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43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45篇
  196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90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以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伯乐树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地调查,对伯乐树生境特征和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伯乐树分布在该保护区701~953 m的低山区域.群落共有植物17科24属29种.其中乔木7科9属12种,灌木10科15属17种,草本植物很少,物种组成相对简单,多样性较低.坡度和海拔是引起生境差异的重要因素,海拔、坡度以及MgO含量对物种分布的影响最大.乔木层的整体关联性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性,负关联种对居多,占总对数的51.5%,正关联对数占总对数的43.9%,无关联对数占总对数的4.5%;群落结构仍然处于不稳定阶段,而伯乐树与细叶青冈、山杜英呈现较好的正关联性,且细叶青冈在群落内重要值较大;而与罗浮栲呈现负关联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对现有伯乐树种群进行保护时,需要结合其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对林分进行全周期的管理,且正向关联的树种对于其幼苗更新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长江中游玉米籽粒机械直收适宜品种与配套农艺措施,2018—2019年选用不同玉米品种,测定不同机收时间下玉米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及机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收获时间对春玉米机收产量与机收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延迟1周收获后籽粒容重显著增加,机收产量显著提高,2年平均提高9.72%;而延迟2周收获则有降低机收产量的趋势。2年收获时杂质率总体≤3%,而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均>5%,是该区域春玉米籽粒机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籽粒厚度、籽粒含水率和百粒重是影响机收籽粒破碎率的关键性状,三者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的倒二次曲线关系;玉米的倒伏率、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关键性状,倒伏率与机收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与机收损失率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延迟收获能显著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降低籽粒破碎率,但继续延迟收获有增加倒伏的风险。综上,长江中游春玉米成熟后适时延迟7~10 d收获,可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与机收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机收产量。  相似文献   
3.
武胜县位于四川省广安市西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966km^2,是典型的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武胜县是四川省蚕茧主产县之一,年产干茧2000t,后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武胜县蚕桑产业逐渐萎缩。近年来,武胜县抓住四川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通过龙头企业流转土地自建桑园、返租倒包,带动基地建设,实现了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和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山西省吉县地处晋西,吕梁山南端,西临黄河中游,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耕地总面积2.4万hm2,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侯,年平均气温10℃,年均日温差11.5℃,≥10℃积温3 357.9℃,日照时数2 563.8 h,无霜期172 d,年平均降雨量570~600mm,海拔高度780~1200m。海拔高、温差大、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无污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橄榄蛏蚌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肉质量的主要性状,随机选取40只3~4龄的野生橄榄蛏蚌,测量了壳长、壳宽、壳高、体质量(x1)、壳质量(x2)、高(x3)和肉质量(y)等7个数量性状,计算含肉率。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各性状对肉质量的通径系数与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橄榄蛏蚌的含肉率达到65.62%,是极具开发潜力的食用淡水贝类;橄榄蛏蚌各数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质量对肉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为0.983,是影响肉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壳长、壳宽、壳高、高与壳质量等性状对肉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体质量间接实现的;体质量的综合决定效应为96.08%,是影响肉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具有育种意义;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数量性状对肉质量的回归方程为:y=-18.548+0.690x1-0.442x2+6.804x3。  相似文献   
6.
以黑河中游正义峡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正义峡水文站1970―2020年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并利用基于Budyko假设的水热耦合平衡方程,对正义峡径流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正义峡径流量波动变化,丰枯交替,但整体呈现增加趋势,2004年径流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年平均径流量增加了3.08×108m3,增加率为32.7%。(2)突变后的2005―2020年,正义峡径流量对降水、潜在蒸发和下垫面参数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40、-0.40、-1.57,且各因子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42.73%、-12.52%、69.79%,表明径流量对下垫面变化最为敏感,气候因子中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大于潜在蒸发。(3)在一定的区域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流域调水等人类活动引起的中游下垫面变化是正义峡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管理部门制定水资源合理分配及调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龙江中游千枚岩出露区泥石流分布集中、暴发频繁、灾害严重,生态修复难度大。分别从该区社会经济、气候、地质角度阐述了泥石流生态修复的难点;从水土互相作用与泥石流流体结构、土体与土体结构、沟谷地貌、坡面形态、泥石流沟流域形态揭示了泥石流发育机制,以及植被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传统水平台型整地与竹樊保持水土技术、植苗与微圃植树法造林技术、传统造林树种选择与生态公益植被物种选择技术、常规混交造林与毒—刺混交植被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等4组基本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分别确定了生态公益植被与经济利用植被的营建技术。最后,根据研究区地貌分异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将泥石流沟分为清水区、泥石流形成区、经济利用区、道路工程影响区4个功能单元,分别论述生态修复技术,有机结合新技术与传统技术集成为泥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白龙江中游泥石流生态修复植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白龙江中游泥石流生态修复实际,分析提出生态修复植物选择原则,选择出18种生态修复植物,并简要论述了各植物种形态、繁衍特点、生态习性和生态功用。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及仔稚鱼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5-7月对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卵样品9494粒,仔稚鱼样品328422尾,分属8目15科43属51种.结果显示:5-7月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3.3 ind./100m3,最大密度值87.8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5月;5-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61.8 in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沙尘暴、扬沙以及浮尘频次和时长的月变化和年变化,并分析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为区域沙尘天气的早期预警和荒漠区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黑河流域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的2010—2019年的沙尘天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沙尘频次和时长主要集中在春季,其次是冬季,春冬两季的频次和时长各占全年的82.3%和79.4%。10 a间沙尘暴和扬沙频次总体变化趋势逐渐减少,而浮尘频次总体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沙尘时长总体变化趋势逐年增加。沙尘频次月变化与土壤湿度(10 cm)和大气湿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风速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扬沙年际发生频次与土壤温度(5 cm)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大气温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近10 a来,黑河流域中游荒漠区的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破坏性较大的沙尘暴和扬沙逐年减少,而浮尘逐年增加。沙尘频次的月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浅层土壤湿度、大气湿度和风速。春季的浅层土壤湿度影响了沙尘暴和扬沙年际频次变化,浅层土壤温度影响了浮尘年际频次变化;冬季的浅层土壤温湿度和降水量影响了沙尘暴的年际频次变化,浅层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影响了扬沙的年际频次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