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缵治 《蚕桑通报》1991,22(4):19-21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每亩土地的经济效益,开展了对叶用植物桑、茶树间作的研究,以期达到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茶叶质量,提高每亩土地的经济效益。一、研究的理论依据桑、茶两种作物虽然都是叶用植物,但在其生长过程中由于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对环境的需求也就有差异(表1)。  相似文献   

2.
探索具有高效生态农业特性的桑园间作新模式,对提高桑园土地和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率,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于1994年开始进行了桑、茶间作套种模式的试验。通过6年来的桑、茶间作套种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桑、茶间作套种管理措施。1 试验地点和方法1.1 桑、茶间作套种地为松阳县斋担乡小石村杨美仙农户的山垄地,面积934m2。1.2 茶苗于1992年冬种植,选用无性系福云6号良种,宽窄行双条密植栽培;宽行距为1.6m,窄行距为 0.4m,株距为 0.2…  相似文献   

3.
<正> 泰县蒋垛乡许乔村养蚕专业户申太宝全家6人,有劳力3人(其中1人在乡农机厂工作)。承包桑园9.98亩(成林桑1.5亩,1~2年桑8.48亩),85年共养蚕20.5张,产茧595公斤,茧款收入2180元,桑园间作收入1400多元,炕房、桑园养鸡收入3712元,蚕沙、残桑养猪养羊收入315元,全年收入7607元,人均收入1268元。申太宝致富的经验主要有三条:(一)靠科学,综合利用:85年他在加强肥培管理不影响桑树生长的前提下,桑园内冬春间作蚕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250多元;夏秋间作黄豆,收豆500多公斤,产值450多元;还利用部分老  相似文献   

4.
幼龄茶园套种绿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绿肥与幼龄茶树套种对茶树生长情况、虫害发生情况等的影响,采用三个不同种类的绿肥于2014年春种植在同等条件的幼龄茶园中,期间分别调查绿肥套种对茶树树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采样后生化指标、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园中套种绿肥能改善土壤的状况,促使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茶树的生长势,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适宜的绿肥进行茶、绿肥套种,能提高茶园土壤的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5.
桐乡桑园间作历史悠久,全县33个乡中有30个乡实行桑园间作,间作桑园和间作农户分别占桑园总面积和总农户的54.11%和80%以上.经营水平中等的间作桑园亩产茧58.87公斤,间作物产值占桑园总产值的36—49%;经营水平高的间作桑园亩产茧超过175公斤,间作物产值约占桑园总产值的25%.间作增加了蚕农收入,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巩固发展,1986年全县桑蚕茧产量超过15000吨,跃居全省之首.本文对桐乡桑园间作规模、历史、模式、经济效益和技术经验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茶树良种经济效益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良种的经济效益是由茶叶产量、品质以及市场导向等因素构成的。为了充分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特性,多生产名特优茶,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我们利用良种优势在加工工艺和多茶类配合上进行研究,使茶树良种的身价增值。如同是绿毛茶,高档名特茶售价高达60~120元/公斤,普通绿茶则只有4~12元/公斤。采摘较嫩的高档原料比采摘中低档原料对产量有所减少,但影响幅度如何?对单位面积茶园的产值、利润是增还是减?我们试图通过研究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从而闯出一条高效益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我省七十年代以来开始杂交桑利用的试验示范和逐步推广,最先由北-×伦540,北-×伦109等组合,随后又选出塘10×伦109和沙2×伦109两组合取而代之。为了配合杂交桑的推广,也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建立采种子园,从事杂交桑的种子生产,但如何提高种子生产的经验报导不多。苏挺锋(1984)曾报导其沙2×伦109种子园(部份二年生桑,部份三年生桑)亩产种子41.8公斤(当时是最高产的),并认为只要进一步改善管理技术,要突破理论产量亩产50.50公斤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正> 海门县王浩乡、刘浩乡农民喜欢在桑园里套种榨菜。桑园套种榨菜的经济效益较高。1987年秋,王浩乡冯梁村3组的农民许汉珍在1.66亩湖桑田里套种了榨菜,翌年春,收鲜榨菜2900公斤,加工腌制后产成品榨菜1510公斤,收入1510元,折合亩产成品榨菜909.5公斤,亩产值909.64元。同时,收榨菜叶1350公斤,作桑园绿肥埋青,肥效显著。她用1.66亩湖桑养春蚕2张,产蚕茧93公斤,茧数收入1320.60元。榨菜一般在10月上旬育秧,11月中旬移栽到桑田,4月上旬收获。榨菜从移栽开始到收获前夕,正好是桑树休眠季节,它的整个生长期,湖桑枝条上基本没有叶子,桑园里光照强度好,光能利用率高。另外,榨菜怕冻害,湖桑枝条能防风截霜,可起到防冻的作用。冬春,榨菜施肥,桑树搭福。因此,在湖桑田里套种榨菜有利无害,是一种科学套种、提高桑园经济效益的好办法。桑园套种榨菜的栽培技术主要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 新沂市有桑园2.5万亩,但桑园产量水平很不平衡,今后应在拓植新桑的同时,改造现有低产桑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做到增产不增地。对低产桑园的概念,作者认为成林桑园亩桑养蚕在2张以下,产茧在60公斤以下者,属低产桑园,理由是1亩农田一熟水稻450公斤,一熟小麦300公斤,每公斤粮价以0.8元计,则全年亩产值在600元左右,成林桑亩产茧不足60公斤、亩产值不足600元的,  相似文献   

10.
杭白菊是人们喜爱的清凉饮料,其栽培方法简单,成本低,销路较广,适宜于三类桑地、白地、河滩等栽培,一般亩产干菊花80~100公斤.按每公斤9元计算,亩产值可达720~900元.因此,桑地间作杭白菊是提高桑园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我分区现有花白桑地4619亩,过去仅间作一季青菜,如套种杭白菊,那么经济效益可以大大提高.为了掌握杭白菊的栽培和制作技术,并调查桑地间作杭白菊后,是否会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我县(区)每年都有几千亩的新拓桑园,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新桑园内普遍间作套种,这就带来了病虫害的加速发生,对未成林桑的危害较为突出,为此笔者对幼龄桑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进行调查剖析,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77~1986年。我们采用0.3~6.2万株/亩共11种密度,研究了茶树密植免耕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证明:产量随密度增大而不断上升,产量递增率明显大于常规茶园,递增年限长2~3年,在高于常规茶园一倍左右的产量(亩产400公斤干茶)情况下稳定下来。经方差、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标准,y=185.41+0.00257x,相关系数r=0.9153。因此,在合理的技术指导和加强物质投入的基础上,茶树密植将是一项使茶叶产量迅速增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我县虽然是一个老蚕区,许多农民都有过种桑养蚕的经历,养蚕的高产典型亦不少,但从整体上说,我县种桑养蚕的水平并不高。1978年至1987年10年平均亩桑产茧量为52公斤。1988年至1997年期间,通过推广“沙二X伦109”和“两广二号”等桑、蚕良种,以及种桑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亩桑产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10年平均也只有75公斤,1997年平均85.5公斤,比全区平均92.8公斤低7.3公斤,低7.9%。由于单产低,经济效益不高,缺乏竞争力,制约着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l蚕桑生产低产的主要原因1.l蚕农缺乏种桑养蚕技术多年来,接受种桑…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湖州蚕区进行了大规模改桑,涌现了一批现代蚕业示范园区.种植以农桑12号、农桑14号、盛东1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桑树良种,掀起了新一轮的改桑热潮.新栽桑园当年枝条稀少,桑叶收获量不多,桑园空隙较大.为了增加收入提早产出,根据技术部门提出桑桑间作的意见结合当地农民生产实际,在小桑树间进行间作和套种.为此,于2001年5月对新栽桑园间作作了布置,9月中旬对南浔灯塔、练市朱家兜2园区的桑园间作情况作了调查,进行了效益比较.  相似文献   

15.
茶树种植方式的选择,对于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有限大影响。解放以前,我国茶树的种植方式几乎全是“丛栽”。这种茶园的覆盖度烛小,大部分与粮食、蔬菜等作物间作,专业化程度不高,产量很低。解放以  相似文献   

16.
茶园套种食用真菌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真菌如香菇、平菇、竹荪等 ,它们均是一些腐生型生物群体 ,对降解高分子 ,转化矿物质 ,富积活性物质具有很强的功能。同时 ,该群体数量宠大 ,适应性能极强 ,套种到其他作物间 ,可形成立式栽培结构 ,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茶园套种食用真菌对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土壤肥力 ,提高茶叶单产 ,增加茶园综合经济指数有着明显的综合效益。1 茶园套种食用真菌技术要点1 1 适时套种 ,提高效益茶树一般多在清明前后开采 ,至当年的 10月中旬封园 ,为了不影响茶树正常的采摘习性 ,同时又达到套种的目的 ,宜选择在茶树封园的 4个多月时间内进行套种…  相似文献   

17.
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芜菁甘蓝(Brassica napobrassic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间作模式下作物的产量、土地当量比、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间作地下部分无间隔的产量最高,总产量达到159 411.30kg·hm-2;间作地下部分有间隔的产量为147 431.44kg·hm-2,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1.76和1.63),说明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间作处理的总产值大于单作,经济效益提高达50 802元·hm-2。间作经济效益均大于单作芜菁甘蓝和马铃薯,芜菁甘蓝/马铃薯1∶2间作地下无间隔表现出最佳生产优势。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模式适宜在研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一)牧草的复种轮作 牧草的复种轮作主要包括间作、套种、轮作等。 1.间作:在同一地块上,种植的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或稍有先后,种植时按照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  相似文献   

19.
嘉兴蚕种場四年來的经验初步証实,正确掌握整枝法,也是快速增产良桑的主要关鍵之一。我們对整枝方法与桑叶产量关系,曾作了一些調查(調查品种是湖桑,地点在本場各桑阂)。 1.枝条長度和春叶产量关系:在1955年4月30日,于本場第三桑园進行調查,結果如下表。表(一)  相似文献   

20.
玉米套种柱花草是利用柱花草苗期生长缓慢,封行后生长迅速的特点,在玉米行间播种柱花草,收割玉米后柱花草继续生长发育,以争取生长季节,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1991年5月28日,柳州地区畜牧水产局试验种玉米套种柱花草(品种:184)1.3亩柱花草100日龄草高80厘米收割,亩产鲜草2 295公斤(折干草624公斤),仅柱花草一项亩纯收入为134元;牧草产量与经济效益都比较好,能够解决饲料与粮食争地的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