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58和扬麦11为材料,设置出穗后高氮(HN)和正常氮(NN)两个施肥水平,以正常浇水为对照(WW),研究适度土壤干旱(WS)对小麦茎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改变了小麦茎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流向,通过诱导小麦茎节间果聚糖外水解酶(FEH)活性的上升,促进了贮藏果聚糖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氮肥对杂交小麦果聚糖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万春  董剑  高翔  张改生 《作物学报》2006,32(4):607-612
氮肥影响作物的碳氮代谢及生长发育。选用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材料在施氮(200 kg /hm2)和不施氮(0 kg /hm2)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果聚糖的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无论施氮与否茎鞘和总麦草中果聚糖的积累模式基本相似。茎鞘是贮存果聚糖的主要营养器官,分配了总麦草果聚糖积累量的63%~87%,并在开花期其积累量达最大值。总麦草转运的85%以上的果聚糖来源于茎鞘,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9.42%~19.36%)。氮缺乏减少叶片中果聚糖的积累量,但增加茎鞘和总麦草中果聚糖的积累量。穗轴及颖壳、茎鞘和总麦草的果聚糖积累在挑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4.7%~51.7%),叶片、茎鞘和总麦草的果聚糖转运量、转运率也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施氮增强叶片中果聚糖的转运优势,但减弱茎鞘和总麦草中的转运优势。结果说明,杂交品种比其亲本具有更强的果聚糖转运能力,施氮对茎鞘果聚糖的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绿色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菊粉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抗生素药物添加剂的负面效应,如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动物消化道菌群的失调、自身免疫力降低和药残直接引起的人体健康危害等,其应用受到严格的控制与制约。因此,世界食品加工业、畜牧业呼唤抗生素替代物,科学工作者们也把研究聚焦在寻求新一代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本文综述了新型绿色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菊粉的定义、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着重探讨了菊粉的作用机理,阐述了菊粉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菊粉的研究和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由于抗生素药物添加剂的负面效应 ,如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动物消化道菌群的失调、自身免疫力降低和药残直接引起的人体健康危害等 ,其应用受到严格的控制与制约。因此 ,世界食品加工业 ,、畜牧业呼唤抗生素替代物 ,科学工作者们也把研究聚焦再寻求新一代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和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小麦和大麦果聚糖的研究结果,果聚是重要的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它存在于小麦,大麦植株的各个器官,果聚糖的代谢及其生理意义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青芋2号”和“青芋3号”菊芋为试材,研究了整个生长周期内菊芋不同器官中以果聚糖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动态特征以及在各器官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苗期叶、茎中果聚糖含量和总量增加迅速,主要贮存在叶中;植株迅速生长期和块茎形成期叶、茎中果聚糖含量呈起伏变化;全株果聚糖积累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主要贮存在叶和茎中;开花期叶、茎中的果聚糖含量和积累总量先后达到全生育期的最高值,并完成果聚糖从叶片向茎的转运;块茎内含量稳定,积累总量增加缓慢;果聚糖主要贮存在茎内;块茎膨大期,全株的果聚糖积累量增加缓慢,以植株内部转运为主,果聚糖开始迅速从茎向块茎分配,到生育期末,全株果聚糖70%分配到块茎.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小麦茎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贮积和再运转规律的研究结果。小麦茎秆 NSC 的主要贮藏形式是果聚糖果聚糖的代谢受植株源-库关系的调节,并与品种、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小麦籽粒产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茎秆 NSC 的再运转。  相似文献   
8.
吴昕雨  严琳  伍红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1):3474-3483
试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合成Levan果聚糖的新途径并优化其合成条件。利用转入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并采用响应面法以Levan果聚糖产量为响应值优化催化合成条件。首先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相关因素(蔗糖浓度、菌体浓度、转化时间、转化pH、PBS中Ca2+和Mg2+浓度、Levan果聚糖提取时的乙醇终浓度)中筛选出影响Levan果聚糖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蔗糖浓度、乙醇终浓度和Ca2+浓度);再用筛选出的3个最重要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运用BBD响应面法优化确定3个主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合成条件。结果显示,初始试验中Levan果聚糖平均产量为0.069 g/mL。经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对利用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蔗糖浓度,其次为提取时的乙醇终浓度,最后是转化液中的Ca2+浓度。当蔗糖浓度为52.71%、乙醇终浓度为85.31%、Ca2+浓度为0.04 g/L时,利用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的Levan果聚糖产量平均值为0.238 g/mL,与模型预测最大值0.233 g/mL相近,转化率约为44%,转化率较初始试验提高了约1.9倍,产量亦较初始试验提高了约3.4倍。研究结果为Levan果聚糖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并为其在动物医学和营养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检测成品菊粉中果聚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基于配位体交换(LEX)和尺寸排阻(SEC)复合分离模式,分离柱采用Shodex SUGAR KS-802(300*8 mm ID,6μm)色谱柱,柱温80℃;流动相采用超纯水,流速0.55 m L·min-1;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样品经纯水溶解后过水相滤膜上机进样。结果显示,样品中各组分在16 min内完成分离;杂糖组分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0.2~50.0 mg·m L-1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灵敏度,定量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检测限分别为0.14、0.18和0.18 mg·m L-1。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检测速度快,稳定性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鲁麦22和鲁麦14两个冬小麦品种旗中、倒二茎、籽粒糖含量及籽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在开花后15-20d出现高峰;茎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果聚糖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含量亦出现在花后15-20d,而籽粒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呈下降趋势,花后20d至成熟期各器官糖含量与籽粒淀粉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