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3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林业   456篇
农学   857篇
基础科学   218篇
  752篇
综合类   4886篇
农作物   532篇
水产渔业   1056篇
畜牧兽医   1697篇
园艺   571篇
植物保护   306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699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530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曝气联合投加菌藻对湖泊水体的生态效应,于2019年7月24日-10月16日,在白洋淀沟壕中开展了曝气联合投加菌藻的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对比分析了修复水体和未修复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试验期内,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水体亚硝态氮(NO~-_2-N)浓度,同时明显减少了上下水层的溶解氧差异,对打破水体上下分层具有明显效果;进行生态修复的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逐渐由枝角类的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向桡足类的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桡足幼体(Copepodid)和无节幼体(Copepod nauplii)转变,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生态修复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综合结果来看,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能显著降低湖泊水体的亚硝态氮浓度,打破水体上下分层状态,同时使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明显降低,使其物种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浓度(0、0.05、0.1、0.2、0.3、0.4、0.5、0.6、0.7 mol/L)NaCl的胁迫下几种荒漠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为荒漠地区植被种群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逐渐减小,且NaCl胁迫对不同种子的抑制效果不同。耐盐极限值的大小顺序为:梭梭五星蒿虫实白茎盐生草花花柴沙蓬盐爪爪红砂。  相似文献   
3.
小麦萌发期对水分和盐胁迫敏感,对该时期水分和盐胁迫下种子萌发性状进行QTL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小麦“泰农18×临麦6号” RIL群体为材料,以20%PEG-6000溶液和100 mmol·L-1 NaCl溶液分别模拟水分和盐胁迫环境,对种子萌发期10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胁迫和盐胁迫3种不同处理下各性状变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抗旱和耐盐可能是两个独立遗传的性状,胚芽鞘长可以作为节水抗旱的鉴定指标。3种处理下共检测到10个萌发相关性状的103个QTL,其中,17个为相对高频QTL(RHF-QTL),分布在7条染色体(1A、3A、3B、4B、7A、7B和7D)上,平均贡献率为7.55%~15.97%。这些RHF-QTL形成4个QTL簇(QTL cluster,QC),分布在3A、7A和7D染色体上。其中,7A染色体上的QC2包括3个RHF-QTLs( QSdw-7A.1 QGf-7A.1 QGi-7A.1),均与小麦耐盐性相关;7D染色体上的QC3包括2个RHF-QTLs( QGi-7D.1 QGdrc-7D.1),均与小麦节水抗旱性相关。这2个QCs增加效应均来自母本泰农18。本研究获得的RHF-QTLs和QCs,可为小麦萌发期节水抗旱和耐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桔梗组织培养条件,初步进行抗盐碱能力筛选,本实验采用白花和紫花桔梗发芽种子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培养,筛选出适宜培养基及激素浓度,添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形成盐碱胁迫条件,统计组培苗的生长情况,检测组培苗中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白花和紫花桔梗在1/2MS培养基上的发芽率、诱导愈伤率较高;盐胁迫条件下,白花和紫花桔梗生长势与盐浓度呈现负相关,脯氨酸含量与盐浓度呈现正相关。利用组培技术能够简便、快速、准确的筛选抗盐桔梗新品种,为更好地开展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6.
7.
盐旱胁迫下侧柏幼苗的生理响应及水杨酸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幼苗为材料,采用根灌外施水杨酸的方式,探讨盐(200mM NaCl)旱(15%PEG6000)胁迫下侧柏幼苗的生长、叶绿素、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响应变化以及水杨酸(0.5mM SA)对其的调控。结果显示:NaCl、PEG6000和NaCl+PEG6000三种胁迫处理抑制了侧柏幼苗的生长、叶绿素、抗氧化物酶(SOD和P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则降低,且均表现为复合胁迫介于单一胁迫之间,除GSH外,影响程度均为NaCl>NaCl+PEG>PEG;外施低浓度0.5mM水杨酸可提高侧柏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GSH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降低了H_2O_2和MDA积累。研究发现,盐旱复合胁迫对侧柏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不是单一胁迫的简单叠加,与单一干旱胁迫相比,盐旱复合胁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侧柏幼苗生长的影响;一定浓度水杨酸同样能够有效缓解盐旱单一或复合胁迫对侧柏幼苗造成的生理伤害,提高其抗性。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沙土灭菌的方式,研究沙土灭菌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沙土中盐地碱蓬种子萌发较快,7 d萌发率达到90.5%,高于灭菌沙土;灭菌处理后,盐地碱蓬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和叶片数低于自然沙土;种植60 d后,自然沙土中盐地碱蓬的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及总根尖数均显著高于灭菌沙土。因此,土壤微生物在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发育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滨海湿地耐盐植物生长的潜在生物菌肥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及分布情况,保证城市绿地的可持续性。【方法】通过长期定位监测,分析了研究区2007―2014年的土壤含盐量及pH值。【结果】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整体上均呈逐年降低趋势,截至2014年3月研究区0~80 cm各层次土壤含盐量均在0.11%~0.14%之间,已经达到了滨海地区绿化种植土壤标准对土壤含盐量要求;土壤pH值整体随时间呈波动减小趋势,土壤pH值整体下降了0.33;研究区绿地土壤含盐量分布不均,但随着时间变化,研究区土壤总体的盐分水平分布的均一性有所提高,研究区土壤pH值分布较为均一。【结论】"暗管排盐"措施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绿地土壤盐分调控效果良好,但仍要加强对绿地土壤水盐动态的监测,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