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3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林业   2435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39篇
  146篇
综合类   113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oil pH declined from 5.9 to 5.0 in 8 years beneath plantations of Eucalyptus saligna (Sm.) in Hawaii. In stands of Albizia falcataria, (L.) Fosberg, the soil pH change was more dramatic, declining from 5.9 to 4.6. We measured several components of soil acidity beneath four mixtures of the two tree species to gain insight on the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 decline in soil pH. These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using an empirical method of comparing acid quantity, degree of neutralization (depletion of base cations), and acid strength. The decline in soil pH differed between species as a result of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neutralization of the soil exchange complex; the larger decrease in soil pH under Albizia was produced by greater acidification of the exchange complex. Empirical titration curve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ces in acid strength moderated the divergence in soil pH beneath the species. Had the acids accumulating in the soil under Albizia been as strong as those in the Eucalyptus soil, the difference in soil pH would have been greater. Though the two species had contrasting effects on soil pH, the differences in degree of neutraliza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pH decline, were small compared with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of cations stored in tree biomass. Continued supply of nutrient cations (from weathering or fertilization) will ultimately control both the extent of soil pH decline and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sustained by the forest.  相似文献   
2.
侯瑞生 《林业科技情报》2004,36(4):10-10,20
本文结合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林业局国有林场的实际经营情况,论述了国有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并对经营管理体制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太行山区过去几十年林业生产的教训,把近几年的“生态经济沟”经验,应用到太行山南部低海拔岗坡地形区的开发治理中,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岗”的设想及盘龙岗试点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林业造成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国勤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0):104-107
简述了2008年初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发展特点,分析了灾害给江西各地农林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灾减灾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区位理论与西部退耕还林区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河流的源头,又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如何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该项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按照农业区位理论和产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在分析西部退耕还林区现状及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西部退耕还林区农业产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并用“吴旗模式”验证其可行性,为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沙区,从前,这里风沙盐碱肆虐,旱涝灾害频繁。兰考人民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奋斗,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林业厅的工作部署,卓有成效地实施了"林业生态省项目工程建设,1年来,在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思想指导下,6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开展,"点"、"线"、"面"植树造林同步推进,共营造生态林4 257 hm2,初步构成了以林业生态网络形式的国土安全保障体系,使昔日"风起沙飞扬"的景象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7.
为了弥补无人机和地面不同观测视角导致的森林信息缺失以及不同平台摄影测量影像点云难以高效配准的问题,该研究基于无人机和地面摄影测量构建森林三维影像点云数据,以提取的无人机树冠最高点和地面树干中心为关键特征点,参考由粗到精的配准思路,借助特征点在3D和2D的映射关系以及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和迭代最近点算法,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无人机和地面不同观测平台的森林影像点云配准框架。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银杏树和楸树而言,杨树对关键点匹配影响较大(杨树1.13 m > 楸树0.75 m > 银杏树0.52 m),不同树种对粗配准影响较小(杨树0.13 m > 银杏树0.08 m > 楸树0.07 m);所提方法在不同树种组成的6块典型样地上表现出色,平均精配准误差分为0.06 m,有效实现了无人机和地面平台影像点云的精细化配准。研究结果可为森林资源调查、森林三维重建以及影像点云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四川生态公益林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生态公益林的区划布局、经营管理、资金筹措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湖南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3月,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部署,湖南省在会同县进行了“现有的资源林政执法队伍明确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试点。重点对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前景及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对林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调研表明:林业综合执法势在必行,它能够排解现行林业行政执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缓解林业执法体系中传统惯性大、磨合期长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73-18975
[目的]探索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方法]以地径粗度为0.5-10.0 cm的杉木幼树或伐桩萌条作砧木,用杉木成龄优树中上部枝条作接穗,于春季和夏季进行嫁接,辅以其他措施进行复壮,获得年幼化的萌条。[结果]春季共嫁接316株,成活163株,成活率51%,其中有11株直立生长、叶轮生、分枝稀疏,当年达到复壮目的,株高最大能达到125 cm;夏季共嫁接58株,成活43株,成活率74%,萌枝大部分为轮生叶、直立,复壮效果好,嫁接萌株生长正常,平均株高为35 cm。[结论]嫁接成活率与砧木种类和接穗有关,杉木嫁接以地径粗度为1.5-3.0 cm的幼树作砧木较好;应用亲砧效应,定向地反复嫁接于特定砧木上,可使其抗性和数量性状叠加,有望培育出优良无性系新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