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撒坝猪是云南省“六大名猪”之一,在云南省内有较好的知名度、具备良好的品质。撒坝猪在楚雄州有全国唯一的原农业部国家级撒坝猪保种场、物种资源得天独厚,2017年楚雄撒坝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现从事撒坝猪养殖、销售、加工的企业不断涌现,在多部门的重视及支持下成立了楚雄州撒坝猪产业协会,对更好地服务于撒坝猪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研究撒坝猪产业发展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禄劝县是优良的地方品种猪——撒坝猪的原产地,撒坝猪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为保护和开发撒坝猪遗传资源,禄劝县计划实施撒坝猪产业培育,做大、做强撒坝猪产业。但由于种种原因,禄劝撒坝猪产业培育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困扰着产业的健康发展。总结归纳目前禄劝撒坝猪产业培育的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撒坝猪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撒坝火腿开发历经25年沧桑,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在云南省火腿加工行业仅次于宣威火腿,成为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对禄劝这样的贫困县来说,确实难得而珍贵。虽然县内外已经形成撒坝火腿加工营销企业群,但由于撒坝猪养殖规模急剧下降、撒坝火腿菜系开发滞后、撒坝火腿行业管理不规范,存在质量不稳定、市场拓展慢、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在下降等问题。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建议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延伸产业链;攻重点,定标准,提高品牌效应"的举措。"两头"即前端的撒坝猪纯种繁育及杂交利用和后端的市场营销、撒坝火腿菜系开发及养生技术研究、撒坝火腿文化创意及农业观光;"中间"即饲料粮生产基地建设、撒坝猪养殖基地建设、撒坝火腿加工聚居区建设;使撒坝火腿产业链由现在的"加工—销售"延伸为"种植—养殖—加工—商贸—美食—养生—观光—生态"全产业链。"重点"就是攻克撒坝猪纯繁、养殖基地建设和菜系开发推广几个技术难点,"标准"就是制定颁布严于NY/T2799-2015《绿色食品畜肉》、NY/T843-2015《绿色食品畜禽肉制品》等标准的《绿色食品撒坝猪肉》《绿色食品撒坝火腿》等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真正靠提高质量来增加品牌效应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4.
撒坝猪肉质综合评定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爱发  连林生 《养猪》2000,(1):30-31
首次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撒坝猪及其7个杂种猪群的猪肉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肉质最好的是纯种撒坝,其次是长撒、杜长撒和约长撒,结合其肥育性能,这三个组合可望成为以撒坝猪作母本的主要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云南地方猪品种高黎贡山猪和撒坝猪及其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进行研究,以期生产出适应云南气候环境且生产性能好的杂优商品猪。实验选取胎次、出生日期、体重相近的高黎贡山猪、撒坝猪、高×撒杂交猪(高黎贡山猪×撒坝猪)各12头(6♂,6♀)进行饲养,饲养结束后每组随机屠宰6头(3♂,3♀),对其各项生产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撒杂交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黎贡山猪,但低于撒坝猪,且耗料增重比最低;与高黎贡山猪相比,高×撒杂交猪屠宰性能中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极显著增高,皮厚降低,腰大肌肌纤维直径降低,背最长肌氨基酸中的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极显著增高,脂肪酸中的油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一烯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增高,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与撒坝猪相比,高×撒杂交猪屠宰性能中的瘦肉率增高,皮率、脂率降低(P<0.05),肉质性能中的瘦肉率增高、滴水损失降低(P<0.05),背最长肌氨基酸中的苯丙氨酸极显著增高,脂肪酸中的棕榈酸、十七烷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烷酸、二十二碳一烯酸含量极显著增高。由此可见,高×撒杂交猪结合了高黎贡山猪和撒...  相似文献   

6.
云南3个地方猪种猪肉的营养价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利用云南地方猪种资源和生产优质猪肉,选用高黎贡山猪、撒坝猪、滇南小耳猪3个云南地方猪种,测定其背最长肌的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高黎贡山猪脂肪含量较撒坝猪、滇南小耳猪高(P0. 05),而撒坝猪粗蛋白含量最高(P0. 01)。3个猪种各种氨基酸含量依次为撒坝猪、滇南小耳猪、高黎贡山猪,且3个猪种之间差异性极显著(P0. 01)。撒坝猪胆固醇含量最低,极显著低于高黎贡山猪(P 0. 01),低于滇南小耳猪(P0. 05)。结果表明,高黎贡山猪猪肉营养成分丰富,脂肪品质好;撒坝猪猪肉味鲜,胆固醇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正撒坝猪是云南省优良的地方猪种资源,具有肉质优、抗病力强、耐粗饲、杂交优势明显等优点,于1983年列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6年7月撒坝猪列入《中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楚雄彝族自治州种猪种鸡场2008年列为国家级撒坝猪保种场,2017年1月获"楚雄撒坝猪"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8年1月获"楚雄滇撒猪"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撒坝猪和滇南小耳猪及杂交子代的生产性能,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优质猪种,试验选取撒坝猪、滇南小耳猪、滇撒猪、撒滇猪进行屠宰(每种猪各4头,公母各半),对屠宰性能、肉质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滇撒猪屠宰率、瘦肉率等胴体性能高于撒滇猪;滇撒猪p H值、肉色、大理石纹、猪肉持水能力优于撒滇猪;但滇撒猪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及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量比撒滇猪低。说明在屠宰性能、肉质性能方面滇撒猪和撒滇猪杂交优势明显,滇撒猪胴体性能优于撒滇猪,撒滇猪肉品风味优于滇撒猪。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撒坝猪三种来源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不同饲养管理水平下撒坝猪的性能表现以及经过选育所获得的改进,并对其作为杂交母本在杂交全系中的应用作了较为全面的测定,基本摸清了撒坝猪的种质特性,为保种、选育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0.
陈德江 《猪业科学》2024,41(1):113-116
撒坝猪是老祖宗留给楚雄人民的宝贵财富,该品种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好等优点,在楚雄州脱贫攻坚工作中促进农民增收作用和效果明显。为进一步促进撒坝猪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增强农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在促进撒坝猪产业振兴的同时,还能促进农耕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振兴。然而,由于历史发展进程等多方原因,国家级撒坝猪保种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难题,值得深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撒坝猪张力蛋白3(tensin3,TNS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验对撒坝猪TNS3基因外显子区域进行了PCR扩增,所得序列与NCBI中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撒坝猪TNS3基因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编码蛋白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CpG岛等进行了分析,并讨论撒坝猪TNS3基因与其他物种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S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撒坝猪TNS3基因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野猪TNS3基因序列中的CDS区相比存在4个碱基突变;撒坝猪TNS3蛋白是疏水蛋白,也是不稳定蛋白;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主要在细胞外膜上发挥生物学作用,存在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该蛋白的三级结构由α-螺旋(17.87%)、β-转角(4.62%)、延伸链(14.22%)和无规则卷曲(63.29%)构成;TNS3基因在不同物种进化过程中分化明显;撒坝猪TNS3基因有6个CpG岛和3种高度保守的结构功能域;撒坝猪TNS3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大脑、背脂、肾脏、脾脏、肺脏,而在大白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比撒坝猪高(P0.05)。说明TNS3基因与猪生长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分析撒坝猪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变化以及遗传多样性,拓宽遗传背景,指导和促进撒坝猪的保种工作。利用“京芯一号”SNP芯片对云南省楚雄州种猪场100头保种撒坝猪群体的DNA进行遗传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保种群体的有效群体含量(Ne)为21,群体的多态性标记比例(PN)为0.533,群体的期望杂合度(He)为0.263,观察杂合度(Ho)为0.275|G矩阵表明公畜与母畜之间基因组亲缘关系呈中等|100头撒坝猪保种群体可分为A ~ G 7个家系|在100头撒坝猪保种群体中,共检测到3552个长纯合片段(ROH),长度在8.20 ~ 621.32 Mb,每头撒坝猪含有2 ~ 53个ROH,且平均个体ROH长度为(319.38±111.39)Mb。该撒坝猪保种群体基于ROH的近交系数(FROH)平均为0.130,中位数大于0.125。本研究表明,该保种撒坝猪群体内家系数量适中,个别家系公畜数量较少,各家系个体数差异明显,群体中可能存在非撒坝猪的外来血缘,个体亲缘关系呈中等程度,近交程度较高,需要进行合理选配或者从原种场引入新的血统方式来确保撒坝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关键词] 撒坝猪|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SNP芯片|亲缘关系|家系结构  相似文献   

13.
杂交对撒坝猪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以撒坝猪为母本的三个杂交组合(杜×撒、约×撒、杜×约×撒)的肥育猪18头进行屠宰测定,分别对肉的pH值、大理石纹、肉色、失水率、贮存损失、熟肉率、嫩度、化学成分、组织学成分等进行测定,并与撒坝猪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撒坝猪相比,三个杂交组合的日增重和瘦肉率显著高于撒坝猪(P<0.01);在肉质方面:干物质含量下降,肌纤维直径变粗,失水率和嫩度变大,粗灰分、粗蛋白、pH值、肉色、大理石纹、贮存损失变化不明显,熟肉率有变高的趋向,但均属于优质肉的范围,未出现PSE肉和DFD肉。  相似文献   

14.
浅谈禄劝撒坝猪保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禄劝是优良地方品种撒坝猪的原产地,年饲养撒坝纯种猪及含撒坝猪血缘的杂交猪60多万头。撒坝猪按体型大小、头式、外貌特征及成熟早晚等分为大、中、小3种类群,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与外地优良品种猪杂交,其杂交优势明显。1986年起从外地引进优良品种猪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调查楚雄州撒坝猪分布、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了解品种保存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撒坝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建议,为撒坝猪遗传资源保种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撒坝猪是云南省优良的地方猪种资源,具有全身黑毛、肉质优、抗病力强、耐粗饲、杂交优势明显等优点。于1983年列入云南省畜禽品种志,2006年7月撒坝猪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2008年列为国家级撒坝猪保种场,"楚雄撒坝猪"2017年1月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楚雄撒坝猪生态养殖和普通养殖不同,生态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使用很少,特别是放养阶段几乎不使用抗生素,大幅降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撒坝猪及其杂交组合的肉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王鹤云  章崇友 《养猪》1997,(3):29-31
本研究测定了撒坝猪及以它为母本的两个杂交组合(长×撒二元杂、杜×长撒三元杂)肥育猪22头(♂10头、♀12头)的PH值、肉色、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贮存损失、嫩度、化学成分、组织学特性等9项13个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撒坝猪肉质优良,是食用和肉品加工的上乘原料。与撒坝猪相比,两个杂交组合的肉质在PH值、保水性、嫩度、化学成分等项指标上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未见PSE肉和DFD劣质猪肉。  相似文献   

18.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猪杂交组合综合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介绍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使用过程,并把该法引用到猪的研究领域,对撒坝猪及其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撒坝猪的肥育性能随选育世代的进展而提高;二元杂交以杜撒和约撒、三元杂交以约长撒和杜约撒肥育性能最好,可将这4个杂交组合作为商品猪杂交模式在云海滇中一带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撒坝猪是云南省分布面广、数量较多的猪种遗传资源,2006年被列入国家猪种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撒坝猪于1993年立项开展组群选育,经过13年,于2006年成功选育出撒坝猪专门化母系(S1)滇撒猪配套系。由于以选育专门化母系培育配套系为目的选育开发利用,随着世代进展,撤坝猪种群内面临家系血缘交叉与集中、遗传差异越来越窄的趋势。为了较完善地保护好撤坝猪遗传资源和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昆明市东川区民营养猪企业家张荣魁在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相关专家的鼓励与启示下,于2006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走遍了撒坝猪主要产地(楚雄州姚安、武定和昆明市禄劝的撤营盘),均未发现血缘较纯正、品种特征典型的撤坝猪的规模种群。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猪的AIDA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测序、拼接,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撒坝猪AIDA编码蛋白进行功能和性质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撒坝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CR扩增测序表明:该基因在撒坝猪的编码区序列没有发生错义突变,序列长921 bp,编码306个氨基酸。AIDA蛋白属于亲水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含有两个卷曲螺旋结构,有1个糖基化位点和29个磷酸化位点,无CpG island;二级结构是以无规卷曲为主的混合型蛋白;AIDA基因在大白猪的背最长肌和背脂中表达量要高于撒坝猪,而撒坝猪AIDA基因在胰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为脾脏、背脂、肾脏、肺、大脑、肝脏、心脏和背最长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