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 竹,张耀兰.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3):395-402.
作者姓名:张向前  杜世州  曹承富  乔玉强  赵 竹  张耀兰
作者单位:(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1)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4B09,2011BAD16B06,2013BAD07B08)。
摘    要:为筛选淮北地区的小麦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该地区主栽优质高产半冬性小麦品种皖麦52为材料,设置6个播期S1(10月3日)、S2(10月10日)、S3(10月17日)、S4(10月24日)、S5(10月31日)、S6(11月7日)和4种密度D1(基本苗120×104株·hm-2)、D2(210×104株·hm-2)、D3(300×104株·hm-2)、D4(390×104株·hm-2),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密度组合下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以S2D4和S3D4最高,成熟期以S2D3和S3D3最高。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以S2和S3两个播期较高。在同一密度下,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ETR和ΦPSII)皆以S2和S3较高,而在同一播期下则皆随密度的增大而下降。S2D2、S2D3、S3D2和S3D3组合的产量分别为7 790.5、8 122.4、7 826.4和8 261.1kg·hm-2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且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来看,淮北小麦主产区皖麦5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17日,适宜密度为210万~300万株·hm-2。

关 键 词:冬小麦  播期  密度  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产量

Effect of Sowing D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Population Quality,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Yield of Wanmai 52 in Huaibei Area
ZHANG Xiangqian,DU Shizhou,CAO Chengfu,QIAO Yuqiang,ZHAO Zhu,ZHANG Yaolan.Effect of Sowing D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Population Quality,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Yield of Wanmai 52 in Huaibei Area[J].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2014,34(3):395-402.
Authors:ZHANG Xiangqian  DU Shizhou  CAO Chengfu  QIAO Yuqiang  ZHAO Zhu  ZHANG Yaolan
Abstract:
Keywords:Winter wheat  Sowing date  Planting density  Dry matter weight  Leaf area index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Grain yield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