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河流底栖动物与水质的相关性。[方法]于2012年11月(枯水期)、2013年4月(平水期)、2013年8月(丰水期)对太湖流域主要河流39个采样点进行水质、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底栖动物指数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出有相关性的水质因子。[结果]受水量的影响,与底栖动物指数有相关性的水质因子在各水期存在差异。各水期水质的营养状况是影响底栖动物生态健康的重要水环境因素。水质因子的变化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着复杂的关系,除营养盐外,SS、CO_4~(2-)、Ca~(2+)、Cu~(2+)、Hg~(2+)、Zn~(2+)、DOC、TOC、TH、Ni~(2+)与底栖动物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重金属对河流底栖动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太湖流域水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镜泊湖大型底栖动物主要隶属于3门、9科、26种.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8属、11种,为绝对优势类群,其密度呈现季节性差异,在春季最高(951.45个/m2),夏季最低(706.40个/m2);其次,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夏季密度最高(840.26个/m2),秋季最低(319.47个/m2).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前突摇蚊(Proeladius sp.)幼虫等耐污种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同时也是镜泊湖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表现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各季节差异不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BI指数都表现为秋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最小.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BI指数对该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湖区水质污染程度为轻度一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于2008年春季,用Peterson采泥器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7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利用指示生物结合生物学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64种,隶属于3门6纲。昆虫纲和腹足纲为绝对优势类群,分别为37种和16种;寡毛纲5种,甲壳纲动物3种,蛭纲2种,瓣鳃纲只1种。物种分析得到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cahayensis)和细长摇蚊(Chironomus attenuatus)为扎龙湿地的优势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各样点呈现一定差异,D6#最大,为1 120个/m2,而D7#最小,为241个/m2。扎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B)为12.40 g/m2,变化范围为1.76~25.30 g/m2,平均生物量(B)为12.40 g/m2,变化范围为1.76(B4#)~25.30 g/m2(B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3.40为2.76,采用生物学污染指数(IBP)与Chandler生物指数(ICB)对扎龙湿地的水质进行生物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水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低洼田因地制宜创新农作制度,构建的藕-鱼种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底栖动物是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藕-鱼种养结合模式对藕田底栖动物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3种模式(莲藕-甲鱼模式、莲藕-彩鲤模式以及莲藕-泥鳅模式),以单养甲鱼模式作为对照,于种养结合前(2013年3月)、种养结合后作物生长旺盛期(2013年8月)以及鱼类捕捞后(2014年1月)3个时期对各试验田块底栖动物进行了取样,分析种养结合前后藕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模式对底栖动物种类无显著影响,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科12属13种。但藕田套养水产动物,由于水产动物活动对底泥的扰动,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种养结合模式田块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均较种养结合前大幅度增加。3种种养结合模式种养结合后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的平均增加幅度分别达到12倍、336倍、11倍和273倍。而单养甲鱼模式池塘放养甲鱼后底栖动物生物量较放养前有所减少。另外,与单养甲鱼模式相比,莲藕-甲鱼种养结合模式水生昆虫密度、生物量以及底栖动物总密度、总生物量均有所提高,而寡毛类密度、生物量则有所降低。此外,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I生物指数(Hilsenhoff生物指数)对3种种养结合模式藕田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BI生物指数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3种种养结合模式中水质状况以莲藕-彩鲤模式最好,而莲藕-泥鳅模式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5.
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对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分布和生物量先后进行了5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3种,隶属于5门,7纲,42科,其中水生昆虫是怒江流域鱼类饵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怒江流域42个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分布从上游到下游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密度和生物量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55~4...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长江下游莲花洲港大型底栖动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对莲花洲港15个采样点逐月进行了6次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属(种),其中节肢动物21属(种),占52.5%,软体动物10属(种),占25.0%,寡毛类6属(种),占15.0%,多毛类3属(种),占7.5%。不同月份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组成差异较为明显,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为最常见的优势种。莲花洲港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66.35ind./m2,平均生物量为0.60g/m2。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丰水期莲花洲港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为硝态氮、氨氮和酸碱度;影响平水期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氨氮和水深; 影响枯水期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溶氧和水深。莲花洲港生境改良区底栖动物密度远高于非工程区,可能与鱼巢排和透水框架促进泥沙淤积,有机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7.
The extensive zero-water exchange shrimp farming system in the periphery of Chilka lagoon (Orissa, India) was studied. The study aimed to describe this unique farming system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s of macrozoobenthos,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s. The study conducted was based on a general survey as well as monitoring of five individual farms over a complete production cycle. The farming practice in this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te absence of water exchange during rearing. Ponds in this area are generally shallow (mean 72 cm). Most of the water and soi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farms are within acceptable levels. Macrozoobenthos belonging to 12 taxa were collected, amphipods (81%) and polychaetes (13%) being most numerous. Overall macrobenthic density of farms studied varied from 968 to 11,470 individuals/m2 with a gross mean of 5644 individuals/m2. There was no general pattern to the variation in abundance of various taxa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rearing cycle, suggesting a low predatory pressure by shrimp in the farms studied. Shrimp production was highly variable (91–250 kg/ha), but generally low with a mean of 145 kg/ha. The net income of these farms was estimated to be Rs. 63,250 per crop per ha. Compared with shrimp farming system with regular water exchange in the same area, Chilka farms generated high benefit-cost ratio indicating high profi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浑河底栖动物种类,评价浑河的水体质量。[方法]2016年7月(丰水期)和10月(枯水期)对浑河水域8个采样点(实际为6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以此推测该区域水体质量。[结果]经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底栖动物3门5纲8目10科32种,其中出现最多的类群是水生昆虫,占种类数量的68%,环节动物占13%,软体动物占16%,其他节肢动物占3%。浑河水域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在丰水期时,东洲区水域污染严重,下游污染较轻;在枯水期时,中游和下游进行施工和蓄水等处理,改变了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其种类和数量不符合季节的改变。人为活动因素对部分河流附近环境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季节性的变化;枯水期整体水质稍好于丰水期。[结论]该研究为维持浑河生态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老窝河底栖动物资源状况。[方法]在2007年4、11月,调查了老窝河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采样依据海拔高度变化设置了5个断面,共计40个样本。[结果]采集到底栖动物20种,其中节肢动物17种,占总种数的85%,以水生昆虫为主;软体动物2种,占总种数的10%;扁形动物1种,占总种数的5%。老窝河各断面秋季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高于春季,春、秋季各断面的平均密度均以LWH1、LWH2、LWH3断面高。生物量与密度变化大体相似。LWH1、LWH2、LWH3断面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高于LWH4和LWH5断面。[结论]老窝河海拔高度的变化影响了底栖动物种类分布的格局,使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