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弄清不同授粉方式对于温室油桃生长的影响,提高温室油桃授粉方式的选择性和针对性,我们连续3年开展了不同授粉方式对温室油桃生长影响以及中意蜂授粉前后群势变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相比,意蜂、中蜂和人工授粉温室油桃的坐果率显著提高、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明显增加、畸形果率大幅度降低;总体来说,意蜂授粉方式优于中蜂授粉和人工授粉方式,中蜂授粉又优于人工授粉方式;油桃授粉结束后,意蜂和中蜂的死亡率分别为13.83%和52.61%,意蜂比中蜂的死亡率低38.78%(P<0.01),子脾面积分别为2350 cm2和733 cm2,意蜂比中蜂的子脾面积大220.6%(P<0.01),意蜂的群势显著强于中蜂的群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苹果产区壁蜂授粉生物学特性及授粉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决苹果座果率低、品质不高的问题,以不同苹果产区的苹果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不同苹果产区壁蜂授粉生物学特性及授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壁蜂始飞温度低(10-11℃),日工作时间长(10h),日访花数量多(4200朵),授粉能力强,访花一次授粉率高达40%。壁蜂授粉的有效距离为60m;壁蜂授粉有方位选择性,西边和南边向阳果树座果率明显大于北边和东边;壁蜂授粉的果个、单果重比对照都有所增加,壁蜂授粉增加了果园产量,平均增产7012.5 kg/ hm2,同时,壁蜂授粉能够提高果品品质,增加苹果的商品价值,壁蜂授粉处理园的果实品质各指标均大于对照园。投放巢管口颜色以红色营巢回收比例最高,营巢比例苇管最高,其次是纸管,最后是塑料管。  相似文献   

3.
通过3年的研究表明,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利用蜜蜂传粉技术制种,在密度2000株/667m2,父本∶母本为1∶4~1∶6,每667m2放置1~1.5桶意蜂时,种子产量可达50kg/hm2; 与人工授粉相比,昆虫传粉在铃重和每铃种子数上显著较低,而铃重与每铃种子数有很高的正相关,每铃种子数实际又是由杂交花粉量决定,所以提高昆虫传粉的杂交花粉量,从而增加每铃种子数是提高其制种产量的关键;蜜蜂传粉虽然每个工种子产量较高,但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尚存在困难.在不育系少量保纯繁殖时,或者在成片的棉花制种生产中,蜜蜂传粉制种或者以蜜蜂传粉辅助人工授粉制种是非常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昆虫传粉对于虫媒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壁蜂是近年来得以迅速应用的一种传粉昆虫,通常在早春活动授粉,与蜜蜂相比具有耐低温、访花速率快、授粉效果好、管理简便等特点。中国在利用壁蜂授粉方面起步较晚,但目前研究应用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笔者总结了壁蜂的种类、生活史及授粉特性,阐述了近年来壁蜂在国内外果树授粉中取得的显著经济效益,展望了壁蜂在大田作物授粉中的应用前景,并根据壁蜂的活动规律提出了应用壁蜂授粉需要注意的问题。壁蜂授粉符合虫媒作物生产中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需求,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子莲是一种基础产量比较低的植物,需要依赖传粉者的活动才能完成胚珠受精,授粉优劣是直接影响子莲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方法]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都是理想的授粉昆虫,各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抗逆性、采集积极性和采集偏好性等生物学特性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应用意蜂和中蜂为大田子莲授粉,对其采集活动方式与授粉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1、活动方式结果表明:它们的采集行为相似,但活动方式不同,在夏季高温天气,意蜂较中蜂的采集工作时间要长,因此具有更高的授粉效益。2、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与产量相关的子莲单粒重、接籽率;与商品性相关的莲子纵、横径4项指标,意蜂授粉组与中蜂授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自然授粉组和无虫媒授粉组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意蜂授粉组的平均接籽率最高为87.82%,较自然授粉组和无虫媒授粉组接籽率分别提高33.27%和79.10%;自然授粉组莲子平均单粒重最大达3.68g,显著高于其他授粉类型;无虫媒授粉组较其他授粉组莲子果型最小。同时,与产量相关的子莲蓬粒总重,意蜂授粉组与其他授粉组之间,均差异显著,较中蜂授粉组、自然授粉组和无虫媒授粉组蓬粒总重分别提高25.88%、37.67%和665.50%。[结论]据此得出意蜂与中蜂具有类似的授粉效果,都能够完成授粉任务,意蜂较中蜂授粉能够获得较高的子莲产量,并显著优越于自然授粉与无虫媒授粉方式, 从而产生更高的授粉效益。  相似文献   

6.
授粉方式与蜂群群势对杂交大豆授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豆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研究了授粉方式与蜂群群势对杂交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授粉、自然授粉和蜜蜂授粉3 种方式,小蜂箱蜂脾1 脾、2 脾、3 脾3 种蜂群的群势对网室杂交大豆进行授粉。统计分析大豆花期采集蜂数量、采集蜂出勤规律、不同节位的结荚率、父母本大豆产量性状,比较3 个处理方式的授粉效果。随着网室内蜜蜂脾数的增加,出勤采集蜜蜂数量也随之增加,蜜蜂访花最活跃的时间均集中在9:00—13:00。不论是自然授粉还是蜜蜂授粉,都表现为母本中上部节位的结荚率高于下部。与自然授粉相比,蜜蜂授粉杂交大豆母本的单株结荚率、单株粒数、十株产量显著提高(P<0.01),百粒重有所减少。蜜蜂授粉方式优于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方式,1 脾蜜蜂授粉区内单株荚数为49.4 个,单株粒数为96.1 个,百粒重为20.8 g,十株产量为196.6 g。蜜蜂授粉提高了母本的大豆结籽产量,小蜂箱1脾(即标准脾0.5脾)蜜蜂即可满足20 m2网室杂交大豆的授粉。  相似文献   

7.
基因库中多花菜豆种子繁殖更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材于有特殊经济价值、常异花授粉作物多花菜豆,研究基因库中种子繁殖更新方法。连续3年,选用4个品种,设25~200株5种不同群体,采用人工授粉等5种授粉方法,以自然条件下风、虫自然传粉为对照。从农艺性状调查,染色体观察及同工酶分析方面进行研究。人工授粉后无变异现象,但结实率很低,只有2.1%左右,且成本昂贵;群体内昆虫自然传粉结实好,幼苗和籽粒变异率为1.3%和1.2%;单花序或单花套袋自交基本不结实,只有个别品种能结实(1%~2%);对照生长最好,结实率最高,变异率也最大(幼苗1.7%、籽粒1.9%);全封闭网棚蜜蜂传粉生长正常,变异率低(幼苗0.4%、籽粒0.7%),成本也较低;全封闭网棚自然传粉的产量低,折合每公顷只有378kg,其成本高于网棚放蜂者。从而明确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繁种,自然条件适宜可减轻选择压力;以全封闭网棚蜜蜂传粉效果最佳,可减少变异频率,防止外来花粉掺入;其群体大小一般以50株为宜,是繁殖更新多花菜豆基因库种子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亲本繁殖中壁蜂辅助授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壁蜂属膜翅目、切叶蜂科、壁蜂属,群聚独栖昆虫.一年一代,以卵、幼虫、蛹、成虫在巢管内越夏越冬,出茧率约为80%.大白菜亲本繁殖,可利用壁蜂成虫在巢管外活动的约15~20 d时间放蜂传粉.壁蜂的雌雄比约为1:1.4,以雌蜂进行传粉.壁蜂开始飞翔传粉的气温为12~15℃,一天中以10-16时飞翔传粉最活跃.传粉较好的飞翔距离为40m,一个雌壁蜂是一个蜜蜂(工蜂)传粉能力的80倍左右,应用在大白菜亲本的繁殖上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提高授粉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大白菜亲本繁殖利用壁蜂授粉的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赣湘鄂三省荷花授粉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掌握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授粉现状,2012年7月5—11日在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对采收荷花粉蜂农以及当地荷花种植户进行了采访调查,针对蜂农放蜂和蜂群管理方式,蜂农和荷花种植户收益,蜜蜂为荷花授粉的必要性开展调查,同时在三省进行了荷花野生传粉昆虫数量和种类的资源调查。调查表明:三省荷花野生传粉昆虫种类和数量均较匮乏,经鉴定,荷花野生传粉昆虫主要为膜翅目昆虫,包括中华木蜂(Xylocopa sinensis Smith)、紫木蜂(Xylocopa valga Gestaecker)、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 Smith)、铜色隧蜂(Halictus aerarius Smith)、尖肩隧蜂(Halictus subopacus Smith)等,莲籽高产增收必须依靠蜜蜂授粉才能实现,蜜蜂授粉更有利于蜂农和荷花种植户获得更高收益;蜜蜂采集荷花粉的最佳时间为5:00—8:00,温度和风力是影响蜜蜂采集荷花的主要因素;荷花花粉价格波动受自然灾害、销售渠道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养蜂蜂农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昆虫授粉对芝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芝麻花期访花昆虫授粉效果,更好地利用昆虫为其授粉提高产量。本研究利用全封闭、半封闭、开放3个处理对芝麻花期访花昆虫数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蜜蜂是芝麻主要的传粉昆虫,占总访花昆虫数量的78.69%~88.78%。通过芝麻盛花期蜜蜂访花次数可看出,1d当中蜜蜂访花高峰主要集中在9∶00-10∶30和15∶00-16∶30两时段。昆虫授粉可显著增加半封闭区、开放区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与全封闭区(CK)相比分别提高了7.06%~17.58%、10.48%~16.83%、2.19%~5.13%、11.24%~20.86%、10.12%~20.85%。因此,在芝麻杂交制种和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为增加传粉昆虫数量对提高制种效果和增加芝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球农作物蜜蜂授粉概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蜜蜂是自然界最主要的授粉昆虫,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为农作物授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本文主要从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蜜蜂授粉在全球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发达国家或地区蜜蜂授粉概括、世界农作物属性种植变化趋势和世界蜂群数量动态变化等方面阐述了全球农作物蜜蜂授粉现状,并分析了我国农作物蜜蜂授粉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壁蜂与蜜蜂对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传粉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筛选适用于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授粉的蜂种,2013―2014年以蜜蜂为对照,在网室内进行壁蜂对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授粉试验,观察壁蜂和蜜蜂在棉花花朵上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田间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壁蜂的适应性较好,受天气影响较小,但温度超过35℃后访花活动明显减少;壁蜂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上的单花停留时间极显著大于蜜蜂。壁蜂授粉与蜜蜂授粉,在单株结铃数、单铃籽粒数和衣分上差异极显著,单株果枝数、铃重差异显著。蜜蜂授粉较壁蜂授粉平均制种产量高,但壁蜂制种成本低。改进田间管理措施以及采用多次适时释放壁蜂的方式,壁蜂授粉将会在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授粉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对蜜蜂授粉的依赖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分析发达国家所担忧的因环境恶化造成的全球范围内野生授粉昆虫数量的减少,和人工饲养蜂群不明原因的消失,可能引发的未来蜜蜂授粉短缺现象是否将会发生在中国。收集整理1999—2013年近15年来中国依赖蜜蜂授粉作物的种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中国六大类,32种依赖蜜蜂授粉作物的种植面积平均增长了14.7%,增长较快的牧草、大田瓜果、木本水果恰恰也是对蜜蜂授粉依赖程度更高的作物,此外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作物种植集中度较高也无疑增加了农业生产对蜜蜂授粉的需求压力。蜜蜂授粉短缺现象虽尚未在中国发生,但农业生产对蜜蜂授粉的需求越来越大。建议政府在未来通过增加人工饲养蜂群数量,建立商业化蜜蜂授粉体系和鼓励种植户适量养蜂的方式预防未来增加的蜜蜂授粉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14.
‘砀山酥梨’花柱可授性及蜜蜂授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半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研究了‘砀山酥梨’花粉萌发特性和柱头可授性。通过对‘酥梨’的最适授粉时间以及7种授粉处理坐果率的研究,探讨其授粉特性。结果表明:开花后每天酥梨柱头活性最佳的时间是11时至15时,柱头最佳授粉时间为开花后第4~5天;‘酥梨’花粉最适萌发温度为25℃,花粉管生长最有利的温度为22~25℃,在相同温度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7种授粉处理‘酥梨’的花朵坐果率中,没有昆虫授粉的‘酥梨’坐果率为0.48%和0.44%,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坐果率分别为2.83%和13.05%,‘酥梨’ב雪花梨’组蜜蜂授粉的坐果率为32.95%,新鲜花粉和商品花粉坐果率分别为70.2%和13.05%。由此可见,‘酥梨’是异花虫媒果树,蜜蜂可以在‘酥梨’柱头活性最高时进行授粉,从而提高‘酥梨’的坐果率,同时通过对‘酥梨’花器官生理活性和坐果习性的研究,为‘酥梨’的授粉和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杨文杰  吴发启  崔彬  方丽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284-286,337
苹果产业是陕西省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苹果单产和优果率低,产业化程度低,设施条件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陕西省渭北地区苹果产业化的模式,即果农 果农协会 龙头企业 市场,果农 行业协会 市场,果农 基地 县级龙头企业集团 市场等模式。  相似文献   

16.
苹果产业是陕西省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苹果单产和优果率低,产业化程度低,设施条件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陕西省渭北地区苹果产业化的模式,即果农+果农协会+龙头企业+市场,果农+行业协会+市场,果农+基地+县级龙头企业集团+市场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