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闽侯县、福清市两家淡水鱼养殖场先后发生了由粪便污染造成的鱼类死亡事件.通过调查证实两家养殖场受污染水体中的氨氮、非离子氨、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其中闽侯县养殖场受粪便污染导致水中耗氧物质增加,消耗水中氧气致使鱼类缺氧而死亡,死亡区域水中溶解氧0.55~0.92 mg/L.福清市养殖场的养殖水体受粪便污染,水体中浮游植物利用大量氮磷营养物质迅速增长(9.58×107 ~1.05×108个/L),在白天光合作用下产生大量氧气,溶解氧超饱和,达180% ~ 183%,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引发pH升高(9.59 ~9.79).使得水体中大量NH4向NH3转化,造成水中非离子氨含量升高,致使鱼类死亡.本文分析这两起渔业污染事故养殖水体中各指标因子的变化情况,认为粪便造成养殖水体中的氨氮,非离子氨和总大肠菌群升高,但导致鱼类死亡的致死因素则是缺氧及非离子氨中毒.  相似文献   
2.
氨对建鲤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离子氨的毒性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进行了研究.Colt和Armstrong(1981)整理了氨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指出非离子氨的主要效应为亚致死影响,而生长缓慢是一种最重要的亚致死影响.他们认为非离子氨在0.05-0.2 mg/L之间,可使许多水生动物的生长下降.Robinette(1976)认为,0.12 mg/L NH3-N已影响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生长,小于0.06 mg/L NH3-N可作为安全浓度,Westers(1981)认为0.0125 mg/L NH3-N作为鱼类养殖的最大允许浓度.雷衍之、金送笛(1976)对养殖鱼苗氨的半致死浓度也有报道.周永欣(1986)指出草鱼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四、加强对氨氮的调节氨是含氮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能产生氨.有些光合细菌和蓝藻进行固氮作用时也能生产氨.这些就是水体中氨的主要来源.钱离子(NH4^+)是水生生物营养的主要氮源.对水生生物一般来说是无毒的.但非离子氨(NH3·H2O)对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毒性较大.能引起鱼鳃组织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4.
氨氮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项非常常见的水质指标,同时也是制约水产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综述了氨氮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氨氮对水产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同水环境条件下氨氮毒性以及氨氮毒性的机理等内容,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对细鳞裂腹鱼幼鱼不同水体的人工饲养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金沙江水体(水温16.5℃,pH8.20)设置NH4Cl浓度50.12mg/L、56.23mg/L、63.10mg/L、70.79mg/L、79.43mg/L、89.13mg/L、100.00mg/L 7个等对数间距梯度浓度;自来水体(水温14.3℃,pH 8.05)设置NH4Cl浓度112.20mg/L、125.89mg/L、141.25mg/L、158.49mg/L、177.83mg/L、199.53mg/L 6个等对数间距梯度浓度对细鳞裂腹鱼幼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金沙江水体中氨氮对细鳞裂腹鱼幼鱼的半致死浓度为81.92mg/L,安全浓度为8.19mg/L;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为2.20mg/L,安全浓度为0.22mg/L。自来水体中氨氮对细鳞裂腹鱼幼鱼的半致死浓度为119.15 mg/L,安全浓度为11.91 mg/L;非离子氨半致死浓度为1.89mg/L,安全浓度为0.189mg/L。氨氮对细鳞裂腹鱼幼鱼的毒性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与作用时间无相关性,细鳞裂腹鱼幼鱼对氨氮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pH值为7.5~7.7,溶氧7 mg/L,盐度32,温度(24.3±2)℃条件下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鱼体质量为(8.5±0.5)g。急性试验设定氨氮浓度梯度为0、56.99、64.89、73.84、84.10、95.74、109.00m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0.95、1.08、1.23、1.40、1.59、1.81 mg/L。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氨氮对红鳍东方鲀产生了毒性,暴露24、48、72、96 h LC50分别为97.61、87.22、78.62、72.38 mg/L,安全浓度为7.24 mg/L。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1.62、1.45、1.31、1.20 mg/L,安全浓度为0.12 mg/L。  相似文献   
7.
一、氨氮的产生和毒性氨氮是指以非离子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其中对水产动物毒性比较大的是非离子氨(NH3)。池塘中氨氮的来源:①投入池塘中未完全消化利用的饲料,施入池塘的含氮有机肥料,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氨氮。氨氮的产生,与蛋白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20.0±0.2)℃、pH值(7.66±0.03)、溶解氧5 mg/L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非离子氨和亚硝态氮对平均体长(5.88±0.16)cm、平均体质量(3.42±0.22)g的鳙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受到非离子氨和亚硝态氮胁迫后,鳙幼鱼出现呼吸急促、游动失去平衡、抽搐、侧翻、体色变深、活力降低等中毒症状,直至最后死亡,其死亡率与非离子氨、亚硝态氮浓度和胁迫时间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非离子氨和亚硝态氮对鳙幼鱼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27 mg/L和79.18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73 mg/L和7.918 mg/L。相对于非离子氨,鳙幼鱼对亚硝态氮的耐受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为14.2~14.5 ℃,pH 7.75,溶氧量为5.8~6.9 mg·L-1的条件下,设置了151.36、173.36、199.53、229.09、263.03、301.99、346.74 mg·L-17个等对数间距的氨氮浓度梯度组,采用96 h静水式毒性试验,对鲈鲤幼鱼进行氨氮的急性毒性研究。研究发现,24、48、72、96 h时氨氮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7.49、197.55、184.27、176.81 mg·L-1,安全浓度为17.68 mg·L-1;非离子氨的LC50分别为2.99、2.84、2.65、2.54 mg·L-1,安全浓度为0.25 mg·L-1。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