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60篇
畜牧兽医   8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熊猫轮状病毒(giant panda rotavirus,GPRV)是引起幼龄大熊猫腹泻的主要病原,对圈养大熊猫产生了较大的危害。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6是一种载体蛋白,可介导黏膜免疫反应。VP7是轮状病毒结构蛋白中主要的中和抗原。因此,VP6-VP7的融合表达作为候选抗原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存在表达量低、可溶性差以及纯度低等弊端。本研究使用醛缩酶(E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麦芽糖结合蛋白(MBP)3种融合标签,以实现获得表达量高和纯度高的GPRV-VP6-VP7重组表达蛋白。将扩增的VP6、VP7基因片段利用同源重组酶构建到含3种融合标签的表达载体pET21b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低温诱导表达。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和Image J分析蛋白表达量和可溶性,Western blot分析得到表达的重组表达蛋白正确且具有蛋白活性。实验结果证明,EDA标签能显著促进VP6-VP7蛋白的原核可溶性表达,提高VP6-VP7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研究历史,并着重从主食竹种的分类与分布、生理生化特征、生态生物学特性、营林技术、大熊猫对主食竹种的食用、主食竹种病虫害以及高新技术在竹类研究中的应用等7个方面综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兴良  向性明 《林业科学》1994,30(5):471-477
王朗林区人工缺苞箭竹亚层数量特征及其模型刘兴良,向性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81)关键词四川王朗,亚高山暗针叶林,亚建群层,缺苞箭竹,大熊猫,仿真造林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是四川王朗林区亚高山暗针叶林下亚建群层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不同山系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定量分析发现,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区系主要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占总区系的31.10%;区系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为2.10~2.21,Simpson指数是0.14~0.17;经相关性分析,不同山系大熊猫栖息地之间相似程度极为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905~0.998。  相似文献   
5.
不合理规划是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区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内适宜栖息地的评估,发现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没有基于适宜栖息地的生物边界进行科学规划,导致各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质量差异巨大,造成目前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网络功能不均衡,影响其效率和保护成效。适宜栖息地是保护区境内具有保护贡献的土地,是体现保护区功能的区域,是保护区及网络规划的核心。基于适宜栖息地的保护区网络规划和优化能提高我国保护区及网络的功能和效率,减少保护的土地成本,能有效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卧龙"五一棚"区域内的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冬季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红腹角雉冬季喜欢在2 400~2 800 m海拔段东坡陡峭坡面(﹥45°)的中坡位和下坡位活动,活动生境一般位于距水源近(0~100m)、林下植被盖度(0.10~0.15)和竹子盖度(0.6~0.9)较好,大树较多(5~10株.样方-1)的位点。通过与前人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的对比,发现虽然红腹角雉与大熊猫同时分布于五一棚相同海拔段和竹子盖度相似的区域,但选择的坡度不同(大熊猫选择20°~40°的坡度),并且两者在食性上差异显著。对自然因子和主要食物要求的差别,可能正是红腹角雉和大熊猫能长期共存于"五一棚"区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生态旅游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旅游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结合生态旅游的知识阐述了大熊猫生态旅游的定义、特点以及开发现状,分析了大熊猫生态旅游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科学开发大熊猫生态旅游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工圈养大熊猫出生幼仔一般采用自然哺育和人工哺育2种形式。人工哺育大熊猫幼仔1月龄内的饲喂及体重增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只研究个体均饲喂异母初乳时,其生长发育良好。经方差分析,3只幼仔1月龄内饲喂和体重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因圈养大熊猫产双胎的几率较大,所以采取人工哺育可以保证幼仔的成活率。目前人工哺育的方式主要是采集初乳及母乳和配制人工乳来进行人工育幼。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卧龙-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大熊猫主食竹的受灾情况,探讨了卧龙-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大熊猫主食竹保护与恢复技术,提出了生态廊道的食物资源空间配置规划方案。将生态廊道分为疏导区、缓冲区、保护稳定区3段,根据其不同的生态功能、地理位置进行主食竹的选择与配置规划。  相似文献   
10.
对成年小熊猫日粮的采食量以及日粮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只小熊猫每天摄入蛋糕77.61g、馒头96.28g、苹果456.83g和竹叶90.97g;平均每只小熊猫每天摄入粗蛋白48.28g、粗脂肪13.56g、粗纤维65.30g、灰分23.39g;总日粮的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26.82%、粗脂肪含量为7.53%、粗纤维含量为36.28%、灰分含量为12.99%、水分含量16.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