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秀山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主要表现为:迁入偏迟,但迁入峰次多、蛾量大;田间蛾量高,蛾峰期持续时间长,峰期蛾量大;世代重叠严重.危害期长;发生面广,危害重.发生原因有地理位置特殊、虫源充足、食料条件适宜、气候条件有利、自然控制力差、防治不力等方面.稻纵卷叶螟防治应以保护水稻三片功能叶为重点,按照防治指标,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同时注重选用抗(耐)虫品种、搞好肥水管理和保护天敌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压迁入代、控主害代,低龄幼虫期施药"的化学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昭平县2007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程度具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2007年由于受到虫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昭平县稻飞虱大发生,迁入时间早、迁入虫量多,发生面积大、田间虫口密度高,为近年来所少见。分析其大发生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几点防治对策,为今后的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7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是:迁入峰次多、蛾量大,盛发期长;田间虫卵量高,残留量大;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分析认为其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迁入虫量大,迁入峰次多;气候条件有利于其卵的孵化和幼虫取食;防治期遇雨,方法不当,防效差;食料及田间小气候对其发生极为有利;田间高频次地使用化学农药,致使天敌控害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是昭平县水稻生产上发生最为严重的害虫,近年来一直呈偏重发生态势。该虫发生面积大、迁入期早及峰次多、迁入量高,造成田间虫口密度高,为害重。该虫偏重发生原因与虫源基数高、气候、栽培方式、抗药性增强及施药技术密切相关,为此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贺州市八步区早稻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均达到大发生程度,其原因主要与暴雨频繁、成虫迁入量大、生境适宜、上代残留基数高、田间天敌控害能力下降有关;生产上主要采取加强虫情监测,掌握治前控后策略,减轻防治压力,推行科学用药,选用高效低毒对口农药,提高施药防治效果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第三代稻纵卷叶螟是昭平县早稻主要害虫,2005~2006年均达到大发生程度,其原因主要与暴雨频繁、气候条件适宜稻纵卷叶螟迁入和虫卵孵化及幼虫存活、成虫迁入量大、第二代残留基数高、寄主品种丰富、天敌控害能力下降有关。生产上主要制定了准确测报,掌握防治适期;及时做好第二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减少第二代残虫基数;科学用药,采用防治效果好、对天敌相对安全的化学农药适时适量施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6月中旬以来,湖北省大部地区农田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灾后田间湿度大,病虫基数高,植株抗性下降,非常有利于多种病虫发生为害。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避免出现"灾后灾",湖北省农业厅制定了《灾后水稻病虫防控技术意见》,意见的主要内容如下。1."两迁"害虫防控要点强降雨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各地要加强田间调查,对田间虫量上升较快,达到百蔸虫量1500头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施药防治。稻飞虱防治药剂可选用50%吡蚜酮水分散  相似文献   

8.
稻飞虱是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五年该虫发生程度有明显减弱的趋势,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轻,但2020年由于受虫源、气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崇明区稻飞虱大发生,表现为迁入虫量多、来势猛、田间虫口密度高。现对2020年崇明区稻飞虱大发生的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包括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科学采用药剂防治、强化监测预警等。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大丰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进入新世纪以来,稻纵卷叶螟暴发频率高,已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之一。从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峰次、残留基数、气候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其新世纪以来大发生原因,提出准确测报、科学施药、治前控后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当地稻纵卷叶螟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宣州区五(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宣州区大发生,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气候及苗情适宜、残虫量基数高、食料好、防治不到位、自然控制因素弱等是构成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水稻虫害监测与防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皖江流域处于长江中下游位置,是安徽省水稻的主产区,上接湖北、江西,下接江苏等水稻生产大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本研究团队对皖江流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长期的实时监测工作,设立了固定的田间监测点(每个城市水稻主产区2个点,共计12点),辐射皖江流域水稻生产的绝大部分区域。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了各类水稻害虫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等级。结果显示,当前皖江流域主要的水稻害虫为稻纵卷叶螟,其发生范围广,对水稻的危害较大,主要发生区域为: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此外,二化螟呈现局部发生,同时个别地区的二化螟出现较强的抗药性,需要高度重视。目前,稻纵卷叶螟在江苏水稻种植区的发生状况正逐渐加重,呈现局部爆发的趋势。而稻纵卷叶螟具有迁飞性,需要各个区域联防联控,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主要虫害的区域综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余姚(平原)、临海(丘陵)、龙泉(山区盆地)和景宁(山区梯田)进行单季稻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实践。减肥主要包括减少总施氮量、氮肥后移、增施钾肥和优化氮磷钾比例。以浙粳 88、甬优18、甬优1540和中浙优2838为材料,比较减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肥可以明显减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稻飞虱密度、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稻曲病和纹枯病病株率分别平均减轻64.79%、30.57%、14.76%和64.82%。余姚、临海和龙泉3地在平均减施氮肥19.31%和减施磷肥31.80%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平均增加5.88%,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分别提高50.26%、28.93%和44.29%。在景宁的山区梯田稻田减肥略有减产,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降低2.62%;但当增苗20%时增产16.67%,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8.05%。试验证明,稻田减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和降低主要病虫发生,同时还能增产。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的各个稻区都较适应,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3.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直接影响广东粮食生产安全,本文运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对2011-2018年广东近8年的水稻病虫发生危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客观的统计和分析,阐述了病虫防治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及病虫暴发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香稻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香稻品种选择,增香施肥措施,育秧和移栽,水分和病虫鼠草害防治管理,收获贮藏等方面介绍了香 稻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促进香稻栽培实现增香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图谱的水稻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知识图谱对水稻病虫害领域复杂的异构数据信息进行结构化存储,建立病虫害间语义关系,为水稻病虫害关联检索及智能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提出一种面向水稻病虫害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基于图的水稻病虫害检索算法,通过引入节气实体实现水稻病虫害的预警。其次提出基于确定性因子(Certainty factor,CF)模型和知识图谱相结合的知识推理方法,利用CF与水稻病株症状的结合实现水稻病虫害的诊断。结果 利用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得出病、虫害名称及危害症状实体的准确率分别为0.92、0.90及0.87,进一步构建包括1 972个实体及5 226个实体关系的垂直领域知识图谱。通过自主开发的智能诊断系统进行案例分析,试验表明,诊断算法正确率达到86.25%。结论 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水稻病虫害领域数据检索、预警与诊断中知识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的问题,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近50年来的病虫历史资料及相关资料分析发现,随着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和栽培水平等农业条件的不断变化,主要病虫种群消长发生了明显的演变,金龟甲、飞蝗、粘虫、稻苞虫、稻白叶枯病等由常发性、关键性病虫变为次要病虫,稻瘟病、三化螟、稻瘿蚊等由潜发性、间歇性病虫变为常发性病虫,稻卷叶虫、稻飞虱、稻叶水蝇、稻细条病等则由一般性、局部性病虫变为全面性、关键性病虫。病虫发生消长及种群演替与农田生态环境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两者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7.
扬州市近年来水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玉金  刘学儒  丁涛  杨进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18-1322
文章简要总结了扬州市近年来水稻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螟虫、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水稻纹枯病等病虫的发生概况及特点,从水稻品种布局、栽培制度、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重发病虫的原因。提出加强病虫测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指导防治;坚持合理防治、综合防治策略;开展专业化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质量等水稻重发病虫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耒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对产量的影响及化学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选择性化学药剂控制湖南省耒阳市水稻主要病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测定单一病虫为害损失和多种病虫复合为害损失.结果表明:病虫害致水稻有效穗减少、空壳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及其复合损失,造成早稻减产率分别为8.5%、9.0%、8.5%、5.3%、17.4%;晚稻分别为7.5%、11.4%、10.6%、5.7%、19.2%.  相似文献   

19.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is a new breeding method combining semi-dwarf breeding and heterosis breeding using germplasm and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reeding strategies of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of indica and japonica subspecies, construction of 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and pyramiding of disease resistant genes in restorer lines. To develop super hybrid rice, considerable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xplore genes related with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resistance to pests and diseases, tolerance to stresses. Molecular breeding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crossing techniques should be adopted in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