造成的思维困惑 ,以及重建天人关系和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预示以整体思维为本质的太极思维是 2 1世纪人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时历久远,文献不足,人们对西周、春秋时期《周易》文本流传、易学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笔者所论主要及于两个问题:西周时期《周易》文本流传的问题和由《易象》引发的鲁国史官易学问题。笔者以为,西周时期《周易》即应有所流传,不仅止于周、鲁有之;《易象》应为鲁国史官易学之成果,而《左传》记载穆姜言“元亨利贞”一节也应是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太极 :“和”《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和”。“和”是中和。这个哲学、美学范畴 ,原来滋生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土壤 ,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文化意识。有了“和” ,相互矛盾对立的事象便能在相反、相成、相济的关系中转化为和谐整体。是以《易·乾》有“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万国咸宁”的记载。《易》用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和的独特形式 ,建构起天人合一的太极哲学体系。“保合太和”意指阴阳会合 ,保全大和元气 ,普利万物 ;此为天之正道。首先是天能“保合太和” ,接着便是天地相和 ,天人相和。由此…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神体互融”是儒家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仁者爱人”倡导健全人格,关爱他人;“神体互融”要求身心健康。所有这些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学杰 《河南农业》2016,(27):63-64
《道德经》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道教创始人李耳的杰作。分为道经与德经上下两部分,道经37章,德经44章。《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哲学与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老子》也被称为《道德经》和《道德真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文章以《老子》为研究背景,首先探讨了其中的生态哲学依据,其次分析了生态哲学基本要求,最后以《老子》中的哲学思想为前提,总结了生态哲学实现途径,为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生态系统建立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香白先生近作《中国茶文化》,开创了用《周易》“天人合一”观审视茶事、从而构筑起中国茶道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尝试。陈著全书由上、中、下三篇有机组合而成。上篇简叙茶史,突出了茶文化体系对于“生态环境优化”、“人类生命优化”的深远意义。中篇阐明茶理,提出了中国茶道“七义一心”说,首创《中国茶道太极图》,揭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中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是中国文化之内核。下篇详析条法,以潮州工夫茶为实例,全方位论证了“中国茶道”、“中国工夫茶”、“…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生态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文章在分析了诸多的历史资抖以后,认为《周易》开创了人类生态智慧的源头,经过儒家、道家、佛家等学说的充实、完善和传播,经由起源——成型——发展——升华四个阶段而逐步形成了人类特别是东方的生态智慧之流。  相似文献   

17.
佛道文化与中国传统园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被认为是风景园林的渊源。围绕“天人合一”的思想,力图从佛道门文化中讨论传统园林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是易最本质最为核心的思想精髓,在如何对待天人关系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方面,《周易》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方面,就是强调天道与人道的基本一致性。推天道以明人事,二者互为印证,融会贯通。作为《周易》首卦的“乾”,以天为象征,通过对天道的礼赞推衍引申出来的人生哲理,启示人们自觉地效法天道,把天道“元、亨、利、贞”的四大功德转化为主体精神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迎难而上,这便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的、核心的观点,也是与旧哲学相区别的关键。从《手稿》经《神圣家族》到《提纲》,实践思想贯穿始终。《手稿》是实践观的萌芽阶段,确立了实践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神圣家族》是实践观的过渡阶段,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过程中,初步萌生了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些基本原理;《提纲》是实践观的形成阶段,通过对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哲学的彻底批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20.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通过注解《春秋繁露》本义 ,企图扶正过去被维新变法扭曲的《公羊》学说。他质疑康有为认定的《春秋》口说的可信性 ,申明《春秋》非改制之书 ,认为董仲舒和何休的《公羊》学说并非如康有为所言“绝无迥异”并辩别出了二者之异。苏舆在《春秋繁露义证》中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阐明《春秋》济世之用 ,又审定当时的政治环境 ,分辨华夷关系 ,驳斥西方平等观念 ,这反映出苏舆的《公羊》学说与湖湘学派有着深厚的渊源 ,加上他以礼印证《春秋》经世大义 ,凸显出他治经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