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5篇
  8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交不亲和性(SI)常见于雌雄同株植物,是显花植物特有的一种自我识别能力和防止近亲繁殖增加变异的遗传机制,根据遗传控制方式可分为配子体型(GSI)和孢子体型(SSI),但由于对GSI的认识仍局限于雌蕊方面,仅了解SI反应两端的结果,对其复杂的反应过程尚未明确,如植物通过什么机制使雌雄S基因共同进化。此外,高等植物SI反应的信号系统仅揭示最初导致花粉管停止生长的原因,而导致花粉管死亡的机理尚属于空白。因此,今后应该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分析亲和突变体材料与自交不亲和材料的成熟花粉及其花柱蛋白表达谱,并利用MA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蛋白,从中选出候选差异基因,进而揭示SI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百合远缘杂种‘骄阳’百合的花粉与雌配子的育性,通过诱导提高、恢复配子的育性,在多倍体优秀种质渗入育种中加以应用。  方法  以‘骄阳’百合为试验材料,通过醋酸洋红染色法观测花粉育性,观察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采用秋水仙素注射法诱导2n配子,通过与兰州百合杂交以验证2n花粉育性;为探究雌配子的育性,以‘骄阳’百合为母本与兰州百合杂交,通过直接授粉法与切割柱头授粉法,以子房膨大率、有胚种子数、发芽率加以衡量雌配子的育性。  结果  ‘骄阳’百合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染色体与细胞质不均等分离的现象,产生大量非整倍体小孢子,不能发育成可育的花粉,雄配子没有育性。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后,产生部分有活力的2n花粉,适宜的秋水仙素诱导浓度为0.10%,最高诱导率为86.00%,与兰州百合杂交时未能结实。当‘骄阳’百合作母本与兰州百合杂交时可以结实,雌配子具有育性并产生非整倍配子,通过切割柱头法授粉,子房膨大率由11.91%提高至65.02%。  结论  ‘骄阳’百合的花粉不育,利用秋水仙素可以诱导2n花粉的产生并恢复一定的育性;而雌配子可育,作为母本杂交能获得有胚种子并发芽。研究‘骄阳’百合的育性有助于进一步对不同杂种系间百合进行种质渗入,对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百合新品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纯  刘少军  李涛  刘筠 《水产学报》2011,35(9):1369-1373
红鲫属于鲤科、鲤亚科、鲫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鲤属于鲤科、鲤亚科、鲤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已有研究表明,红鲫(♀)×鲤()杂交第一代(F1)和第二代(F2)为二倍体,F2能产生染色体数不减数的配子,在第三代(F3)中形成四倍体鱼。通对F1和F3进行胚胎染色体制片,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红鲫和鲤远缘杂交的多倍体发生途径及F2产生不减数配子的潜能。结果表明,F1混合胚胎都为二倍性胚胎,没有发现单倍性和多倍性胚胎,但F3混合胚胎中则有染色体数为100,150,200甚至300的染色体分裂相,推测F2生殖细胞发生了一次或多次染色体数加倍,产生了二倍性和更高倍性的配子,它们结合形成了不同倍性的F3胚胎。实验证明双亲基因组大小及核型相似的鲫鲤远缘杂交第一代不发生多倍化,但获得的二倍体杂交后代能产生不减数配子,在F3中产生多倍体鱼。  相似文献   
4.
兽用繁殖控制疫苗研究发展迅速,本文阐述了兽用繁殖控制疫苗的研制以及抑制生殖激素的疫苗、抗配子抗原疫苗、增加受精率的疫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相关的商品化产品。  相似文献   
5.
配子共孵育时间对水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比了配子共孵育17h、18h、20h、21h、22h、23h和24h对卵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精卵共孵育时间使卵裂率有下降的趋势,卵裂率最高的共孵育时间为18h,在17~24h的共孵育时间内,卵裂率具有明显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用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作母本,3个春小麦品种“龙辐30138”、“龙麦11号”、“龙辐10271”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前用~(60)Coγ射线600—1600rad活体慢照射雄配子或雌配子。通过对受精过程的切片观察,授粉后6小时,辐照雄配子的有61.70%的胚囊解体,辐照雌配子的为70.00%,未经辐照的为59.38%。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杂种的结实率,但是,结实率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试验表明,辐照雌配子和雄配子的适宜剂量分别为600rad和800rad,但不同品种间辐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辐照对杂种籽粒的完好率有明显提高。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胚挽救,可使有胚无胚乳杂种种子获得幼苗。  相似文献   
7.
鹅球虫病是由寄生于家鹅及雁形目鸟类的球虫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尤其是中欧一些国家,鹅球虫病是家鹅的一种常见病,国内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才有报道.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禽业的发展,鹅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饲养方式由个体农户放牧散养逐渐转变为集约规模化的大群舍饲,集约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给鹅球虫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鹅球虫病时有发生.鹅球虫病已经成为危害养鹅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3].  相似文献   
8.
从江山本地及江西、安徽等地引入无血缘关系的优质中蜂为育种素材,进行生产性能对比试验,经测定,选择江西靖安的蜂群作为亲本素材,再进行生产能力与生物学特性测评,并根据综合测评的结果,最终选定综合性能最好的Ⅱ号蜂群做亲本蜂种。用亲本中蜂群移虫育王,采用蜜蜂营养杂交技术和配子选育技术,利用人工授精和自然隔离交尾等方式控制雄蜂的来源,共经过6代定向选育,使其有基本稳定的遗传性能。并进行了感染发病率测定及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营养杂交的中蜂F3代感染发病率与普通中蜂存在显著差异(p<0.05),配子选育方法选育的中蜂F6代感染发病率与中蜂F3代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通过选育的中蜂蜂种抗病力得到明显的提高。选育后蜂群的蜂蜜产量显著高于本地中蜂,蜂王产卵力提高了23%,繁殖力提高25%,蜂蜜产量提高49.83%,分蜂性下降11%。  相似文献   
9.
10.
曲敏  张延明  闫玉清  徐香玲  李集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461-3462,3467
来源于山羊草属的杀配子染色体,已被导入普通小麦中,这些外源染色体可以选择性地引起缺少这些染色体的配子不育,并且能够使其自身得以优先传递.杀配子染色体可诱导染色体畸变产生易位、缺失,有利于构建物理图谱.阐述了杀配子染色体研究进展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