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42篇
农作物   4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等4种药剂处理水稻种子,预防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结果表明,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500倍液浸种或种子用4 mL·kg-1药剂包衣后浸种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分别为100.0%和97.2%,效果好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2 mL·kg-1、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浸种,并且对水稻立枯病具有良好预防效果,防效达100%,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相当。  相似文献   
2.
1991-1993年对影响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菌量与恶苗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消毒药剂的浸种浓度,浸种的温度,时间,以及播种量等因素均影响恶苗病的发病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消毒药剂浸种浓度的加大对苗病的防效增加,浸种的温度与时间对恶苗病的防效有互补作用、在同等条件下播种量加大对恶苗病的防效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水稻恶苗病防治新途径,验证10%扑生畏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我们根据我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进行了10%扑生畏与常规水稻浸种剂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 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全县种植面积22万多亩,水稻恶苗病是水稻整个生育期内,特别是苗期危害较严重的病害。近几年来,采用多菌灵、恶苗灵等药剂浸种进行防治,但长期使用后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有所降低。今年在省植保站、检疫站的帮助下,利用87%强氯精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示范面积1500多亩,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在农药市场低迷、发展速度放缓的大趋势下,我国创制农药通过抓研发、抓登记、抓推广、抓市场,一举打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一批创制农药创造了"小产品、小市场、大销量、大口碑"的传奇,形成了领头羊效应。氰烯菌酯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氰基丙烯酸酯类新型杀菌剂,高效、微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通过近3年的推广应用,氰烯菌酯的销量已经跃居我国  相似文献   
6.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秧,该病在水稻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均可发生。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的病原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通过种子带菌传染。携带大量病菌的种子发病比较重,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幼苗很快死亡。发病比较轻的种子发芽后幼苗徒长,比普通植株高出1/3,全株细长,呈黄绿色,并且根系生长发育也受阻,部分病苗在插秧前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几种化学药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亮盾+劲护、2.5%咪鲜·吡虫啉+劲护混合处理的水稻恶苗病发生较轻或不发生,防治效果好;其次单独使用劲护浸种对恶苗病防治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77~1987年采集103个稻恶苗病标本,分离后获8种镰刀菌。其中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的一个变种占总标本数的60.2%,其特征为:菌落生长直径2-4c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5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形,串生和假头生;产孢细胞单、复粳并存;具厚垣孢子,球至亚球形。此变种定名为(F. moniliforme var. Zhejiangensis Wang et Chen var. nov.)。其他7种镰刀菌为木贼镰孢(F. equiseti),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砖红镰孢(F. lateritium),雪腐镰孢(F. nivale),尖镰孢(F. oxysporum),半裸镰孢(F. semitectum),腐皮镰孢(F. solani)。试验证明,串珠镰孢浙江变种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他6种(除腐皮镰孢未接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弱致病性。串珠镰孢浙江变种也能侵染小小麦、大麦、玉米、西瓜、豌豆等作物的幼苗,并有徒长症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测定了水稻恶苗病株的空间分布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lwao—kuno(1968)法计算理论抽样数,进行了不同抽样方法和抽样数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射阳县地处沿海,为粮棉夹作地区,常年种植水稻30000hm^2以上,水稻恶苗病历史是射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自90年代以来,通过对稻种进行药剂处理,水稻恶苗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近年来该病在射阳县回升迅速,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据该站1999年度普查:一般田块病株率0%-3%,少数重的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造成产量损失1-3成;2000年,病株率明显高于1999年度,一般田块病株率0%-8%,少数特别重的田块病株率高达45%以上,产量损失预计达4-5成左右,该病已成为射阳县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水稻恶苗病发生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