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脂多糖致炎时间对小鼠血液免疫与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贾军峰王梦竹崔一喆王秋菊武瑞.脂多糖致炎时间对小鼠血液免疫与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北大核心CSCD[J].动物营养学报,2018(9):3609-3616.
作者姓名:贾军峰王梦竹崔一喆王秋菊武瑞
作者单位: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63319;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1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8T1103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2017M62012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444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后校内启动项目(601038);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校内启动项目(XDB-2016-10)
摘    要:本试验旨在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检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鼠血液细胞因子水平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变化。25只雄性ICR小鼠经腹腔注射LPS(5 mg/kg BW),在不同致炎时间LPS注射前(0 h)以及注射后3、6、12、24、48和72 h]采血制备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肠碱性磷酸酶(IAP)活性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和IL-8的水平;同时采集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样品,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各肠段病理学变化,并测量各肠段绒毛高度(VH)和隐窝深度(CD),计算VH/CD(V/C)。结果显示:血清IAP活性,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以及抗炎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在LPS注射后6 h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的水平在LPS注射后6 h时略有升高,在注射后48 h时达高峰。与注射前(0 h)相比,LPS致炎小鼠在LPS注射后6 h肠道病理变化比较明显,小鼠肠黏膜损伤明显,上皮脱落、绒毛破裂、黏膜萎缩、水肿、且绒毛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肠黏膜在LPS注射后48 h时已开始缓慢恢复。与注射前(0 h)相比,LPS致炎小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C均在注射后6 h时出现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在注射后72 h时已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LPS(5 mg/kg BW)腹腔注射后6 h时小鼠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达到高峰,肠黏膜损伤明显,之后逐渐恢复正常。

关 键 词:脂多糖  肠道损伤  血液免疫  细胞因子  绒毛高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