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栽培和施肥模式对黄土区旱地土壤微生物量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引用本文:LIANG Bin,梁斌,周建斌,杨学云,艾娜.栽培和施肥模式对黄土区旱地土壤微生物量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2).
作者姓名:LIANG Bin  梁斌  周建斌  杨学云  艾娜
作者单位: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摘    要:以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两个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地膜覆盖使SMBN含量显著降低;秸秆和地膜覆盖显著降低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适量施用化学氮肥(120kg/hm2)有利于小麦生长后期SMBN含量的升高,而过量施用(240 kg/hm2)显著降低SMBN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土地经长期撂荒后0-10 cm土层SMBC,SMBN,SOC和SON含量显著提高;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小麦各生育期0-10,10-20 cm土层SMBC,SMBN,SOC和SON的含量;单施氮磷钾肥对土壤SMBC,SMBN含量无明显影响,提高土壤SOC,SON的平均含量.土壤SMBC,SMBN,SOC和SON含量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四者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间的正相关关系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关 键 词:旱地  栽培模式  施肥模式  撂荒  微生物量碳、氮  可溶性有机碳、氮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and Fertilization Model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lub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Dryland Farm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