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断奶后初始体重为10kg左右的阉萨能公山羊24头,平均分为三组,其中两组在试验开始时和开始后第122天分别投喂AL-Ⅰ、AL-Ⅱ丸一丸,另一组为对照组。试羊自由采食青料和定时自由采含精料。精料中未添加任何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AL-Ⅰ、AL-Ⅱ丸在投喂2个月内分别提高生长速度15.44-23.00%(P<0.05)、19.84—24。44%(P<0.05)。投喂AL-Ⅱ丸显著提高毛Mn、Se,血清Zn、Se含量(P<0.05)。说明营养长效丸有促长、改善营养状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48头(长白×梅山)×(汉普夏×梅山)断奶仔猪(11.0±0.24kg),研究不同来源植酸酶对植酸磷利用的影响。设4个试验处理,每试验处理设4个重复,每重复以圈为单位喂3头猪。在玉米—豆饼基础饲粮中(0.34%总磷),分别添加微生物来源的(Aspergillusniger)植酸酶1200PU/g、麦麸10%、及无机磷0.3%,组成4种不同的试验饲粮。不同试验饲粮之间,除磷和植酸酶以外,其余营养指标均相似。饲养试验期间,猪自由采食及饮水。试验在猪平均体重50kg时结束,然后进行了为期10天的磷、钙和蛋白质的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植酸酶(MP)或麦麸(WB)使猪的增重和采食量均达到了与添加无机磷类似的水平(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P和WB使粪中P排出量比对照组分别减少41%(P<0.05)和10%(P>0.05),比无机磷级减少55%(P<0.01)和31%(P<0.1)),它们还使饲粮中P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4(P<0.05)和7(P>0.05)个百分单位。WB还明显改善了蛋白质的表现消化率(P<0.05)。试验结果说明在生长阶段,微生物植酸酶或麦数可以代替添加的无机磷的作用。麦麸的有益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较高的植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添加剂对鸡蛋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红曲、金银花、杜仲、水飞蓟、山楂等中草药组成复方制剂添加于蛋鸡日粮中观察对鸡蛋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将试验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期5周,试验I组添加500mg/kg,试验Ⅱ组添加250mg/kg中草药制剂,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制剂蛋黄胆固醇浓度(mg/g蛋黄)I、Ⅱ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5.4%(P<0.01)和17.4%(P<0.05);②I、Ⅱ组极显著降低了蛋鸡血浆总胆固醇(P<0.01)、LDL-C(P<0.01)和VLDL(P<0.01)水平,提高了HDL-C(P<0.01)水平;③中草药制剂明显改善了鸡蛋脂肪组成:亚油酸含量(%)I、Ⅱ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4.2%(P<0.01)和17.1%(P<0.05),亚麻酸含量(%)I、Ⅱ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4%(P<0.01)和36%(P<0.01);④3组之间料蛋比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显著降低了产蛋率(P<0.05),I组有进一步降低产蛋率趋势。试验研究证明,中草药制剂具有显著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改善脂肪成分的作用。建议日粮中用量为250-500mg/kg。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不同补饲水平对湘东黑山羊羔羊屠宰及肉质性状的影响,选用1.5~2.0月龄的湘东黑山羊24只,随机分成3组,进行2个月的试验,试验Ⅰ,Ⅱ,Ⅲ组每只分别补饲精料100,200,300g/d.结果表明,1)Ⅰ组羔羊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分别比Ⅱ,Ⅲ组提高8.57%,l4.28%和5.64%,7.79%(P〈0.05),屠宰率、眼肌面积也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2)Ⅰ组羔羊羊肉失水率和贮存损失分别低于Ⅱ组20.4%,26.4%和Ⅲ组23.15%,27.50%(P〈0.05),且随着补饲水平的提高,羊肉色泽加深,肌间脂肪沉积加速,熟肉率下降.多项指标综合表明,补饲水平Ⅰ最适合湘东黑山羊的饲喂,Ⅰ组羔羊除增长速率快、肉质好外,还表现出了瘦肉率、熟肉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用2×5因子设计研究了芽胞杆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8701”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对30—90KP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8701”按500ppm、750ppm剂量添加。基础日粮分别含DE和CP:高营养水平(H):3.08,15.1%(前期);3.05%,14%(后期);低营养水平(L):2.87,12.7%(前期);2.77,12,5%(后期)。结果表明,单独添加“8701”可提高日增重7.6%(H)和3.5%(L)(P<0.05)。与0.2%赖氨酸合用在低营养下可极显著地(P<0.01),提高日增重(43.5%)和饲料报酬(提高25.8%),每头猪纯收入为42.2元,与150ppmCu合用或在取消日粮中多维后使用的效果与营养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当地饲料资源,进行肉牛育肥日粮的筛选试验,试验Ⅰ组和Ⅱ组在配制肉牛日粮时,注重了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的搭配,且Ⅰ组精饲料中原料种类较多,试验Ⅲ组应用了营养较差的麦秸和价格高的豆饼,结果为试验牛平均日增重Ⅰ组1265g、Ⅱ组1194g、Ⅲ组1221g分别比Ⅳ组的1080g增加185g、114g、141g,分别提高了17.13%(P<0.01)、10.56%(p〈0.05)、13.06%(p<0.05);试验表明同时利用青贮玉米秸和苜蓿的Ⅰ组,增重高于其它两组,对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董艳珍  刘茂春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53-54,149
用金银花、鱼腥草两种中草药的提取液拌饵投喂金鲫,在开始投喂药饵后的第31d测定金鲫免疫器官(头肾、脾脏)指数以及免疫器官溶茵酶活性。结果显示,投喂药饵30d后,免疫器官指数金银花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0.01〈P〈0.05),头肾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达到0.415和0.721,鱼腥草组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器官溶菌酶活性用药组较对照组都有显著提高(0.01〈P〈0.05),且金银花组效果更好(P〈0.01),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分别达到243.92U/ml和64.87U/m1。  相似文献   

8.
不同精料水平对新疆驴利用稻草日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3头雄性健康新疆驴为实验动物,体重132±10Kg,3~4周岁,采用全收粪消化实验方法,分三期进行,研究在3种精料水平(0g/d、400g/d、800g/d)下新疆驴对稻草日粮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400g精料组的干物质采食量为3813±284g/d,较0g精料组的3015±265g/d有显著提高(P〈0.01),较800g精料组3490±238g/d有显著提高(P〈0.05),干物质消化率随着精料水平的增加有增加趋势(P〉0.05)。400g和800g精料组的粗蛋白采食量、消化率分别为281±50g/d、53.5±5.7%和357±55g/d、59.2±2.2%,都分别显著高于0g精料组的149±42g/d采食量和36.3士3.8%的消化率(P〈0.01)。400g精料组NDF和ADF的采食量都较其它两组有所提高(P〈O.05),而三组间的消化率无明显差异(P〉0.05)。800g料组磷的采食量、消化率和能量的消化率分别为8.1±2.8g/d、30.8±4.8%和53.5±3.5%,分别较0g精料组有显著提高(P〈O.05),与400g精料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新疆驴在日喂400g精料下能够较好的利用稻草日粮。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甘露寡聚糖对鸡细胞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45只1日龄海兰褐壳蛋鸡雄性雏鸡随机分成3组(Ⅰ、Ⅱ组分别在千克基础日粮中含甘露寡聚糖2、4g,Ⅲ组为对照组),试验期42d.结果表明,Ⅱ组鸡的白细胞吞噬率和PHA淋巴细胞转化率(27.6%,47.8%)与Ⅲ组(23.6%,43.8%)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鸡的白细胞吞噬率与Ⅰ组(25.3%)比较差异显著(P<0.05).Ⅰ组鸡白细胞吞噬率(25.3%)显著高于Ⅲ组(23.6%)(P<0.05),PHA淋巴细胞转化率(47.1%)极显著高于Ⅲ组(43.8%)(P<0.01).Ⅱ组鸡盲肠大肠杆菌数(9.001亿)、盲肠和回肠内容物pH值(6.137、5.097)都极显著低于Ⅲ组(9.412亿,6.66、6.08)(P<0.01);Ⅰ组鸡盲肠大肠杆菌数(9.164亿)显著低于Ⅲ组(9.412亿)(P<0.05),盲肠和回肠内容物pH值(6.253、5.258)都极显著低于Ⅲ组(6.667、6.08)(P<0.01).测试的各项指标除白细胞吞噬率外,Ⅰ组和Ⅱ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日粮中添加甘露寡聚糖能显著提高鸡的细胞免疫功能,能通过改善肠道内环境,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促进有益的乳酸菌生长,降低场内容物的pH值.添加高剂量甘露寡聚糖对鸡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没有明显的累加效应,说明了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程度的?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1997,(2):54-61
两次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配料成分对尿素玉米糖矿物质饲料砖硬度和潮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用量12%、预混料用量18%、水分用量310mL、尿素用量16%、玉米糖用量12%、膨润土用量14%合适。硬度为52.41±1.19kg/cm2,潮解度为2.13%±0.45%。为探讨饲料砖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选择16头17月龄左右杂种延边黄牛,随机分成4组。各组精料相同、试验Ⅰ、Ⅱ、Ⅲ组牛分别补饲饲料砖Ⅰ、Ⅱ、Ⅲ。经60d的饲养试验,试验Ⅰ、Ⅱ、Ⅲ组牛口增重分别是0.72、0.91和0.84kg,较对照组日增重0.51k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Ⅱ、Ⅲ组牛饲料砖采食量分别为:201.4±3.48、184.7±5.33、177.5±5.60g/日。试验组有机物、粗蛋白、粗纤维消化率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补饲饲料砖提高粗料采食量,提高血液NH3浓度,但较对照组升高缓慢,不致造成中毒。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修购专项实施的重要意义;指出了修购专项在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化建议:一是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二是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三是完善资产入账手续,确保资产不重不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石蜡切片法及联苯胺比色法对山楂属4个种及辽宁山楂的普通型和矮生型进行了枝、叶解剖构造,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生长势关系的研究,获得枝条的筛管密度,筛管占韧皮部的百分率、导管密度、导管占木质部的百分率,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生长势显著相关的结果。为山楂属植物矮化性的鉴定及矮化砧的预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南省江永县家庭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当地家庭经营的特点是规模小和结构单一。从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和政策选择几方面对家庭经营的几个要素——土地,劳动力、生产资料和资金进行了分析,认为扩大规模和调整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上配套联动,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4.
加强科技成果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十一五”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加强重大科技成果培育的主要经验与措施,阐述了促进成果产出取得的成效,从组织好重大课题的研究实施、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优化成果培育计划等方面对进一步提升重大成果产出水平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甲胺磷和溴氰菊酯的联合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滤纸药膜残留法测定了甲胺磷和溴氰菊酯联合应用对玉米螟三龄幼虫的触杀活性。LC50和LC90剂量水平的活性联合作用分析均显示,该组合具显著联合增效作用。蜚蠊中枢神经自发性复合突触后电位(sEPSPs)记录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联合处理后突触电位排放显著增强,说明这两种药物神经毒理的协同效应可能是生物活性增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冬莴苣、白尖叶和雁翎3个莴苣品种,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发芽试验,并用6-BA、GA3处理莴苣种子,研究莴苣的发芽规律和6-BA、GA3打破高温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莴苣种子存在明显的高温休眠现象,当温度超过25℃时开始进入休眠,超过32℃时完全休眠.6-BA、GA3打破高温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显著,6-BA+GA3混合处理效果更好.GA3处理促进莴苣茎叶伸长,6-BA促进莴笋增粗,6-BA+GA3混合处理既促进莴苣茎叶伸长,又促进莴笋增粗,莴笋粗长,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一定氮钾水平下,适当的磷硼配施可使油菜增产二倍以上,N:P_2O_5:K_2O:硼酸为1:0.7:0.7:0.15%(喷施浓度)时增产最显著。油菜籽中磷硼含量与磷硼肥用量呈正相关,钾含量与施磷量成正相关。适量磷硼配施的籽粒含氮量低于对照。施磷可提高籽粒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秸秆的几种物理加工方法做了比较,并对秸秆揉碎加工方法做了进一步的介绍.从机械学、空气动力学等学科出发,对秸秆揉碎加工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影响因素,为秸秆揉碎机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省羊群中发生一种慢性化脓性肺炎,给养羊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威胁.针对聊城地区某羊场该病的发生情况,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了系统的检测.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体为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该菌为小杆菌,无芽胞,无荚膜,有鞭毛,可产生水溶性蓝绿色色素,生化指标为绿脓杆菌.用该菌肉汤培养物分别腹腔接种小白鼠(0.1~0.2 ml/只)和家兔(0,2~0.5 ml/只),均于24 h内死亡.用分离菌接种健康羊,产生与自然发病羊相同的临床症状,并分别从人工发病死亡实验动物和羊的尸体内分离回收到了该致病菌.用分离获得的纯病原菌制成了凝集诊断原,采用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对规模羊场的健康羊群和发病羊群分别进行了检疫.结果发现,发病羊群(有呼吸道症状)阳性率为98%,健康(无呼吸道临床症状)成年羊阳性率为56%,健康小羊为阴性,证明成年健康羊已多数带菌.用敏感性药物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根据笔者在上海首次在奶牛、仔猪和犬中发现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及参考其他文献,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诊断和防治等生物学特征。对该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也作了一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